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獨自律,修己安人的意思是想要看到更好的自己,就必須要自律,自律一定要學會在沒有人監督的情況下也能保持克制。提高自身修養,使人民安樂。這句話是出自《論語·憲問》。
“慎獨”一詞,是“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所謂慎獨,就是在別人不能看見的時候,能慎重行事;在別人不能聽到的時候,能保持清醒。不要認為事情有隱藏,就可以去做,而放鬆對自己的要求,當獨自一人時,更要嚴格要求自己,防微杜漸,自重自愛,把握自己。
慎獨自律,修己安人的意思是想要看到更好的自己,就必須要自律,自律一定要學會在沒有人監督的情況下也能保持克制。提高自身修養,使人民安樂。這句話是出自《論語·憲問》。
“慎獨”一詞,是“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所謂慎獨,就是在別人不能看見的時候,能慎重行事;在別人不能聽到的時候,能保持清醒。不要認為事情有隱藏,就可以去做,而放鬆對自己的要求,當獨自一人時,更要嚴格要求自己,防微杜漸,自重自愛,把握自己。
慎獨自律,修己安人意思是提高自身修養,使人民安樂。出自《論語·憲問》:“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修身”屬於古代培育人才的第一要務,這既是選拔賢良的基礎,也是造福社會的重要途徑。飽學是內功,自律則需內外兼修。
幾千年來,有個非常特殊的詞彙常掛在中國人嘴邊,那就是修身的最高境界慎獨。“慎獨”一詞,出自秦漢之際儒家著作《禮記•中庸》:“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
意思是自己不希望加於己身的(不好的東西)也不強加到別人的身上。
出自——春秋戰國孔子《論語·衛靈公》。
原文: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己所欲者亦施於人。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指:自己不想要的東西,切勿強加給別人。孔子所強調的是,人應該寬恕待人,應提倡“恕”道,唯有如此才是仁的表現。“恕”道是“仁”的消極表現,而其積極表現便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己所欲者亦施於人”。
擴充套件資料:
《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是一部以記言為主的語錄體散文集,主要以語錄和對話文體的形式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審美、道德倫理和功利等價值思想。
《論語》內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學、哲學以及立身處世的道理等多方面。早在春秋後期孔子設壇講學時期,其主體內容就已初始創成。
孔子去世以後,他的弟子和再傳弟子代代傳授他的言論,並逐漸將這些口頭記誦的語錄言行記錄下來,因此稱為“論”;《論語》主要記載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稱為“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