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石星經》,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學著作。在長期觀測天象的基礎上,戰國時期楚 人甘德、魏人石申(一名石申夫)各寫出一部天文學著作。 後人把這兩部著作合起來,稱為《甘石星經》,已入選中國世界紀錄協會世界最早的天文學著作。
《甘石星經》是一部天文學專著,甘經、石經各八卷,共十六卷,大致成書於戰國時期。《甘石星經》是兩書的合稱,作者為當時的齊國人甘德和魏國人石申。甘德著有《天文星佔》八卷,石申著有《天文》八卷,兩書合稱《甘石星經》。
《甘石星經》,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學著作。在長期觀測天象的基礎上,戰國時期楚 人甘德、魏人石申(一名石申夫)各寫出一部天文學著作。 後人把這兩部著作合起來,稱為《甘石星經》,已入選中國世界紀錄協會世界最早的天文學著作。
《甘石星經》是一部天文學專著,甘經、石經各八卷,共十六卷,大致成書於戰國時期。《甘石星經》是兩書的合稱,作者為當時的齊國人甘德和魏國人石申。甘德著有《天文星佔》八卷,石申著有《天文》八卷,兩書合稱《甘石星經》。
《齊民要術》大約成書於北魏末年(公元533年-544年),是北朝北魏時期,南朝宋至梁時期,中國傑出農學家賈思勰所著的一部綜合性農學著作,也是世界農學史上最早的專著之一,是中國現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農書。全書10卷92篇,系統地總結了六世紀以前黃河中下游地區勞動人民農牧業生產經驗、食品的加工與貯藏、野生植物的利用,以及治荒的方法,詳細介紹了季節、氣候、和不同土壤與不同農作物的關係,被譽為"中國古代農業百科全書"。
第一本醫書是《黃帝內經》。
《黃帝內經》分《靈樞》、《素問》兩部分,是中國最早的醫學典籍,傳統醫學四大經典著作之一,其餘三者為《難經》、《傷寒雜病論》、《神農本草經》。
《黃帝內經》是一本綜合性的醫書,在黃老道家理論上建立了中醫學上的“脈象學說”、“藏象學說”、“經絡學說”、“病因學說”“病機學說”、“病症”、“診法”、“論治”及“養生學”等學說,從整體觀上來論述醫學,呈現了生物、心理、社會“整體醫學模式”。 其基本素材來源於中國古人對生命現象的長期觀察、大量的臨床實踐以及簡單的解剖學知識。
《黃帝內經》奠定了人體生理、病理、診斷以及治療的認識基礎,是中國影響極大的一部醫學著作,被稱為醫之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