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我國清明節是為了紀念誰+清明節的習俗

清明節為了紀念誰 清明節的來歷

  清明節為了紀念誰 清明節的來歷

  清明節為每年公曆4月5日前後,節日的來歷和紀念介子推有關。

  相傳春秋戰國時代,晉獻公的兒子重耳,為了躲避禍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間,原來跟著他一道出逃的臣子,大多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數幾個忠心耿耿的人,其中就有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餓暈了過去,介子推就從自己的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烤熟了送給重耳吃。十九年後,重耳回國做了君主,就是著名的春秋五霸之一晉文公。

  晉文公執政後,對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賞,唯獨忘了介子推。介子推看不慣這樣的場面,悄然離開。有人在晉文公面前為介子推叫屈。晉文公猛然憶起舊事,心中有愧,馬上差人去請介子推上朝受賞封官。然而差人去了幾趟,介子推不來。晉文公只好親自去請。可是,當晉文公來到介子推家裡時,介子推已經揹著老母躲進了綿山(今山西介休縣東南)。晉文公便讓人上山搜尋,結果還是沒有找到。

  於是,有人出了個主意說,不如放火燒山,三面點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時介子推必會自己走出來的。晉文公從之。孰料大火燒了三天三夜,熄滅後,終究不見介子推。眾人上山才發現,介子推母子倆抱著一棵燒焦的大柳樹已經死去了。晉文公望著介子推的屍體哭拜一陣,準備安葬遺體,發現介子推脊樑堵著個柳樹洞,洞裡好像有什麼東西。

  掏出一看,原來是片衣襟上面題了一首血詩:

  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終不見,強似伴君作諫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覆清明。

  晉文公將血書藏入袖中,並在山上建立祠堂。晉文公還命令把綿山改為“介山”,以示紀念。

  後來,晉文公把放火燒山的這一天定為寒食節,曉諭全國,每年這天禁忌菸火,只吃寒食,以祭奠介子推。第二年晉文公率眾臣登山祭奠,發現老柳樹死而復活。便賜老柳樹為”清明柳“,並曉諭天下,把寒食節的後一天定為清明節。

  其他關於清明節的來歷傳說

  秦朝末年,劉邦終於打敗霸王贏得天下。

  劉邦衣錦還鄉時,想去雙親的墓上去祭拜,卻因為連年的戰爭,使得一座座的墳墓上長滿雜草,他無法找到自己父母的墳墓。

  劉邦非常的難過,雖然部下也幫他翻遍所有的墓碑,可是直到黃昏的時候還是沒找到他父母的墳墓。

  最後劉邦從衣袖裡拿出紙,撕成許多小碎片,緊緊捏在手上,然後向上蒼禱告說:“父母在天有靈,我將把這些紙片,拋向空中,如果紙片落在一個地方,風都吹不動,就是父母墳墓。”

  說完劉邦把紙片向空中拋,果然有一片紙片落在一座墳墓上,不論風怎麼吹都吹不動,劉邦跑過去仔細瞧一瞧模糊的墓碑,果然看到他父母的名字刻在上面。

  後來民間的百姓,也和劉邦一樣每年的清明節都到祖先的墳墓祭拜,並且用小土塊壓幾張紙片在墳上,表示這座墳墓是有人祭掃的。

我國清明節是為了紀念誰 清明節的習俗

  中國有四大傳統節日,即將到來的清明節便是其中之一。清明前後是祭祖掃墓的日子,這段時間家家戶戶都為逝去的親人祭拜。除了祭祖掃墓,清明節還有踏青出遊等習俗,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看看清明節的習俗還有哪些以及清明節是為了紀念誰。

  我國清明節是為了紀念誰相傳清明節是為了紀念“介子推”而興起的。

  春秋時期還未成為晉文公的重耳被人追殺,四處逃難,飢寒交迫。隨臣介子推為了挽救重耳,毫不猶豫的割下自己的大腿肉,煮成肉湯給重耳喝下,重耳知道後感動不已。

  十幾年後,晉文公封賞功臣偏偏忘記了介子推,直到後面才後悔不已。但是介子推彼時已經隱居於深山老林之間,為了尋找介子推,重耳放火燒山,企圖逼出介子推。

  後來介子推被發現,但是已經抱著他的老母親死了。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這一天為“寒食節”。隨著時代的變化,寒食節跟清明節漸漸合併。

  清明節的習俗上墳掃墓

  掃墓,原本是清明的前一天(或前三天)寒食的習俗,唐代以來逐漸合併於清明,才成了清明節的習俗。謂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

  踏青

  踏青又叫春遊。古時叫探春、尋春等。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遊的大好時光。

  吃青團

  做青團的主要原料就是“清明菜”,這種美食做法很簡單,這裡不再贅述。吃青團不僅能預防疾病,而且青色代表有活力、長壽,寓意著一家人健健康康。

  盪鞦韆

  這是我國古代清明節習俗。鞦韆,意即揪著皮繩而遷移,它的歷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後為了避忌諱,改為鞦韆。古時的鞦韆多用樹椏枝為架,再栓上彩帶做成,後來逐步發展為用兩根繩索加上踏板的鞦韆。打鞦韆不僅可以增進健康,而且可以培養勇敢精神,至今為人們特別是兒童所喜愛。

