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什麼意思

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什麼意思

  1、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的意思是,謹慎地辦理父母的喪事,虔誠地追念祭祀祖先,這樣做就可以使老百姓的道德風俗歸於淳樸厚道了。

  2、慎終追遠是孝道的體現,按照孔子另一位高足有子的說法,也就是衽仁道的根本。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所以過去給皇帝的秦議常有聖朝以孝治天下一類的話,普通人家的祖宗牌位上面也總是有慎終追遠這四個字,表示這是一個講孝道的家庭。直到今天,一般中國家庭也沒有廢棄慎終追遠,雖然祖宗牌位已沒有了,但父母去世的喪事還是要慎重地辦一辦的,清明時節,很多家庭也還是沒有忘了上一上祖墳,燒幾炷高香。當然,那種借父母去世而大辦喪事,大肆張揚以撈取錢財的做法,已經違背了慎終的精神,不僅不能使民風歸於淳樸厚道,反而使人虛假意,陷於商業化的人情算計之中去了。

慎終追遠明德歸厚的意思是什麼

  應為:慎終追遠,民德歸厚。

  釋義:謹慎地對待父母的去世,追念久遠的祖先,自然會導致老百姓日趨忠厚老實。

  出自於《學而》: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慎終:人死為終。這裡指父母的去世。舊注曰:慎終者喪盡其哀。

  追遠:遠指祖先。舊注曰:追遠者祭盡其敬。

  《學而》是《論語》第一篇的篇名。《論語》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二三個字作為該篇的篇名。《學而》一篇包括16章,內容涉及諸多方面。

慎終追遠:儒家的孝道喪葬觀

  儒家,是先秦時期一個重要的學術派別,由春秋末期孔子創立。所以儒家以孔子為宗師,崇奉孔子學說。《漢書藝文志諸子略》把儒家列為先秦至漢初九流十家之首。自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後,其學說逐漸成為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儒家思想的主體是禮樂仁義忠恕中庸孝道。各個時期的儒家學說,為適應當時封建統治的需要而有所不同,但孝道觀念一直是儒家所推崇和提倡的。孝道觀念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千年以來,中國人無論貴賤貧富,都深深地受到這種被稱為;禮教;的薰陶和影響。儒家孝道現十分重視死,把送死看成是盡孝的主要標誌之一。《中庸》說:事死如生、死亡如存,仁智備矣。《論語》日: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從歷代所編撰的正史禮志和其他文獻記載來看,儒家歷來提倡孝道,並把送死或喪禮看成是孝道的一個十分重要的方面。儒家的孝道觀源於周代。周人受遠古祖先崇拜的影響,在宗教觀上表現為尊祖,在倫理觀上表現為孝祖,在喪葬觀上表現為厚葬。《周頌》曰:於乎皇考,永世克孝。念茲皇祖,陟降庭止。……於乎皇王,繼序思不忘;假哉皇考,綏予孝子。宣哲維人,文武維後,燕及皇天,克昌厥後。《大雅》有:……昭茲來許,繩其祖武,於萬斯年,受天之佑。周人這些話意即用追孝來表示子孫後代決心繼承祖業,按祖先法式辦事,這樣一來才會燕及皇天、受天之佑。周人對死人,尤其對祖先的孝比對活人更重視。孔子繼承併發揚了周禮中的孝道觀念,也十分重視孝在喪葬中的作用。孔子在回答弟子樊遲時說: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倫語為政》)。當弟子宰我認為三年之喪太久時,孔子批評日: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後免於父母之懷。夫三年之喪,天下之通喪也,予也有三年之愛於其父母乎!(《論語陽貿》)。在喪葬上,孔雖然不主張厚葬,主張崇尚精神性的悼念,但他倡導的孝道觀,客觀上對後世的厚葬之風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故《淮南子汜論訓》曰:厚葬久喪以送死,孔子之立也。作為孔子繼承者的孟子和荀子,更是先秦時期儒家孝道喪葬觀的代表。孟子認為孝道是喪葬觀的主體精神,積極倡導厚葬,並身體力行,為後世之楷模。《孟子公孫丑章句下》記載了他厚葬其母的故事。孟子奉母仕於齊,母卒,他即派弟子充虞請匠人趕製棺槨,並吩咐要用上等木材。充虞認為孟子用上等木材製作精美的棺槨過於奢侈,孟子告誡充虞說:古者棺槨無度。中古棺七寸,槨稱之。自天子達於庶人,非直為觀美也,然後盡於人心,不得不可以為悅;無財不可以為悅。得之為有財,古之人皆用之,吾何為獨不然?在孟子看來,厚葬非直為觀美也,而是為了講禮盡孝,否則就是不孝。孟子以後,厚葬被冠以禮、孝的美名,左右了中國幾千年的厚葬風俗。荀子也十分強調禮、孝在喪葬中的重要性。《荀子禮倫》說:;喪禮者,以生者飾死者也。大象其生以送其死也。故如死如生,如亡如存,終始一也。禮者,謹於治生死者也。生,人之始也;死,人之終也。終始俱善,人道畢矣,故君子敬始而慎終。┅┅夫厚其生而薄其死,是敬其有知而漫其無知也,是奸人之道,而倍叛之心也。到了秦漢時期,儒家的孝道喪葬觀主要反映在成書於當時的《孝經》中,《孝經》是西漢儒家孝道思想的集中反映。《孝經紀孝行章》曰:孝子之事親也,居則致其敬,兼則致其樂,病則致其優,喪財致其哀,祭則致其嚴……上述的第四、第五方面意為:父母過世時,要以哀痛的心情隆重料理喪事;在行祭祀時,要以嚴肅的態度來追思父母,這才稱得上孝。儒家這種孝道喪葬視深入當時的民心,對當時的喪葬習俗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這便是秦漢厚葬之風盛行的原因。所以,《鹽鐵論散不足》載:世人死以奢侈相高,雖無哀威之心,而厚葬重幣者則稱以為孝,顯名立於世,光榮著於俗,故黎民相慕效,以致髮屋賣業。據《漢書韓信傳》記載韓信因為家貧,母親死後沒有什麼可以下葬,於是只好乃營高燥地,傍可置萬家者,以為冢。此外,據史書記載,當時烏程人吳逵,家裡人除他夫婦外全都死掉了,因為家窮,不能置辦安葬費,於是只好白天給人幹活,到晚上還燒磚伐木。……夫妻勤苦,經過一年多的努力,終於積攢了七墓十三棺的財力。可見儒家孝道喪葬觀影響之深之大。由漢迄清,各代都奉行傳統的慎終追遠、事亡如事存的儒家孝道喪葬觀,把喪葬視為人生中最重要的大事,認為孝莫重於喪。在這種儒家孝道喪葬觀念的支配下,從周迄明清,歷代都盛行厚葬。厚葬成為我國古代的主流喪葬觀。


