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制定《憲法》的過程來看,《憲法》制定者應當是屬於一個國家統治階級的人民,所以我國《憲法》制定的主體是人民。但是因為中國的人口眾多,我國會選出人民的代表去表達人民的意見,制定《憲法》。
《憲法》規定國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務,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國家機構的組織原則和職權。《憲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法規都必須依據《憲法》,都不得同《憲法》相牴觸。《憲法》規範是《憲法》最基本的要素和最基本的構成單位。
【法律依據】
《憲法》第2條,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人民依照法律規定,透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
我國憲法修改必須由全國人大全體代表的2/3以上的多數透過。
【法律依據】
《憲法》第64條規定,憲法的修改,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或者1/5以上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提議,並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以全體代表的2/3以上的多數透過。
3月12日植樹節是為了紀念誰 我國植樹節是為誰而設立的
孫中山先生。中國的植樹節由凌道揚和韓安、裴義理等林學家於1915年倡議設立,最初將時間確定在每年清明節。1928年,為紀念孫中山逝世三週年將植樹節改為3月12日。新中國成立後的1979年,在重要領導人提議下,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決定將每年的3月12日定為植樹節。
相關規定:
2020年7月1日起,施行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明確每年3月12日為植樹節。
新森林法實行森林分類經營管理,將森林分為公益林和商品林,公益林實行嚴格保護,商品林則由林業經營者依法自主經營,以此來保護好各類林業經營主體的合法權益,實現林業建設可持續發展。
此外,新森林法調整了林木採伐許可證核發範圍,採伐自然保護區以外的竹林不再辦理採伐許可證。非林地上的農田防護林、防風固沙林、護路林、護岸護堤林和城鎮林木的採伐,按照《公路法》《防洪法》《城市綠化條例》等規定進行管理。
植樹節歷史:
中國古代在清明節時節就有插柳植樹的傳統,歷史上最早在路旁植樹是由一位叫韋孝寬的人於1400多年前從陝西首創的。韋孝寬(公元508—580年)是西魏、北周時期的一位名將,京兆杜陵(今西安市東南)人。據唐李延壽《北史》列傳第五十二記載,西魏廢帝二年(公元552年),韋孝寬因軍功被授予雍州刺史。自古以來,官道上每隔一華里便在路邊設定一個土臺,作為標記,用以計算道路的里程,也就是現在的里程碑。韋孝寬上任後,發現土臺的缺點很多,經風吹日曬,特別是雨水衝涮,很容易崩塌,需要經常進行維修,不但增加了國家的開支,也使百姓遭受勞役之苦,既費時費力又不方便。韋孝寬經過調查瞭解之後,毅然下令雍州境內所有的官道上設定土臺的地方一律改種一棵槐樹,用以取代土臺。這樣一來不僅不失其標記和計程作用,還能為往來行人遮風擋雨,並且不需要修補。韋孝寬的這一作法,無疑是造福桑梓,減輕家鄉百姓負擔、利國利民的重大舉措。陝西作為歷史上最早在官道上植樹的地方,曾經是全國道路綠化的表率,而韋孝寬最早栽種的槐樹千百年來一直受到人們的喜愛,特別是陝西人對這種槐樹更是情有獨鍾,十分喜愛,並且廣為種植,現在這種槐樹已經作為西安市的象徵,被確定為市樹。
而近代植樹節則最早由美國的內布拉斯加州發起。19世紀以前,內布拉斯加州是一片荒蕪的平原,樹木稀少,黃沙漫天,人民深受其苦。1872年,美國著名農學家朱利葉斯·斯特林·莫爾頓提議在內布拉斯加州規定植樹節,動員人民有計劃地植樹造林。當時州農業局透過決議採納了這一提議,並由州長親自規定今後每年4月份的第三個星期三為植樹節。此後的16年間,又先後植樹6億棵,終於使內布拉斯加州10萬公頃的荒野變成了茂密的森林。為了表彰莫爾頓的功績,1885年州議會正式規定以莫爾頓先生的生日4月22日為每年的植樹節,並放假一天。後來經商議,於1932年發行了世界上首枚植樹節郵票,畫面為兩個兒童在植樹。
植樹節帶來的效益:
一場世界上規模最大、參與人數最多、成效最為顯著的義務植樹運動在中國持續開展了30餘年。全民義務植樹多年來,黨和國家領導人不論工作有多忙,不論是在北京還是在外地,都認真履行公民應盡的植樹義務。統計顯示,自1982年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以來,中國參加義務植樹的人數達104億多人次,累計義務植樹492億多株。