  蹴鞠

  蹴鞠,就是古代的“足球”,這是古代清明節時人們喜愛的一種遊戲。相傳是黃帝發明的,最初目的是用來訓練武士。

  放風箏

  放風箏也是清明時節人們所喜愛的活動,有的人把風箏放上藍天后,便剪斷牽線,任憑清風把它們送往天涯海角,據說這樣能除病消災,給自己帶來好運。

  插柳

  清明節,中國民間有插柳習俗。楊柳有強大的生命力,俗話說:“有心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柳條插土就活,插到哪裡,活到哪裡,年年插柳,處處成蔭。

  戴柳

  清明戴柳,有將柳枝編成圓圈戴在頭上者,也有將嫩柳枝刮結成花朵而插於頭髻者,還有直接將柳枝插於頭髻者,有辟邪功用,後世又有“紀年華”之遺俗,表現出對青春年華的珍惜與留戀。

  清明節的禁忌有哪些1.不要在墓地旁拍照

  現在很多年輕人喜歡拍照留戀,拍風景還好,但是一定不要拍到墓穴,在墓穴旁拍照是對逝者的大不敬,是非常不吉利的,會影響個人的運勢。

  2.儘量不要穿過於豔麗的衣服

  掃墓的時候應該是嚴肅的,對於穿著來說應該莊重,過於豔麗的衣服會顯得不和諧,也是對逝者的不尊重。

  3.孕婦不能上墳

  在農村掃墓往往要爬山涉水,對於孕婦的體力有很高的要求,而且路上溼滑,孕婦容易不小心摔倒,再加上氣溫回升,草叢裡蛇鼠蟲蟻較多,對於孕婦存在不小的安全隱患。

  此外,清明時節陰氣重,孕婦相對體虛,很容易被溼氣侵入,會影響孕婦和胎兒的健康。因此,清明時節一般孕婦不允許掃墓。

  4.清明節這一天忌“買鞋”

  “鞋”同“邪”是諧音,因此這一天買鞋是不吉利的,人們要“辟邪”而不是“買邪”,而且更不要買紅布鞋,總之就是為了“圖個吉利”。

  5.放祭品時不可跨過貢品

  在墳前放祭品時一定不要身體跨過祭品,這種行為是對逝者的大不敬,是非常不禮貌的行為,會顯得沒有誠意,而且這種行為也是對逝者的冒犯。同時也不要踐踏別家墳墓或對墳墓設計品頭論足,這也是不尊重逝者的表現。

  隨著時代的變化,很多傳統節日正在慢慢的消失。對於傳統的文化習俗我們應該去其糟粕去取精華,清明節作為重大的傳統節日之一,其意義也是非常深遠的。這一天也是法定節假日,踏青出遊或是祭祖掃墓都要做好防護出行。

清明節是為了紀念誰 清明節怎麼來的

  清明節是為了紀念誰 清明節怎麼來的

  清明節為每年公曆4月5日前後,節日的來歷和紀念介子推有關。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清明節可以追溯到春秋時期,清明節的形成應當與寒食節有關。相傳是晉文公重耳為了紀念介子推所設。

  春秋時期晉國國君晉獻公,因討伐驪戎得到了一個美女,此女被稱為驪姬,很得晉獻公的寵幸。尤其是驪姬為晉獻公生下兒子奚齊後,更是被寵幸的無以復加。驪姬為了讓兒子奚齊稱為儲君,於是對晉獻公的其他三個兒子申生、重耳和夷吾展開了陰謀,尤其是已經被立為儲君的申生。

  在驪姬的枕邊風攻勢之下,晉獻公先後將申生三兄弟分封到了外地,驪姬又向晉獻公各種進讒言,陷害儲君申生。申生被逼無奈之下最終選擇了自殺,公子重耳和夷吾眼見大哥被逼死,深知驪姬根本不會放過自己兩人,於是不等驪姬下手,二人便逃離了晉國。

  流亡途中的生活可想而知,重耳帶領著家臣跑到了一處渺無人煙的地方,又累又餓的重耳再也沒有力氣繼續跑了,於是家臣跑去找吃的,可是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任何能吃的東西。就在這生死存亡之際,家臣介子推默默走到僻靜之處,從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塊肉,煮了一碗肉湯讓公子重耳喝了下去,重耳這才漸漸恢復了精神。

  後來,重耳知道了這塊肉是介子推從自己腿上割下來的,深受感動。

  十九年後,重耳在秦穆公的支援下回晉國殺了晉懷公而自立,便是春秋五霸之一的晉文公。繼位之後的重耳重重獎賞了當年伴隨他流亡在外的功臣,卻忘記了當年割肉救命的介子推。於是很多人便為介子推鳴不平,然而介子推卻並沒有爭功討賞的意思,他再次默默收拾好行裝,帶著自己的老母親跑到綿山隱居去了。

