search

悠久的傳統習俗西塞神舟會文化

悠久的傳統習俗西塞神舟會文化

  端午節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而設立,歷經近千年流傳至今,作為屈原的故鄉湖北的荊楚人士,為了紀念這位先人則有著更加特別的習俗。西塞神舟會便是產生於悠久深厚的湖北文化土壤中。

  西塞神舟會是黃石市西塞山道士洑村民眾自發自願組織參加的,以驅瘟、除惡、消災、祛病和求平安健康、益壽延年為核心主題的端午節會活動,有著久遠的歷史。

  西塞山地區位於長江中游,古屬吳頭楚尾,處於與大冶、陽新、浠水、蘄春四縣交界的邊緣,左鄰鄂州,多種地方習俗文化互動影響。舊時這裡民俗會社活動繁多,其中以神舟會影響最大。

  西塞神舟會即產生於如此悠久深厚的歷史文化土壤之中,至今已有千餘年曆史。在歷代傳承過程中,形成了嚴格規整的程式內容和儀式要求。從每年農曆的四月初八到五月十八40天裡,主要有扎制神舟、唱大戲、祭祀、送神舟下水等活動,透過“送神舟”憑弔紀念屈原,為一方百姓消災祈福。道士用毛筆蘸雞血,先給舟體各個重要部位點光,最後為40位主神點光。龍舟經由點化,才可稱為“神舟”。

  農曆五月十八日上午神舟出宮,道士和神舟會全體成員共同為神舟開路,由16名青壯小夥抬著神舟恭送入江,任由水流帶著龍舟沿江而下,東流入海。此時江上眾多漁船在船頭擺香設案、鞭炮齊鳴、繞神舟三圈,以示送行。神舟登江處的大堤上,有成千上萬的村民雙手合十、跪拜神舟,祈求神舟帶走疾病、帶走瘟疫、帶走災難,祈年吉祥、一年幸福、一年安康。

  神舟會是民眾自發自願組織參加的,以驅瘟、除惡、消災、祛病和求平安健康、益壽延年為核心主題的漢族傳統文化活動。神舟會藉助“送龍舟”這一形式,為一方百姓消災祈福,是端午節俗中最壯觀的一種漢族民俗盛會,至今已有千餘年曆史。

  該活動規模宏大,群眾的自發參與性強,具有深厚的群眾基礎,至今傳承不息,它集中、生動地表達了古代漢族民間端午習俗的許多內容,向我們展示了端午節俗的自然屬性,具有很寶貴的文化生活史價值。

  西塞送龍舟的習俗,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這一習俗,既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同時也是當地民眾對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人壽年豐的祈盼。“神舟”被送入江心,最終漂流入海。

  西塞神舟會源於中國古老的端午習俗,其於紀念屈原外,還有連續數天唱大戲的娛樂活動和為民眾祈福消災的民俗內容,蘊含著豐富的民俗文化資訊,在附近各縣市的四方百姓中有著深厚的群眾基礎。每至會期,除本地人外,周邊大冶、陽新、鄂州、浠水、蘄春等地群眾紛紛前來趕會,參加人數逾萬,展示了傳統民俗的活力。

西塞山下神舟會

  

  湖北省黃石在每年的農曆四月初八至五月十八都為舉行西塞山神舟會,藉此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表達人們驅邪除瘟、消災去病,祈求安康的美好願望,節慶活動歷時40余天。從節日的第一天,人們就開始用當地的茅草、油菜禾,以及少量的木料扎製成神舟,整個神舟雕樑畫棟、色彩鮮豔,高大壯觀,工藝精美,節日的最後一天,會舉行隆重的神舟下水,此外,節日期間會舉行盛大的賽龍舟、品粽子,以及祭祀屈原等系列活動。

  西塞山神舟會,是以祈福求祥祭祀屈原為主題的端午民俗活動,至今已沿襲2000餘年,具有深厚的文化內涵,現在已被列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西塞山神舟會

