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成語得隴望蜀的典故是怎樣的

成語得隴望蜀的典故是怎樣的

  1、成語故事:

  東漢初年,有兩個反對光武帝的地方勢力,一個是割據巴蜀的公孫述,一個是稱霸隴西(今甘肅東部)的隗囂。公元32年,大將軍岑彭隨光武帝親征隴西的隗囂,將隗囂圍困在西域,把公孫述的援兵也包圍了起來。光武帝見一時攻破不了城池,就留了一封詔書給岑彭,自己先回京城去了。岑彭接到詔書一看,上面寫著:如果攻佔了隴地兩城,便可率軍攻打蜀地的公孫述。人總是不知足的,我也一樣,已經得到隴地,又希望得到蜀地。這個成語比喻得寸進尺,貪得無厭。

  2、得隴望蜀,漢語成語,拼音是dé lǒng wàng shǔ,原意是指已經取得隴右,還想攻取西蜀,現比喻貪得無厭。

  3、成語出處:

  《後漢書·岑彭傳》:“人苦不知足,既平隴,復望蜀,每一發兵,頭鬢為白。”

成語得隴望蜀的典故是怎樣的

  得隴望蜀: 隴:指甘肅一帶;蜀:指四川一帶。已經取得隴右,還想攻取西蜀。比喻貪得無厭。

  典故:東漢光武帝劉秀。 出處: 《後漢書·岑彭傳》:“人苦不知足,既平隴,復望蜀,每一發兵,頭鬢為白。”

  造句:同惡相幫,調之助桀為虐;貪心無厭,謂之得隴望蜀。

問馬到成功這個成語的典故

  唐朝時期,繹州龍門大黃莊農民薛仁貴,自幼喜歡武術,到20歲時已學成十八般武藝。他一心想投軍報國,父母擔心他並勸阻他。他對父母說:今當國家用人之際,要掃除夷虎,肅靖邊疆,憑你孩兒學成武藝,智勇雙全,若在兩陣之間,怕不馬到成功。

  馬到成功:形容事情順利,剛開始就取得成功。出處:《小尉遲》第二折:那老尉遲這一去,馬到成功。近義詞:旗開得勝、水到渠成,反義詞:屢戰屢敗。


宋襄公的四字成語典故

  “築臺望母”典故:   宋襄公的母親是衛國人,而衛國遭受了敵人的攻擊,僅僅只剩下幾千人從戰爭中倖免,宋桓公與夫人將這些人收留並安頓下來。宋桓公夫人請求宋桓公出兵支援衛國,但是宋桓公不肯,夫人再三求情都沒有得到允許。最後宋桓公以夫人討論國事的罪名把她休了。   宋桓公夫人一心幫助家人保家衛國,最終衛國得以恢 ...

成語故事典故

  1、桑中生李,從前在南頓農民張助撿到一顆李子核,拿回家種在空心的桑樹上,很快就長成了一棵李子樹,同時開始結李子。村民覺得奇怪,以為是神靈出現,就紛紛拿出貢品來李樹下拜祭。張助感到詫異,乾脆將李樹砍了。   2、版築飯牛,殷代武丁上臺後遭遇連年災荒,他在夢中受到啟發,找到傅巖修築大牆的傅說,任命他為國相,殷 ...

望梅止渴這個成語典故

  望梅止渴是一個漢語成語,釋義:意為梅子酸,人看見梅子就會流涎,因而止渴,藉以比喻願望無法實現,用空想安慰自己。   曹操行軍途中,失去了有水源的道路,士兵們都很渴,於是他傳令道:“ 前邊有一片梅子林,果實非常豐富,又酸又甜可以解除我們的口渴。”士兵聽後,嘴裡都流出了口水,曹操利用這個機會把士兵們帶領到前方 ...

求四字成語典故具體點

  聞雞起舞:比喻有志報國的人及時奮起。   典故:晉代的祖逖,小時候是個不愛讀書的淘氣孩子。進入青年時代,他意識到自己知識的貧乏,深感不讀書無以報效國家,於是就發奮讀起書來他廣泛閱讀書籍,從中汲取了豐富的知識,逖24歲的時候,曾有人推薦他去做官司,他沒有答應,仍然不懈地努力讀書。後來,祖逖和幼時的好友劉琨一 ...

有關鼎的成語典故

  拔山扛鼎、嘗鼎一臠、春秋鼎盛、大名鼎鼎、鼎鐺有耳、鼎鐺玉石、鼎鼎大名、鼎足三分、人聲鼎沸、一言九鼎、三足鼎立、鼎足之勢、力能扛鼎。   鼎鐺玉石:視鼎如鐺,視玉如石。形容生活極端奢侈。鼎鐺玉石,金塊珠礫,棄擲迤邐。——唐·杜牧《阿房宮賦》   鼎新麾一舉,革故法三章。——李商隱《贈送前劉五經映》   鼎革 ...

與刻苦學習有關的成語典故

  1、懸樑刺股:股:大腿。因怕睏倦影響學習,而把頭髮束起來吊在屋樑上,用錐子刺大腿。形容勤學苦讀。   典故:東漢孫敬勤奮好學,所以準備了一根繩子,將一端綁在房梁之上,另一端綁在自己的頭髮上。當讀書疲勞時打盹,頭一下垂,繩子就會拉扯頭髮使孫敬清醒,便於孫敬繼續讀書學習;戰國蘇秦發奮讀書,常常讀書到深夜,為防 ...

在楚漢相爭有哪些成語典故

  1、霸王別姬:楚漢相爭時,西楚霸王項羽在和劉邦為了爭奪帝位,進行長達十幾年的戰爭。最後項羽在烏江兵敗,自知大勢已去,在突圍前夕,不得不和虞姬決別,最後自刎身亡。   2、項莊舞劍:公元前208年,項羽率40萬大軍開往咸陽,被劉邦的守軍擋住。項伯請劉邦到鴻門赴宴。劉邦到鴻門後,項羽設計讓項莊舞劍助興,意在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