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成就動機理論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成就動機理論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阿特金森認為,個體的成就動機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力求成功的動機,另一類是避免失敗的動機。

  約翰·威廉·阿特金森生於1923年12月31日,2003年10月27日,美國心理學家,對人類動機、成就和行為進行科學研究的先驅。是第二次世界大戰退伍軍人、教師、學者、和密歇根大學長期會員。

  主要著作有《成就動機》《動機導論》《活動動力學》等。

古典管理理論的代表人物主要有

  古典管理理論的代表人物主要有泰勒、法約爾、韋伯。古典管理理論是指19世紀末20世紀初,西方管理理論總稱。由泰勒的科學管理理論、法約爾的管理過程理論、韋伯的古典行政組織理論構成。厄威克和古立克系統整理泰勒、法約爾、韋伯等人的管理理論,提出了適用於一切組織的八項管理組織原則和七種管理職能。

  首次將管理的重要性提到應有的地位,把管理看作任何有組織的社會必不可少的因素,是協調集體、努力達到目標、取得最大成效的過程。強調管理的科學性、精密性和嚴格性。在組織結構上強調上下嚴格的等級系統,視組織為一個封閉系統,組織職能的改善僅靠內部合理化,而少考慮外部環境影響,忽視人的心理因素。參見“科學管理理論”、“組織管理理論”。

漢初儒學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著作

  儒家學說作為中國思想文化重要源頭,是在春秋末期社會大變革和“學術下移”的過程中,由孔子首先創立的。面對當時“禮壞樂崩”的局面,儒家標榜“仁”、“義”,主張“克己復禮”,企圖透過提高人們的道德水準,重建一種像西周那樣的等級有別、尊卑有序的理想社會。

  儒家學派創立後,曾一度與墨家並稱“顯學”。但是,因為儒家學說既沒有縱橫家的捭闔之功,又沒有兵家的出奇制勝之術,更沒有法家以“兼吞天下”為目的耕戰政 策,因此在春秋戰國那樣的重利輕義、重力輕德的紛爭動盪的年代,儒家雖代有傳人,並費盡心機地鼓吹自己的學說,但終未受到政治人物的重視。到了秦朝,秦始 皇“焚書坑儒”,重創儒家學派。

  秦傳二世而亡,漢高祖劉邦代之而興,劉邦馬上得天下,也極不好儒,“諸客冠儒冠來者,沛公輒解其冠,溲溺其中。與人言,常大罵”。他認為:“乃公居馬上而得 之,安事《詩》、《書》!”因此,在新王朝初興之際,儒學面臨著重蹈秦時厄運的境況。在關係到儒學存亡的時刻,有兩個儒家人物率先勸說了劉邦,使當權者改 變了對儒學的態度,為儒學在漢代的生存與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這兩個人物就是“以客從高祖定天下”的開國功臣陸賈,和為劉邦制定“朝儀”而使其領略到做皇 帝威儀的叔孫通。

  陸賈,楚國人,約生於秦始皇七年(公元前240年),約卒於文帝十年(公元前170年)。陸賈在漢高祖統一中國的過程中,由於具有出色的外交才能,時常跟隨劉邦,“居左右,常使諸侯”,發揮過重要作用。陸賈具有很高的學術修養,他是漢初在總結秦亡教訓基礎上為西漢王朝提供“治國安民”政略的第一人。

  陸賈認為,天下可“逆取”,但必須“順守”,儒學雖然對建立漢家王朝無補,但要使漢家王朝傳之久遠而不至於象秦那樣二世而亡,則離不開儒家典籍的教化之功。 因此,他“時時前說稱《詩》、《書》”,並針對劉邦所持的“乃公居馬上而得之,安事《詩》、《書》”的鄙薄、輕視儒學的態度,針鋒相對地提出:“居馬上得 之,寧可以馬上治之乎?且湯武逆取而順守之,文武兼用,長久之術也。昔者吳王夫差、智伯極武而亡,秦任刑法不變,卒滅趙氏。鄉使秦已並天下,行仁義,法先 聖,陛下安得而有之?”

