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賢惟德,能服於人的意思是,只有賢明,品德高尚的人,才能令人信服。劉備說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服於人,這是劉備臨終前給其子劉禪的遺詔中的話,勸勉他要進德修業,有所作為。好事要從小事做起,積小成大,也可成大事。壞事也要從小事開始防範,否則積少成多,也會壞大事。所以不要因為好事小而不做,更不能因為不好的事小而去做,小善積多了就成為有利天下的大善,而小惡積多了則足以亂國家,只有賢明,品德高尚,才能讓人信服。
惟賢惟德,能服於人的意思是,只有賢明,品德高尚的人,才能令人信服。劉備說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服於人,這是劉備臨終前給其子劉禪的遺詔中的話,勸勉他要進德修業,有所作為。好事要從小事做起,積小成大,也可成大事。壞事也要從小事開始防範,否則積少成多,也會壞大事。所以不要因為好事小而不做,更不能因為不好的事小而去做,小善積多了就成為有利天下的大善,而小惡積多了則足以亂國家,只有賢明,品德高尚,才能讓人信服。
1、陳壽的《三國志·蜀書·先主傳》裴松之注。“惟賢惟德,能服於人”。
2、劉備是三國時期在人品與用人兩方面都與當時的任何一個從政者相異的政治家。劉備留給其子劉禪遺訓中的“惟賢惟德,可以服人”,可以看出其品德,從而開啟了由小手工業者直至蜀漢政權開國皇帝的真正原因。
3、諸葛亮,惟賢惟德,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意思是自己不希望加於己身的(不好的東西)也不強加到別人的身上。
出自——春秋戰國孔子《論語·衛靈公》。
原文: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己所欲者亦施於人。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指:自己不想要的東西,切勿強加給別人。孔子所強調的是,人應該寬恕待人,應提倡“恕”道,唯有如此才是仁的表現。“恕”道是“仁”的消極表現,而其積極表現便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己所欲者亦施於人”。
擴充套件資料:
《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是一部以記言為主的語錄體散文集,主要以語錄和對話文體的形式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審美、道德倫理和功利等價值思想。
《論語》內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學、哲學以及立身處世的道理等多方面。早在春秋後期孔子設壇講學時期,其主體內容就已初始創成。
孔子去世以後,他的弟子和再傳弟子代代傳授他的言論,並逐漸將這些口頭記誦的語錄言行記錄下來,因此稱為“論”;《論語》主要記載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稱為“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