全民義務植樹運動有力推動了中國生態狀況的改善。這個運動啟動之前的1981年,中國森林面積為17、29億畝,活立木蓄積量為102.6億立方米,森林覆蓋率為12%。經過多年的不懈奮鬥,中國森林面積已達到26、2億畝,活立木蓄積量達到136.18億立方米,森林覆蓋率提高到18.21%。在世界森林資源日益減少的情況下,中國實現森林資源的持續增長。森林植被狀況的改善,不僅美化了家園,減輕了水土流失和風沙對農田的危害,而且還有效提高了森林生態系統的儲碳能力。
第35個植樹節和首個國際森林日到來之際,全國綠化委員會辦公室今天(11日)釋出《2012年中國國土綠化狀況公報》(下稱《公報》)。《公報》稱,中國人均森林面積、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還較少,區域、城鄉造林綠化發展還不平衡,國土綠化成果鞏固的任務艱鉅。
全國綠化委員會副主任、國家林業局局長趙樹叢在此間表示,“美麗中國,綠色是根本。沒有了森林和溼地,豈能奢談山川秀美?”據《公報》介紹,2012年全國共有6億人次參加各種形式的義務植樹活動,植樹26億株。截至2012年底,全國參加義務植樹人數累計達139億人次,義務植樹640億株。
國家林業局統計資料顯示,中國2012年全年造林601萬公頃,其中,林業重點工程造林274萬公頃,佔45.6%。截至目前,全國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面積171.9萬公頃,比上年增長10.7萬公頃;城市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1.8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6平方米。全國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綠地率已分別達到39.2%和35.3%。
我國的憲法日是哪一天
每年的12月4日是我國的國家憲法日。
為了增強全社會的憲法意識,弘揚憲法精神,加強憲法實施,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決定:將12月4日設立為國家憲法日。國家透過多種形式開展憲法宣傳教育活動。
國家憲法日的由來
2014年11月1 ...
憲法制定機關是指一國有權制定憲法的國家機關,制憲機關是特定的國家機關,並且是擁有制定憲法的權力的國家機關。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全體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它標誌著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我國的制憲機關。
制憲主體是國家主權的所有者。在我國,人民是制憲主體,只不過是間接行 ...
我國憲法監督的概念是廣義的憲法監督是指國家為了監控、督促憲法實施而建立的各項制度的總稱,包括特定國家機關的監督和各種社會力量如政黨、輿論、公民等的監督;狹義的憲法監督是指特定的國家機關依照法定的程式審理違憲事件的制度。
【法律依據】
根據《憲法》第一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 ...
我國憲法的解釋權屬於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法律依據】
《憲法》第六十七條第一款規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行使下列職權:解釋憲法,監督憲法的實施。 ...
在我國,最高國家權力機關的執行機關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的執行機關,是最高國家行政機關。國務院由總理、副總理、國務委員、各部部長、各委員會主任、審計長、秘書長組成。國務院實行總理負責制。各部、各委員會實行部長、主任負責制。
根據憲法第八十九條規 ...
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 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在本質上同普通法律一致但因為它是根本法,又與普通法律有所不同,具有其特殊屬性,表現在下列4個方面。 憲法規定國家的根本制度、國家生活的基本原則 有的國家因此就把憲法稱為根本法或基本法。憲法除規定社會制度和國家制度的基本原則外,還規定國家政權機關組織和確認公民基本權 ...
《憲法》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根本大法,規定擁有最高法律效力。
憲法確立的制度的基本經濟制度為社會主義公有制是我國經濟制度的基礎,非公有制經濟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基本政治制度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基層群眾自治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