  陸賈在總結歷史正反兩方面教訓,說出這番話,義正辭嚴,切中要害,劉邦聽了雖不太高興,但也面露“慚色”,“乃謂陸生曰:‘試為我著秦所以失天下,吾所以得 之者何,及古今成敗之因。’陸生乃粗述存亡之徵,凡著十二篇。每奏一篇,高帝未嘗不稱善,左右呼萬歲,號其書曰《新語》”。

  這樣,漢高祖劉邦在陸賈的勸說下,也已認識到了天下可“馬上得之”而不可“馬上治之”、天下可“逆取”而必須“順守”的道理,認識到了要守住漢家江山除了用 “武”之外,還必須“事《詩》、《書》”、“法先聖”、“行仁義”。儒家學說終於得到了漢代的第一個皇帝的賞識,陸賈也因此被後人稱為“漢代重儒”第一 人。

  但是,陸賈卻並不象某些人所說的那樣是一個“最純、最早、最仁義”的至正至醇的儒者。他雖然重儒,但並不泥古,更不排斥其他各家,因為在他看來“書不必起仲 尼之門,藥不必扁鵲之方,合之者善可以為法,因世而權行。因此,在他的儒學思想中已吸收了一些道家、陰陽家的思想因素,以使儒家學說更能適應漢初實際政治 統治的需要。

  關於陸賈的著作,《漢書·藝文志》等著錄有《陸賈》二十三篇,其中包括《新語》十二篇,《楚漢春秋》九篇,《賦》三篇。現在儲存下來的著作,主要是《新 語》,另外《楚漢春秋》在洪頤煊的《經典集林》、茆灃林的《十種古佚書》和黃奭的《漢學堂叢書》中尚留有輯本,其餘的著作皆失佚了。

  除了陸賈之外,叔孫通也是漢初勸說劉邦信奉儒學的重要人物。叔孫通,即叔孫生,薛(今山東滕縣東南)人,曾為秦博士,秦末為項羽部屬,後降歸劉邦。他不曾象 陸賈那樣從意識形態的高度來為漢家王朝制定一套施政方案,他憑藉他的豐富的“禮”學知識,為漢高祖制訂了一套“朝儀”,並因此而得到了劉邦的賞識。

  根據《史記》的記載:“漢五年,已並天下,諸侯共尊漢王為皇帝於定陶,叔孫通就其儀號。高帝悉去秦苛儀法,為簡易。群臣飲酒爭功,醉或妄呼,拔劍擊柱,高帝 患之。”面對這樣一種群臣無禮、皇帝不象皇帝、大臣不象大臣的情形,劉邦甚為不滿。這時,叔孫通趁機對劉邦說:“夫儒者難與進取,可與守成。臣願徵魯諸 生,與臣弟子共起朝儀”。經過叔孫通的這番鼓動宣傳,劉邦便同意了叔孫通的請求。於是叔孫通便與其所徵魯諸生三十餘人,“及上左右為學者與其弟子百餘人, 為綿蕞野外”。經過一段時間練習,到“漢七年,長樂宮成,諸侯群臣皆朝十月”時,面對莊嚴肅穆的朝廷禮儀,“自諸侯王以下莫不振恐肅敬。至禮畢,復置法 酒。諸侍坐殿上皆伏抑首,以尊卑次起上壽。觴九行,謁者言‘罷酒’。御史執法舉不如儀者輒引去。競朝置酒,無敢灌譁失禮者”。在這種狀況下,劉邦高興地 說:“吾乃今日知為皇帝之貴也”。

  叔孫通等這幫儒生,使劉邦領略到了做皇帝的高貴威儀,劉邦很尊崇這幫儒生。《史記》說:“叔孫通作漢禮儀,因為太常,諸生弟子共定者,鹹為選首。”叔孫通本人也被後人尊為漢代“儒宗”。