上一句

  解釋“慎終追遠”這個詞: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曾子》   慎終:謹慎的思考人生於天地之間的意義。   追遠:看看老祖宗們都留下了些什麼,在自身與先賢之間做一個對比,應效法先古聖賢。每個人都這樣的去思考,人民的道德就自然敦厚了。   為何要慎終追遠:如果凡人都能在做事前想想此事的動機,和初衷,並且能想到這樣 ...

是什麼意思

  1、慎終追遠,漢語成語,拼音是shèn zhōng zhuī yuǎn,意思是舊指慎重地辦理父母喪事,虔誠地祭祀遠代祖先。後也指謹慎從事,追念前賢。   2、出自《論語·學而》:“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

意思是什麼

  1、慎終追遠,漢語成語,拼音是shèn zhōng zhuī yuǎn,意思是終:人死;遠:指祖先。舊指慎重地辦理父母喪事,虔誠地祭祀遠代祖先。後也指謹慎從事,追念前賢。   2、成語出處《論語·學而》: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3、譯文曾子說:謹慎地對待父母的去世,追念久遠的祖先,自然會培育出 ...

曾子曰的下一句

  1、曾子曰慎終追遠的下一句是:民德歸厚矣。   2、翻譯:曾子說:“謹慎地對待父母的喪事,恭敬地祭祀遠代祖先,就能使民心歸向淳厚了。”   3、曾子對於慎終和追遠的重視,是在於對死的敬畏和對過往的崇敬。因為生死是相對的,沒有生就沒有死,沒有死也就無所謂生。而人從過往的歷史中可以獲得借鑑,也就是古可以鑑今。 ...

曾子曰的下一句

  1、曾子曰慎終追遠的下一句是:民德歸厚矣。   2、翻譯:曾子說:“謹慎地對待父母的喪事,恭敬地祭祀遠代祖先,就能使民心歸向淳厚了。”   3、曾子對於慎終和追遠的重視,是在於對死的敬畏和對過往的崇敬。因為生死是相對的,沒有生就沒有死,沒有死也就無所謂生。而人從過往的歷史中可以獲得借鑑,也就是古可以鑑今。 ...

意思是什麼

  1、慎終追遠,漢語成語,拼音是shènzhōngzhuīyuǎn,意思是終:人死;遠:指祖先。舊指慎重地辦理父母喪事,虔誠地祭祀遠代祖先。後也指謹慎從事,追念前賢。   2、成語出處《論語·學而》: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3、譯文曾子說:謹慎地對待父母的去世,追念久遠的祖先,自然會培育出忠厚老 ...

大年三十上墳的由來

  大年三十上墳由來   民間農曆大年三十,需要祭祖。在大年三十這天,早上婦女張羅飯菜,男人則準備上墳的祭品。首先是準備紙錢。將草紙裁成10-20釐米寬、20-30釐米長的樣子,具體長寬根據習慣而定,但一般都是這樣的長方形。用鐵做的半圓形鑿子在其上相對處擊打,形成兩個半圓相對又有一定距離的圓狀,表示給祖先燒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