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新覺羅韞歡共有三個孩子
1、大女兒喬英,曾從事技術指導和產品檢查工作,嫁給工廠技術員李志強,生一女。
2、大兒子喬岷,曾是建築材料廠工人,娶醫生王赤景,生一男。
3、小兒子喬岱,曾任中學教師,娶劉美玲,生一男。
愛新覺羅韞歡共有三個孩子
1、大女兒喬英,曾從事技術指導和產品檢查工作,嫁給工廠技術員李志強,生一女。
2、大兒子喬岷,曾是建築材料廠工人,娶醫生王赤景,生一男。
3、小兒子喬岱,曾任中學教師,娶劉美玲,生一男。
愛新覺羅.溥儀,是清朝末代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皇帝,1967年10月17日,溥儀因腎癌在北京逝世,享年61歲。溥儀一生四次結婚,娶過五個女人,最後一次婚姻是在1962年與李淑賢結婚,但始終未能留下的後代。
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曆(1711-1799年),清朝第六位皇帝,定都北京後第四位皇帝。年號乾隆,寓意“天道昌隆”。25歲登基,在位六十年,退位後當了三年太上皇,實際掌握最高權力長達六十三年零四個月,是中國歷史上執政時間最長、年壽最高的皇帝。乾隆帝在位期間平定大小和卓叛亂、鞏固多民族國家的發展,六次下江南,文治武功兼修。並且當時文化、經濟、手工業都是極盛時代,他在發展清朝康乾盛世局面作出了重要貢獻,確為一代有為之君。廟號清高宗,諡號法天隆運至誠先覺體元立極敷文奮武欽明孝慈神聖純皇帝。葬於清東陵,清裕陵。
愛新覺羅·弘曆(1736年-1795年在位)是雍正帝第四子,生於康熙五十年(1711年),卒於嘉慶四年(1799年)。弘曆自幼聰明,五歲就學,過目成誦。據說康熙六十年的一天,康熙帝在雍親王府(今北京雍和宮)第一次見到了孫子弘曆,當時弘曆十歲,一下子就為其祖父康熙帝所喜愛,令養育宮中,親授書課。雍正元年,雍正書立儲密旨,立弘曆為繼承人,藏於錦匣,置於乾清宮“正大光明”匾後。
雍正十一年弘曆被封為和碩寶親王,開始參與軍國要務。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二十三日凌晨,雍正帝駕崩,內侍取出諭旨,宣佈弘曆即位,改第二年為乾隆元年。由此,大清王朝的歷史翻開了新的一頁,開始施展其“文治武功”的時代。
相傳乾隆不是雍正的親生兒子,而是海寧陳閣老之子。在雍親王(雍正)妃分娩的那一天,恰好陳閣老的夫人也生下了一個孩子,只是前者是女孩,後者則是個男孩。此時的雍正聽說後,密令家人將陳閣老請來,並強調一定要帶著小孩。然後藉口福晉要看孩子,將小孩帶入內室,將自己的女孩換給陳家。陳家後來發現不對,但不敢聲張。沒想到,男孩天資聰明,深得康熙,雍正二帝的喜愛,最後竟成為一代君王。傳說乾隆在六下江南時,曾暗去海寧省親。
不過有學者認為,乾隆不是雍正的長子,也就是說,雍正並不擔心無人繼承他的王位。而且,當時的皇位之爭已經進入白熱化,雍正怎麼敢與他人交換孩子,而給政敵留下話柄。因此,乾隆身世之謎是子虛烏有。
中年
弘曆繼位後,在政治上矯其祖寬父嚴之弊,實行“寬嚴相濟”之策,整頓吏治,釐定各項典章制度;優待士人,安撫起復雍正朝受打擊之宗室;經濟上獎勵墾荒,興修水利,蠲免錢糧,促進了經濟的繁榮;軍事上他統一西域、多次平定西部少數民族貴族的叛亂、反擊廓爾喀對西藏的入侵,加強了對邊疆地區的管轄,進一步鞏固了封建的統一多民族國家;文化上在編修《四庫全書》的同時大量焚燬文物古籍,加深了對漢人的思想統治;外交上乾隆時清朝帝國繼續以“天朝上國”自居,和周邊屬國友好往來,而對西方則堅持“閉關鎖國”。他六下江南,大修宮殿、園林;大興文字獄加強對漢人的思想統治。後期寵信大貪官和珅,加之乾隆帝年事已高,吏治敗壞,弊政叢出,激化了社會矛盾。
選擇皇儲