  晉文公聽說後追悔莫及,親自帶人去綿山搜尋介子推,然而茫茫樹海,談何容易。於是有人獻計,從三面火燒綿山,必可逼出介子推,然而大火燒遍了綿山,卻仍然沒有見到介子推。後來,人們才發現揹著老母親的介子推已經坐在一棵枯死的柳樹下死了。

  晉文公見狀大悲,命人將介子推母子予以收殮,從而在介子推身旁的樹洞中發現一封血書,上書“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將這一天定為寒食節。

  第二年晉文公率眾臣登山祭奠,發現老柳樹死而復活。便賜老柳樹為”清明柳“,並曉諭天下,把寒食節的後一天定為清明節。

  其他關於清明節的來歷傳說

  秦朝末年,劉邦終於打敗霸王贏得天下。

  劉邦衣錦還鄉時,想去雙親的墓上去祭拜,卻因為連年的戰爭,使得一座座的墳墓上長滿雜草,他無法找到自己父母的墳墓。

  劉邦非常的難過,雖然部下也幫他翻遍所有的墓碑,可是直到黃昏的時候還是沒找到他父母的墳墓。

  最後劉邦從衣袖裡拿出紙,撕成許多小碎片,緊緊捏在手上,然後向上蒼禱告說:“父母在天有靈,我將把這些紙片,拋向空中,如果紙片落在一個地方,風都吹不動,就是父母墳墓。”

  說完劉邦把紙片向空中拋,果然有一片紙片落在一座墳墓上,不論風怎麼吹都吹不動,劉邦跑過去仔細瞧一瞧模糊的墓碑,果然看到他父母的名字刻在上面。

  後來民間的百姓,也和劉邦一樣每年的清明節都到祖先的墳墓祭拜,並且用小土塊壓幾張紙片在墳上,表示這座墳墓是有人祭掃的。


清明節為了紀念清明節還有什麼來歷傳說?

   清明節為了紀念誰   清明節為每年公曆4月5日前後,節日的來歷和紀念介子推有關。   相傳春秋戰國時代,晉獻公的兒子重耳,為了躲避禍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間,原來跟著他一道出逃的臣子,大多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數幾個忠心耿耿的人,其中就有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餓暈了過去,介子推就從自己的腿上割下了一塊肉 ...

清明節為了紀念而設立的 清明節紀念的日子

  清明節是為了紀念誰而設立的 清明節是紀念誰的日子   清明節是為了紀念介子推。在春秋時期,晉公子重耳被人陷害而流亡國外,生計難尋。餓的暈倒在路上,此時,隨臣介子推從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煮了一碗肉湯讓公子喝了,重耳漸漸恢復了精神,當重耳發現肉是介子推自己腿割下的時候,流下了眼淚。十九年後,重耳作了國君 ...

清明節吃寒食是為了紀念

  1、清明節吃寒食是為了紀念晉國公子的臣子介之推。   2、春秋時,晉國公子重耳流亡列國,介之推護駕跟隨立下大功,相傳他曾經割下大腿上的肉給重耳充飢。重耳返國即位,當了國君,就是晉文公。而此時介之推卻與母親隱居綿山(即現在的山西介休縣),晉文公派人請他,但他躲在山中不肯出來。於是晉文公下令燒山,想把介之推逼 ...

清明節吃寒食最早是為了紀念

  1、紀念的是介子推。春秋時期晉國(今山西介休市)人,因“割股奉君”,隱居“不言祿”之壯舉,深得世人懷念。死後葬於介休綿山。晉文公重耳深為愧疚,遂改綿山為介山,並立廟祭祀,由此產生了(清明節前一天)“寒食節”。   2、清明節是中華民族古老的節日,既是一個掃墓祭祖的肅穆節日,也是人們親近自然、踏青遊玩、享受 ...

清明節吃寒食是為了紀念

  1、清明節吃寒食是為了紀念晉國公子的臣子介之推。   2、春秋時,晉國公子重耳流亡列國,介之推護駕跟隨立下大功,相傳他曾經割下大腿上的肉給重耳充飢。重耳返國即位,當了國君,就是晉文公。而此時介之推卻與母親隱居綿山(即現在的山西介休縣),晉文公派人請他,但他躲在山中不肯出來。於是晉文公下令燒山,想把介之推逼 ...

清明節為了紀念而設立的?清明節吃什麼美食?

   清明節是為了紀念誰而設立   清明節是為了紀念介子推。在春秋時期,晉公子重耳被人陷害而流亡國外,生計難尋。餓的暈倒在路上,此時,隨臣介子推從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煮了一碗肉湯讓公子喝了,重耳漸漸恢復了精神,當重耳發現肉是介子推自己腿割下的時候,流下了眼淚。十九年後,重耳作了國君,也就是歷史上的晉 ...

清明節和寒食節的區別是什麼?寒食節是為了紀念

   清明節和寒食節的區別是什麼   一、功能不同   在清明節到來之際,寒食節也相隨而至。現在,有些人把寒食與清明混為一談,實際上是不對的。因為兩者一個是農耕節氣,一個是民俗節日,本來就不是一碼事。清明是中國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一般在公曆四月四、五日前後。寒食是一個民俗節日,起源於春秋時期晉文公重耳的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