  節慶時間:農曆四月初八至五月十八

  節慶地點:湖北黃石西塞山長江之濱

  節慶內容:黃石在每年的農曆四月初八至五月十八都為舉行西塞山神舟會,藉此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表達人們驅邪除瘟、消災去病,祈求安康的美好願望,節慶活動歷時40余天。從節日的第一天,人們就開始用當地的茅草、油菜禾,以及少量的木料扎製成神舟,整個神舟雕樑畫棟、色彩鮮豔,高大壯觀,工藝精美,節日的最後一天,會舉行隆重的神舟下水,此外,節日期間會舉行盛大的賽龍舟、品粽子,以及祭祀屈原等系列活動。

  相關介紹:西塞山神舟會,是以祈福求祥祭祀屈原為主題的端午民俗活動,至今已沿襲2000餘年,具有深厚的文化內涵,現在已被列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端午節送蛋傳統習俗的傳說和由來

  據《通城縣誌》(清同治六年版)記載:“五月五日親故以角黍、醃蛋相饋遺。”如今,端午“送端陽”的習俗在民間依舊盛行。端午節這天,人們會相互送蛋以示送福氣,給團隊成員“送端陽”,體現了上級對部屬的關心;給尊者、長者“送端陽”,表達了尊敬感激之意;給親朋好友“送端陽”,以聯絡感情;女婿們可千萬別忘了孝敬岳母“送 ...

泉州西秘村莊 鐵觀音有紅菇味

     它位於泉州陸域最西邊,被稱為泉州的西極;它深藏深山密林間,養在深閨人未識;它土地肥沃,物產豐饒,被稱為豐田,但它不滿足於此,希望改變落後面貌,走上小康致富路。8月23日,早報記者長途跋涉,探訪了這個距離泉州市區近200公里的遙遠山村。   早上7時從泉州出發,中午11時到福田鄉政府,繼續前行23公里 ...

清明節傳統習俗

  清明節有很多有趣的習俗,這些習俗有的為了懷念故人,有的為了祈福辟邪,還有的為了強身健體,總之從清明習俗可以看出古代人民的養生智慧和文化心理。下面就大家一一介紹清明節的習俗。 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盪鞦韆、踢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 清明節掃墓這 ...

乞巧七夕情人節的傳統習俗

  七夕節最普遍的習俗,就是婦女們在七月初七的夜晚進行的各種乞巧活動。   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們穿針引線驗巧,做些小物品賽巧,擺上些瓜果乞巧,各個地區的乞巧的方式不盡相同,各有趣味。   在山東濟南、惠民、高青等地的乞巧活動很簡單,只是陳列瓜果乞巧,如有喜蛛結網於瓜果之上,就意味著乞得巧了。而鄄城、曹縣、平 ...

上海傳統習俗面面觀

  丁祭   上海舊時在春秋第一個“丁日”祭祀孔子,稱為“丁祭”。嘉定的孔子廟是丁祭的活動場所,典儀相當隆重。   浴佛和誦經法會   農曆四月初八日,傳說是佛祖釋迦牟尼降生之日,滬上寺院都得舉行 浴佛和誦經法會,同時山門外有廟會舉行。   清明出會   上海舊俗在清明節、七月十五日和十月初一日,有舉行祭臺會 ...

集美傳統習俗

  中華民族崇尚紅色,廈門人也一樣以紅色象徵幸福、吉祥。門聯、請帖都用紅紙;饋贈禮品也要在包裝紙上放張紅紙條;迎娶的車輛,要掛紅綵帶;喜幛、壽屏要用紅綢緞製作。喪事人家和他人共住一座樓房的,還要在大門口掛塊紅布。而黑、白、藍等色調,則被視作端重、衰思的象徵。   栽種花草,是廈門人的一愛好。不但自家有盆栽,還 ...

西沽太平花鼓

  傳太平花鼓會成立於清咸豐年間,由鳳陽人傳到西沽。在津僅為西沽一地獨有。行會時由8名十三四歲少年依據水滸故事扮裝表演,依次分成4對。四對樂器分別為霸王鞭、小太平鼓、小鑼、花鼓。   表演時先打花鼓奏“八板“曲牌後,開始耍唱,4人為一班,輪流託唱,笛子伴奏,檀板指揮,唱鳳陽花鼓調或崑曲,有時也唱文人新編的曲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