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逆臣賊子:不忠不孝的反叛臣子。
2、名臣碩老:指有名望的大臣。
3、賊臣亂子:指心懷異志、為奸作惡的人。
4、開國功臣:指為建立新的國家或朝代立下汗馬功勞的人。
5、納貢稱臣:意思是自稱為臣下,後來也用以比喻心悅誠服,甘拜下風。
6、孽子孤臣:是指被疏遠、孤立的臣子與失寵的庶子。
7、有功之臣:指有功勞的人。
8、北面稱臣:意思是古代君主面南而北,臣子拜見君主則面北,指臣服於人。
9、貴極人臣:君主時代指大臣中地位最高的人。
10、 主賢臣良:君主聖明,臣子忠誠。比喻上行下效。
1、割地稱臣:
解釋:割讓土地,臣服於對方。
近義詞:俯首稱臣。
出處:明馮夢龍《古今小說遊酆都胡母迪吟詩》:若放我南歸,願為金邦細作,饒幸一朝得志,必當主持和議,使南朝割地稱臣。
2、北面稱臣:
解釋:古代君主面南而北,臣子拜見君主則面北,指臣服於人。
近義詞:俯首稱臣。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酈生陸賈列傳》:君王宜郊迎,北面稱臣。
成語如下:
1、割地稱臣:割讓土地,臣服於對方;
2、稱臣納貢:舊時指小國向大國臣服而年年進貢;
3、北面稱臣:古代君主面南而北,臣子拜見君主則面北,指臣服於人;
4、納貢稱臣:繳納貢品,自稱為臣下;後來也用來比喻心悅誠服,甘拜下風;
5、俯首稱臣:泛指向對方屈服。
1、北面稱臣:古代君主面南而北,臣子拜見君主則面北,指臣服於人;
2、納貢稱臣:意為繳納貢品,自稱為臣下,後來也用以比喻心悅誠服,甘拜下風;
3、割地稱臣:意為割讓土地,臣服於對方;
4、俯首稱臣:意為向對方屈服,臣服於對方;
5、屈膝稱臣:意為臣服於對方。 ...
北面稱臣:釋 義:古代君主面南而北,臣子拜見君主則面北,指臣服於人。出處:《史記·酈生陸賈列傳》:“君主宜郊迎,北面稱臣。” ...
1、北面稱臣:出處:《史記·酈生陸賈列傳》:“君主宜郊迎,北面稱臣。”,解釋:古代君主面南而北,臣子拜見君主則面北,指臣服於人;
2、割地稱臣:出處:明·馮夢龍《古今小說》:“若放我南歸,願為金邦細作,饒幸一朝得志,必當主持和議,使南朝割地稱臣”,解釋:割讓土地,臣服於對方;
3、俯首稱臣:出處: ...
原因如下:孫權稱臣表示東吳承認曹魏合法,這樣曹魏在政治上佔優勢地位。而且從當時形勢來看,魏國最強,東吳最弱,而西蜀的劉備一心要為關羽張飛報仇,誓滅東吳。這是蜀吳之戰,魏國可坐山觀虎鬥。受降,這拉攏孫權,使其與蜀國戰。不受降,孫權可能降蜀,則長江以南盡皆蜀國,魏國滅蜀更難。
拓展內容:曹丕稱帝后,孫權便 ...
西夏向宋俯首稱臣。
元昊,全名李元昊,我國西夏的開國皇帝,諡號武烈皇帝。他十分不滿於先輩稱臣於宋,特別是依賴宋朝的恩賜而改變本民族的生活習慣。
西夏皇帝李元昊(1003年6月7日到1048年1月19日),党項族,曾改姓嵬名,又名曩霄,字嵬理,生於靈州(今寧夏銀川市靈武市),祖籍銀州米脂寨(今陝西省 ...
在中國成語大全中,同時含有臣和稱的成語有三個,分別是北面稱臣、稱臣納貢、割地稱臣。
1、北面稱臣:古代君主面南而北,臣子拜見君主則面北,指臣服於人。
例句:盛唐時期,邊陲小國北面稱臣,社會呈現出一片安定繁華的景象;
2、稱臣納貢:舊時指小國向大國臣服而年年進貢。
例句:凡漢東小國,無不稱臣 ...
1、司馬稱好,漢語成語,拼音是sī mǎ chēng hǎo,意思是指老好人是非不分,事理不明。
2、成語出處:五代李瀚《蒙求》詩:“司馬稱好。”徐子光集註:“(後漢司馬徽)口不談人之短。與人語,莫問好惡,皆言好。有鄉人問徽安否,答曰好。有人自陳子死,答曰大好。妻責之曰:人以君有德,故相告,何忽聞人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