弘曆即位初年效法漢人立“嫡長子”的做法,在乾隆元年(1736),密立嫡出的永璉為皇太子。然而乾隆三年永璉就死了,還不到十歲。後又立皇后生的二兒子永琮為皇太子,不久永琮也死了,才兩歲。一年後皇后富察氏死在東巡途中,弘曆十分傷心,遂遷怒於庶出的皇長子,皇長子不久憂懼而死,立儲的事讓弘曆傷透了心,他命令大臣不準再提立儲之事。
轉眼到了乾隆三十八年(1773),六十三歲的弘曆已經沒有任何理由迴避立太子的問題了,這個時候,還活著的皇子只有六人,這六人中,又有兩個過繼給了兄弟,所以可供選擇的就只有四人:皇八子永璇、皇十一子永瑆、皇十五子永琰(立為皇太子後乾隆令其名改為顒琰其餘弟兄均未改名,仍用永)、皇十七子永璘。弘曆覺得誰都不是理想的人選,相對而言永琰的缺點最少,於是乾隆三十八年(1773)冬,弘曆下定決心,立皇十五子顒琰為太子,按照胤禛定下的規矩“秘密立儲”,他書寫了立儲諭旨,將諭旨藏在一個硬木匣子裡,再命人將匣子放於乾清宮“正大光明”匾後,完成了立儲工作。
禪讓皇位
乾隆六十年九月初三日(1795年10月15日),圓明園勤政殿,弘曆當眾開啟了密封二十二年的鐍匣,宣佈永琰為皇太子,改名顒琰,命他即日移居紫禁城內毓慶宮。以第二年為嘉慶元年,正月初一舉行傳位大典,自己退位稱太上皇帝,仍自稱“朕”,太上皇諭旨稱為“敕旨”。皇帝處理“尋常事件”,如果有重要軍國大事以及官員任免,由太上皇親自指導處理,新授府道以上官員,都要到太上皇前謝恩。太上皇每天還要對皇帝“訓諭”。
嘉慶元年的正月初一日(1796年2月9日),一場千年罕見的傳位大典在紫禁城舉行。八十六歲的乾隆皇帝不靠攙扶,邁著穩健的步伐登上太和殿寶座的臺階,就皇帝位。寶座前地上放著拜墊,寶座東側案上陳放著傳位詔書和皇帝玉璽,皇太子顒琰立在西側,侍衛近臣分立太和殿內外,大殿前廣場文武百官按文東武西原則,分班肅立。朝鮮、安南、暹羅、緬甸等屬國也派使臣前來朝賀,場面莊嚴、壯觀。
據說乾隆曾臨時決定不把玉璽授給顒琰,只念一下傳位詔書即可。這可急壞了幾位大學士,因為這樣一來典禮就不圓滿了,傳播天下也有損乾隆帝的形象。於是連哄帶勸,最後乾隆答應交出玉璽。授璽後,禮部鴻臚寺官員詣天安門城樓,恭宣嘉慶帝欽奉太上皇帝傳位詔書,金鳳頒詔,宣示天下。
晚年
弘曆在禪位之後仍居住在養心殿掌控朝政。嘉慶元年正月十九日,太上皇在圓明園召見屬國使臣,告訴他們:“朕雖然歸政於太子,大事還是我辦。”
嘉慶帝對乾隆十分順從,當時朝鮮使臣向國內報告清朝帝國情況,說嘉慶帝“侍座太上皇,太上皇喜則亦喜,太上皇笑則亦笑。”隨著乾隆太上皇的身體逐漸衰邁,和珅逐漸成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權臣。
乾隆剛一退位,湖北、四川多處爆發叛亂,後有數十萬人參加,波及川、陝、鄂、豫、甘5省。乾隆立即分兵鎮壓各路叛軍,戰局進展很不順利,白蓮教叛軍雖遭到一些打擊但仍如火如荼。和珅怕影響太上皇的心情和健康,對他往往報喜不報憂。
乾隆太上皇有一個聽話的兒子;還有一個能幹的和珅替他處理國家大事。據說他這個時候最關心的是能早日當太爺爺,這樣他就四代同堂了,可惜最後沒能如願。
嘉慶三年十二月,乾隆病重。嘉慶四年正月初三日辰時(1799年2月7日晨7~8點),乾隆太上皇在養心殿病逝,終年八十九歲。諡“法天隆運至誠先覺體元立極敷文奮武孝慈神聖純皇帝”,廟號“高宗”,葬河北遵化清東陵馬蘭峪之裕陵。
人物評價
總評
《清史稿》:高宗運際郅隆,勵精圖治,開疆拓宇,四徵不庭,揆文奮武,於斯為盛。享祚之久,同符聖祖,而壽考則逾之。自三代以後,未嘗有也。惟耄期倦勤,蔽於權幸,上累日月之明,為之嘆息焉。
歷代評價
正面評價
當代學者張宏傑語(亦可作為對弘曆生平的簡要評述):
他的正面像當然是一個雄才大略的政治家,這個結論有五點有力證據。
第一,他是世界上統治時間最長的君王。
有人說,統治紀錄的創造者應該歸為法國“太陽王”路易十四,此人在位72年之久。然而眾所周知,太陽王5歲登基,22歲才對統治國家產生興趣。他的實際掌權時間不過50年。而從胤禛嚥氣那一分鐘起,到自己嚥氣那一刻,弘曆手握專制皇權64年,一天也沒有與他人分享。
第二,他是世界上運氣最好的君王之一。
