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憤青廣義上指凡是懷有對某些社會現象和經濟、政治、教育等制度不滿情緒的憤怒青年,他們不滿某些社會現狀,更想要改變這個現實社會不公平的一面,後來被簡稱為“憤青”,併成為網路語言中的專有名詞。他們的思維情緒化、非理性化、簡單化。
2、“憤青”容易衝動,容易被激怒,喜歡謾罵,不喜思辨,不善於推理論證。他們甚至輕言戰爭。主張採取極端措施,主張以暴力改變社會。而我們當代青年不能這樣做,我們要做守法的好公民,為祖國獻出自己的一份力。
1、憤青廣義上指凡是懷有對某些社會現象和經濟、政治、教育等制度不滿情緒的憤怒青年,他們不滿某些社會現狀,更想要改變這個現實社會不公平的一面,後來被簡稱為“憤青”,併成為網路語言中的專有名詞。他們的思維情緒化、非理性化、簡單化。
2、“憤青”容易衝動,容易被激怒,喜歡謾罵,不喜思辨,不善於推理論證。他們甚至輕言戰爭。主張採取極端措施,主張以暴力改變社會。而我們當代青年不能這樣做,我們要做守法的好公民,為祖國獻出自己的一份力。
憤青,是"憤怒青年"的簡稱,最主要的共同點可能就是語言和行為偏激,感覺和"激進人士"是比較類似的一個詞哦.典型的憤青有文革時期造反有理的紅衛兵,還有現在的反美仇日的"愛國主義"青年...
憤青”最早特指1960年代歐美左翼思潮中主張顛覆傳統社會價值的叛逆青年。1973年,香港邵氏電影公司出品的影片《憤怒青年》記述一班不滿社會現狀而急於改變現實的青年,證明當時已存在憤怒青年”的稱呼,後來該詞被簡稱為憤青”。由於通訊手段的進步和網際網路廣泛使用,使更多的人可參與到對歷史問題和國際局勢相關問題的討論中,這就為憤青”群體的產生和生長提供了物質基礎。
顧名思義,憤青”是指思想偏激、情緒化,有極端民族主義、民粹主義、沙文主義思想、言論和行動的青年。
1、“憤青”是指思想偏激、情緒化,有極端民族主義、民粹主義、沙文主義思想、言論和行動的青年。
2、憤青(Angry Young Man),全稱“憤怒青年”,指是在1990年代中後期成為流行詞的,但其實“憤青”現象在歷史上早已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