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惠來盂蘭盆會

惠來盂蘭盆會

  農曆七月為“鬼月”,民間在這個月中大規模拜祭孤魂。即盂蘭盆會。七月初一日,開始拜祭,叫開孤門;七月三十日 (或二十九日)拜祭結束,叫關孤門。這兩天民戶多備辦飯菜、酵棵到附近“百姓公媽”(即十方孤骨集中埋葬的墓地)拜祭。

  農曆七月,各地善堂到處收取失祀骷髏。一般以三位祖師出幡,即大峰祖師、大顛祖師、宋禪祖師。由善堂人員事先調查失祀骷髏所在,擇取吉日,高舉寫著祖師號名的幢幡,到了墳地,點香禱祝,然後挖取白骨。將白骨依次放在厚紙上,包成若干包,放進靈甕中,偶而有人要索取,則先請問該骷髏是否同意,並許以一定代價才可取用。之後,善堂將幾十個甚至上百個靈甕集中起來,擇吉地集體安葬。墓碑上刻某祖師修埋十方骷髏,故稱百姓公媽。

  過了中元佳節,各村、社大多舉辦“施孤”活動,以奠祭無主遊魂。形式有“陽孤”、“暗孤”兩種。這兩種儀式相同之處是請僧眾做法事以追薦孤魂。法事儀式是:由七或九或十一位和尚,穿著袈裟,戴上僧帽,手執各種法器,先拜佛,再到孤魂爐前薦引,並在臨時搭成的篷棚內伴著音樂起舞(俗稱“走五貢”),最後在一張長長的供桌兩旁坐下來。主持者則坐在供桌上,配樂誦經,僧還需表演各種手勢。法事大約進行了四個鐘頭結束。最後一個儀式是由主持者丟擲供品(主要是麵包)給信徒們搶奪。不同的是:施暗孤是主辦者掛出大士聖王畫像,有的還加山神、土地像,擺設香案爐,供廣大信徒拜祭。祭禮大多是裝得一缽滿滿尖尖的白米飯、齋菜(豆乾豆腐、花生、青菜之類);有的是麵包、紅粿,紙禮有吊錢、紙錠、大小紙元寶;還有“金山”“銀山”(用竹骨紮成,糊上金銀紙,有一人多高)。紙禮焚化後,祭品由各戶收回。施陽孤(又稱高孤)則規模更大了。事先用木柱搭個“孤棚”約八尺至一丈高。祭品則是麵包山、粿山,或滿筐的麵包或棵;還有飯山、大面桃、有版(用爆米和糖做成的塊狀食物)等,都擺在孤棚上。

  所供之神也是大士聖王、山神、土地,不過不是畫幅而是用竹、紙紮糊而成的巨人。大士聖王戴白盔、穿白甲,頭上有三支尖角,睜圓眼睛,約碗圈大,鉤鼻,闊嘴巴,有兩根長長的向上的獠牙,青面,口裡吐出一條紅舌頭,直垂至胸間;頭上還插一尊觀音像.總高度為一丈左右。山神是戴盔披甲的紅面將軍,土地是長袍方帽的慈祥老者,高度略低於大士聖王。拜祭結束,鞭炮一響,孩子們一鬨圍到神像旁邊,伸出拳頭,爭著擊到神像的肚子,一忽兒,神像破碎成堆,而那爭得觀音孃的,算是最幸運的人。在焚化神像及紙禮的同時,孤棚上也將各種祭禮分別收下。麵包山及麵包筐的收下大部分,留小部分還祭主。然後集中起來,由若干人拋向棚下,棚下眾人搶呀爭呀,整個場面沸騰起來。除了拋實物外,還拋竹籤,搶到竹籤的可到棚上對換面桃、“有板”等物。整個施孤活動至此結束。

木蘭圍場 盂蘭盆會

  【盂蘭盆會】農曆七月十五的盂蘭盆會(中元節)是佛教和漢族民俗化的宗教節日,為"年初升天之龍再回大地之日",以此日為祭祀祖靈、悼念死者,也含"收穫祭"之意。承德的中元節正值皇帝在避暑山莊處理朝政期間,這時山莊內環碧島上搭綵棚,設法船,眾多僧人聚在這裡焚香燃燭,百供豐盈,打醮誦經。入夜,天上明月朗朗,塞湖上荷燈飄蕩,往來燈船如梭;碧波盪漾的武烈河西岸百姓熙熙攘攘,各色荷燈順流而下,帶走了人們對親人的思念和對未來的憧憬。

盂蘭盆節

  每年農曆七月十五日為“盂蘭盆節”,也稱“中元節”有些地方又州俗稱"鬼節","施孤"。本是印度一種佛教儀式。,佛教徒為了追薦祖先舉行"盂蘭盆會";佛經中《盂蘭盆經》以修孝順勵佛弟子的旨意,合乎中國追先悼遠的俗信,於是益加普及。民間普遍流傳目蓮解救母厄的故事:

  “有目蓮僧者,法力宏大。其母墮落餓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為烈焰,飢苦太甚。目蓮無法解救母厄,於是求教於佛,為說盂蘭盆經,教於七月十五日作盂蘭盆以救其母。”