  但是,與陸賈一樣,叔孫通也非“醇儒”。他說:“五帝異樂,三王不同禮。禮者,因時世人情為之節文者也。”認為“禮”是因時因世而變的,沒有必要泥古,更沒 有必要固守先秦儒家之禮。因此,當他到魯“徵諸生”時,“魯有兩生不肯行”,並斥責叔孫通說:“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諛以得親貴。今天下初定,死者未葬, 傷者未起,又欲起禮樂。禮樂所由起,積德百年而後可興也。吾不忍為公所為。公所為不合古,吾不行,公往矣,無汙我!”針對這兩位儒生的迂闊之言,叔孫通笑 曰:“若真鄙儒也,不知時變。”在為高帝劉邦制訂朝儀時,叔孫通也不是照搬先秦儒家之禮儀,而是“頗採古禮與秦儀雜就之”,誠如叔孫通的弟子所言:“叔孫 生知當世之要務”。


魏晉之際玄學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誰

  魏晉之際玄學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王弼。   王弼:字輔嗣,生於公元226年,死於公元249年,三國曹魏山陽高平人,經學家、哲學家,魏晉玄學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創始人之一。曾任尚書郎,少年有文名,其作品主要包括解讀《老子》的《老子注》 《老子指略》及解讀《周易》思想的《周易注》《周易略例》 四部, 由於《道德經》的 ...

人格特質理論代表人物

  一、人格特質理論:   在現代人格心理學中,人格特質理論將特質定義為個體所具有的神經特性,具有支配個人行為的能力,使得個人在變化的環境中給予一致的反應。但是特質理論最早卻源於研究人格個別差異的型別理論。型別理論往往根據一個人的某一特徵或者特質來描述人格。例如,如果某人迷戀權位則說他是權力型的人,如果某人看 ...

列子是什麼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列子是道家的主要代表人物,列子,東周戰國時期的思想家,創立了先秦哲學學派列子學,最早提出宇宙生成四階段學說,關於宇宙和天體的學說都早於西方,是位了不起的學者。   列子生性隨意,不愛慕虛榮,悠然自得,專心研究學問,在先秦諸子中擁有很高的地位,也是最豁達的人。列子有眾多弟子,很多都常年伴其左右,聽其傳道授業 ...

韓非子是什麼家主要代表人物

  韓非子是戰國時期傑出的思想家、哲學家和散文家。韓非子創立的法家學說,為中國第一個統一專制的中央集權制國家的誕生提供了理論依據。韓非子將商鞅的法、申不害的術和慎到的勢集於一身,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韓非子將老子的辯證法、樸素唯物主義與法融為一體。在先秦諸子散文中獨樹一幟,呈現韓非子極為重視唯物主義與效益主義 ...

古典管理理論代表人物有誰

  泰勒、法約爾和韋伯是古典管理理論的代表人物。在20世紀初,由泰羅發起的科學管理革命導致了古典管理理論的產生。古典管理理論代表人物泰羅、法約爾、韋伯從三個不同角度,即車間工人、辦公室總經理和組織來解決企業和社會組織的管理問題,為當時的社會解決企業組織中的勞資關係、管理原理和原則、生產效率等方面的問題,提供了 ...

行為派學習理論代表人物

  1、華生   華生,美國心理學家,行為主義心理學的創始人。認為人類的行為都是後天習得的,可以透過學習和訓練加以控制,只要確定了刺激和反應之間的關係,就可以透過控制環境任意塑造人的心理和行為。   2、班杜拉   班杜拉進—步認為,兒童是透過觀察學習而習得新行為。觀察學習不同於模仿。因為模仿只是學習者對榜樣 ...

韓非是什麼主要代表人物

  韓非是戰國末期法家代表人物。   韓非,戰國末期著名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尊稱韓非子或韓子。韓王(戰國末期韓國君主)之子,荀子的學生。   作為秦國的法家代表,韓非備受秦王嬴政賞識,但遭到李斯等人的嫉妒,最終被下獄毒死。他被譽為得老子思想精髓最多的二人之一。著有《韓非子》一書,共五十五篇,十萬餘字。在先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