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愛新覺羅·允恪(1695-1767年),號愛月主人,是清朝宗室大臣,康熙皇帝第十六子,順懿密妃王氏所出。雍正帝胤禛即位後,為避名諱,其他皇兄弟都避諱“胤”字而改為“允”字,因此又作允恪。
2、允恪一生精數學,通樂律,承父皇玄燁指授,參與修《數理精蘊》。充演算法館總裁、玉牒館總裁。掌禮部期間,革新禮樂,提出藉田禮畢所奏《雨暘時若》、《五穀豐登》、《家給人足》三章,與禮不符,不應施於燕樂,當別撰;《中和韶樂》應增笙為八,簫笛為四。按照《樂志》,應鑄鎛鍾俱為特懸。
1、愛新覺羅·允恪(1695-1767年),號愛月主人,是清朝宗室大臣,康熙皇帝第十六子,順懿密妃王氏所出。雍正帝胤禛即位後,為避名諱,其他皇兄弟都避諱“胤”字而改為“允”字,因此又作允恪。
2、允恪一生精數學,通樂律,承父皇玄燁指授,參與修《數理精蘊》。充演算法館總裁、玉牒館總裁。掌禮部期間,革新禮樂,提出藉田禮畢所奏《雨暘時若》、《五穀豐登》、《家給人足》三章,與禮不符,不應施於燕樂,當別撰;《中和韶樂》應增笙為八,簫笛為四。按照《樂志》,應鑄鎛鍾俱為特懸。
1、愛新覺羅·載淳(1856年4月27日—1875年1月12日),即清穆宗,清朝第十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後第八位皇帝,年號“同治”。為清文宗咸豐帝長子,生母為孝欽顯皇后葉赫那拉氏。1861年至1875年在位,共13年。咸豐六年(1856年)三月二十三日(公曆4月27日),同治帝生於北京紫禁城儲秀宮。咸豐十一年(1861年)即位。同治帝在位期間,清政府依靠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等一批重臣鎮壓了太平天國起義。
2、同治四年(1865年)僧格林沁的滿蒙騎兵(八旗兵)中捻軍埋伏後全殲,賴洋務派左宗棠與李鴻章分別滅西、東捻,捻軍之亂到同治七年(1868年)為止。他在位期間清朝先後平定陝甘回變,同時興辦洋務新政,清朝後期出現了一個政治穩定的時期,史稱“同治中興”。同治十二年(1873年)同治帝親政,同治十三年(1874年)十二月初五(公曆1875年1月12日)崩於北京紫禁城養心殿,終年19歲。廟號穆宗。諡號繼天開運受中居正保大定功聖智誠孝信敏恭寬明肅毅皇帝,葬於河北省遵化清東陵之惠陵。
1、愛新覺羅胤禩,系清朝聖祖仁皇帝第八子,生於康熙二十年二月初十日(1681年3月29日)末時,卒於雍正四年九月初十日(1726年10月5日),享年45歲。
2、近年來,胤禩名屢見於諸歷史小說、古裝戲劇中,多為反角,皆以結黨謀私、暴戾悖逆、不忠不孝、奸險陰刻之言冠之,餘竊為之不平。數月間,尋得清代史料多部,潛心研讀,小有所得,故撰文一篇,以正胤禩之名。
3、父親:清聖祖玄燁。
4、母親:良妃衛氏。嫡妃郭絡羅氏(安親王嶽樂外孫女)、庶妃王氏。(來自康熙四十五年玉牒)。 雍正年間的記載,側福晉姓氏不詳。(來自胤禩側福晉祭文)。 乾隆年間的記載,弘旺生母張氏及胤禩的其他兩位侍妾。 總計:妻妾至少5位(嫡福晉郭絡羅氏、雍正年間死去的側福晉、乾隆年間還活著的張氏及其他二妾)
5、庶妃(即庶福晉或庶夫人)可以入玉牒,無論有沒有孩子;而侍妾生了孩子才可以入玉牒,而且玉牒十年一修,如果孩子在修玉牒的時候已經死了,其母也就入不了玉牒了。比如懋嬪宋氏的兩個女兒都是未逾月殤,所以她就沒入玉牒。由此可見玉牒主要是記錄子孫後代的,孩子的生母是順帶記載的。
6、按規矩,成婚之前,皇子身邊已有庶福晉(或側福晉)或者格格在側。 據相關資料考證,應葬在如下兩地:一說:熱河石洞溝左山之陽(現河北省承德市雙橋區石洞溝)——胤禩之子弘旺《皇清通志綱要》。一說:北京八大公村(現北京市西城區平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