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是《春秋》。
2、《春秋》共三十五卷,在四庫全書中列為經部。記述範圍從公元前722(魯隱公元年)至公元前468(魯哀公二十七年)。
3、《春秋》,即《春秋經》,又稱《麟經》或《麟史》,中國古代儒家典籍“六經”之一。也是周朝時期魯國的國史,現存版本由孔子修訂而成,它還是中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共三十五卷,是儒家經典之一且為十三經中篇幅最長的,在四庫全書中列為經部。記述範圍從公元前722(魯隱公元年)至公元前468(魯哀公二十七年)。
1、我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是《春秋》。
2、《春秋》共三十五卷,在四庫全書中列為經部。記述範圍從公元前722(魯隱公元年)至公元前468(魯哀公二十七年)。
3、《春秋》,即《春秋經》,又稱《麟經》或《麟史》,中國古代儒家典籍“六經”之一。也是周朝時期魯國的國史,現存版本由孔子修訂而成,它還是中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共三十五卷,是儒家經典之一且為十三經中篇幅最長的,在四庫全書中列為經部。記述範圍從公元前722(魯隱公元年)至公元前468(魯哀公二十七年)。
1、我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是《春秋》,共三十五卷。
2、《春秋》,又稱《麟經》(《麟史》),是魯國的編年史,經過了孔子的修訂,記載了從魯隱公元年(前722年)到魯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歷史,是中國現存最早的一部編年體史書,《春秋》一書的史料價值很高,但不完備,王安石甚至說《春秋》是“斷爛朝報”,亦是儒家經典之一。
3、《春秋》記載的內容主要有這幾個方面,一個是當時的政治活動,包括諸侯之間的征伐、會盟,會盟在當時是比較重要的事件;《春秋》裡還記載了一些自然現象,這些自然現象現在是天文曆法史上重要的史料;另外,《春秋》還涉及一些喪葬習俗方面的內容。
1、我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是《春秋》。
2、《春秋》,即《春秋經》,又稱《麟經》或《麟史》,中國古代儒家典籍“六經”之一。也是周朝時期魯國的國史,現存版本由孔子修訂而成。
3、《春秋》是中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共三十五卷,是儒家經典之一且為十三經中篇幅最長的,在四庫全書中列為經部。記述範圍從公元前722(魯隱公元年)至公元前468。
4、《春秋》用於記事的語言極為簡練,然而幾乎每個句子都暗含褒貶之意,被後人稱為“春秋筆法”、“微言大義”。
5、後來出現了很多對《春秋》所記載的歷史進行補充、解釋、闡發的書,被稱為“傳”。代表作品是稱為“春秋三傳”的《左傳》、《公羊傳》、《穀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