  中國從梁代開始照此仿行,相沿成中元節。不過後來除設齋供僧外,還增加了拜懺、放焰口等活動。

  這一天,事先在街口村前搭起法師座和施孤臺。法師座跟前供著超度"地獄"鬼魂的地藏王菩薩,下面供著一盤盤面制桃子、大米。施孤臺上立著三塊靈牌和招魂幡。過了中午,各家各戶紛紛把全豬、全羊、雞、鴨、鵝及各式發糕、果品、瓜果等擺到施孤臺上。主事者分別在每件祭品上插上一把藍、紅、綠等顏色的三角紙旗,上書"盂蘭盛會"、"甘露門開"等字樣。儀式是在一陣莊嚴肅穆的廟堂音樂中開始的。緊接著,法師敲響引鍾,帶領座下眾僧誦唸各種咒語和真言。然後施食,將一盤盤面桃子和大米撒向四方,反覆三次。這種儀式叫"放焰口"。

  到了晚上,家家戶戶還要在自己家門口焚香,把香插在地上,越多越好,象徵著五穀豐登,這叫作"布田"。有些地方有放水燈的活動;所謂水燈,就是一塊小木板上扎一盞燈,大多數都用彩紙做成荷花狀,叫做"水旱燈"。按傳統的說法,水燈是為了給那些冤死鬼引路的。燈滅了,水燈也就完成了把冤魂引過奈何橋的任務。那天店鋪也都關門,把街道讓給鬼。街道的正中,每過百步就擺一張香案,香案上供著新鮮瓜果和一種"鬼包子"。桌後有道士唱人們都聽不懂的祭鬼歌。這種儀式叫"施歌兒"。

  上元節是人間的元宵節,人們張燈結綵慶元宵。"中元"由上元而來。人們認為,中元節是鬼節,也應該張燈,為鬼慶祝節日。不過,人鬼有別,所以,中元張燈和上元張燈不一樣。人為陽,鬼為陰;陸為陽,水為陰。水下神秘昏黑,使人想到傳說中的幽冥地獄,鬼魂就在那裡沉淪。所以,上元張燈是在陸地,中元張燈是在水裡。


節、中元節、鬼節

  每年農曆七月十五日為“盂蘭盆節”,也稱“中元節”,有些地方俗稱“鬼節”、“施孤”。   “鬼節”,俗稱“七月半”(有些地區為十三或十四)。俗傳去世的祖先七月初被閻王釋放半月,故有七月初接祖,七月半送祖習俗。送祖時,紙錢冥財燒得很多,以便“祖先享用”。同時,在寫有享用人姓名的紙封中裝入錢紙,祭祀時焚燒,稱“ ...

節是什麼節日 節是哪個國家的節日

  盂蘭節是什麼節日   每年農曆七月十五日為“盂蘭盆節”,“盂蘭盆會”,也稱“中元節”(一定意義上講,中元節歸屬道教,盂蘭盆節歸屬佛教),有些地方俗稱“鬼節”、“施孤”,又稱亡人節、七月半。盂蘭盆,梵文Ullam-bana的音譯。“盂蘭”,倒懸的意思,倒懸形容苦厄之狀,盆是指盛供品的器皿。佛教認為供此具可解 ...

節的來歷 節是哪一天

  盂蘭盆節的來歷   《佛說盂蘭盆經》記載:目犍連尊者證得六種神通後,想報答父母的養育深恩。當他用天眼觀察世界,看見母親因造惡業而墮落餓鬼道中,百千歲中得不到一口飲食,口吐火焰,倍受煎熬。尊者見此情景,悲痛萬分,不忍母親再受飢渴之苦,急忙就用自己之缽盛滿白飯,運用神通送到餓鬼道中給母親充飢。其母見了白飯迫不 ...

節是哪一天 節有什麼習俗活動

  盂蘭盆節是哪一天   每年農曆七月十五日為“盂蘭盆節”,“盂蘭盆會”,也稱“中元節”(一定意義上講,中元節歸屬道教,盂蘭盆節歸屬佛教),有些地方俗稱“鬼節”、“施孤”,又稱亡人節、七月半。   印度佛教儀式中佛教徒為了追薦祖先舉行“盂蘭盆會”,佛經中《盂蘭盆經》以修孝順勵佛弟子的旨意,合乎中國慎終追遠的俗 ...

日本的節是什麼時候?放假嗎?

  盂蘭盆節   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是為了紀念地藏菩薩孝心感人的節日;盂蘭盆節於隋唐時期傳入日本,那麼,日本的盂蘭盆節和中國的一樣嗎?時間上有哪些區別?不妨隨小編一起去看看吧。   盂蘭盆節的由來:盂蘭盆節緣於佛經故事《目蓮救母》。目蓮是指當年釋迦牟尼佛的一個弟子大目犍蓮。他是個很了不起的大孝子,他在修佛 ...

節吃什麼 七月半各地飲食習俗介紹

  盂蘭盆節,聽起來很洋氣對不對,其實就是中國的“鬼節”,大名鼎鼎的七月半。在日本也有盂蘭盆節。我們都知道鬼節的時候不能隨便外出,容易遇到鬼,還有一些民間的禁忌,大人們都會跟我們說,那麼在盂蘭盆節吃什麼,知道嗎?下面,我們來看看各個地區在這個節日裡都吃些什麼吧。   中元節,俗稱鬼節、七月半,佛教稱為盂蘭盆節 ...

中國鬼節與日本節有什麼區別是什麼?

  盂蘭盆節是中國的鬼節之一,但是你們知道嗎?在日本也有一個盂蘭盆節,這兩個節日都是鬼節,雖然這二者都是鬼節,但是,又各有各的差異,你知道中日盂蘭盆節及異同是什麼嗎?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盂蘭盆節的由來“盂蘭盆”本為梵語,意為“解救倒懸”。相傳佛祖釋迦牟尼的弟子目連見到自己的母親在地獄受苦,像倒掛在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