其一,他一生身體健康,沒有遇到大災大病。其二,他在25歲的盛年繼位,獲得最高權力的過程非常順利,毫無波折。其三,他在一個恰到好處的歷史節點登上帝位。在此之前,三位皇帝—順治、康熙和雍正91年(1644年至1735年)的統治,已經給他打下了良好的統治基礎。
第三,他是世界上統治成績最輝煌的君王之一。
乾隆年間的滿清帝國,政治安定,滿人旗人的特權地位較為穩固;經濟繁榮,人口大幅度增長。他遠征回疆,一舉拓土二萬餘里,帝國的疆域由此鞏固。此時的清朝帝國氣派恢宏,威震遐邇,環顧四周,悉為屬國,“通譯四方,舉踵來王”。甚至以前從來和清朝沒有交往的國家也紛紛遣使來朝,“以亙古不通中國之地,悉為我大清臣僕,稽之以牒,實為未有之盛事”。
除了統治的成功之外,他在許多方面也都很成功。
他是一個深情而專一的丈夫。他17歲與出身名門的富察氏(即孝賢皇后)結為夫婦,兩人感情極好,伉儷情深,可謂舉案齊眉,恩愛無比。皇后不幸於乾隆十三年去世後,他悲痛欲絕,追念終生,寫下數百首悼亡之詩,其辭句感情真摯,令人動容,是他所有詩詞中最見真情的上乘之作。
他是一個極為孝順的兒子。戴逸先生在《乾隆帝及其時代》中說:“乾隆對他的母親,感情深摯,發自天性。故禮敬有加,始終不渝。”他平時3天問安,5天侍膳,對母親的生活起居,關心備至。皇太后逝世後一年之內,本來幾乎每天都要寫詩的他詩興大減,作品寥寥。
還有一個身份也很有意思:他還是世界上產量最多的詩人,雖然詩作的質量不敢恭維。他一生作詩41863首,而《全唐詩》作者2200多位,一共才48000餘首。他壽命89歲,摺合成天是32000多天,除去童年,能用來寫詩的不到30000天,平均每天寫詩超過一首。
負面評價
除了這些光輝的正面外,這個人的另一面也讓人過目不忘:
第一,他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專制者。他積六十餘年努力,完成了中國歷史上最縝密、最完善、最牢固的專制統治,把皇權推到了頂點。他的乾綱獨斷,嚴重壓抑了民眾甚至官僚階層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強化了同時也僵化了專制體制,給以後的發展製造了巨大障礙.他蠻不講理地利用專制權力,對社會進行了前所未有的嚴密控制,使所有人都不敢亂說亂動,消滅了任何不穩定的萌芽。乾隆推行“臣奉君,子遵父,妻從夫,不可倒置也”的機構制度,強調不得“越級上訪”,對於群眾的聚眾抗議,維護自己的權利,他總是視如大敵,一再強調要“嚴加處置”,甚至“不分首從,即行正法”;因此,普通民眾無論被貪官汙吏如何壓榨剝削,走投無路,也只能聽天由命,不得“越級上訪”。而對受百姓反對的官員,加以保護,“於官員應得處分,不即汲汲究治。獨慮匪徒因此長奸,不可不防其漸也”。
第二,他是中國歷史上最殘忍、最瘋狂的文字獄製造者。乾隆年間的文網之密,文禍之多,在中國歷史上空前絕後。在這個所謂的“聖主”、“十全老人”乾隆時期,文字獄達到頂峰,共發生一百三十餘案。其中四十七案的案犯被處以死刑,這意味著生者凌遲、死者戮屍、男性親族十五歲以上者連坐立斬。而由牽強附會、望文生義、捕風捉影造出的文字獄,如脫韁野馬不可控制。甚至一些瘋子胡亂塗抹也被定為“逆案”,凌遲處死,荒唐到極點。
第三,他是中國歷史上最惡毒的文化毀滅者。乾隆皇帝借修書而禁書的陰謀實在比秦始皇還要陰毒萬分。他一生禁燬圖書有記載者三千一百多種,十五萬一千多部,而民間因懼禍而自行毀掉的書,更是不計其數。比起秦始皇的焚書坑儒,乾隆有過之而無不及。
第四,他固步自封,錯過了瞭解西方世界的最佳機會。乾隆時期,一方面是清朝入關後的的頂峰,另一方面,也是清朝被世界甩下的時期。歐洲這時建造出新式戰艦,在各個方面迅猛變革、發展之時,也正是在乾隆皇帝自我陶醉之際,與清朝帝國擦肩而過,迅速超越。
第五,他號稱十全老人,所謂哪十全,﹕兩次平定準噶爾之役、平定大小和卓之亂、兩次金川之役(見大小金川之役)、鎮壓臺灣林爽文起義、緬甸之役、安南之役及兩次抗擊廓爾喀之役。乾隆帝號稱有文治武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