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考古第一個以遺址地命名是仰韶遺址。1921年瑞典地質學家安特生和我國考古學家袁復禮對仰韶遺址進行首次發掘,根據出土文物,證實該處為我國遠古文化的遺存,按照考古學慣例,一般將首次發現古文化遺存的地名命名為該文化的名稱,故稱為“仰韶文化”。
仰韶遺址從發現至今,先後共進行了三次發掘,出土了大量的陶器和石器等。
在1961年3月,國務院將仰韶文化遺址定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仰韶文化遺址位於河南省三門峽市澠池縣城北9公里處的仰韶村。
我國考古第一個以遺址地命名是仰韶遺址。1921年瑞典地質學家安特生和我國考古學家袁復禮對仰韶遺址進行首次發掘,根據出土文物,證實該處為我國遠古文化的遺存,按照考古學慣例,一般將首次發現古文化遺存的地名命名為該文化的名稱,故稱為“仰韶文化”。
仰韶遺址從發現至今,先後共進行了三次發掘,出土了大量的陶器和石器等。
在1961年3月,國務院將仰韶文化遺址定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仰韶文化遺址位於河南省三門峽市澠池縣城北9公里處的仰韶村。
1970年4月24日21時35分,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1號發射升空,21時48分進入預定軌道,21時50分傳回了《東方紅》樂曲,衛星執行軌道的近地點高度439千米、遠地點高度2384千米、軌道平面與地球赤道平面的夾角68.5度、繞地球一圈114分鐘、衛星質量173千克、用20.009MHz的頻率向全世界播送《東方紅》樂曲,東方紅一號的成功發射標誌著我國進入了太空時代。
1、我國發射第一個衛星的名字叫東方紅一號。1970年4月24日,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這在中國航天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中國從而成為繼蘇聯、美國、法國、日本之後第五個能夠獨立發射衛星的國家。
2、 “東方紅一號”人造地球衛星是用中國自己研製的“長征一號”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場發射的。這顆衛星是一個直徑約1米的球形多面,體重173公斤,比蘇聯及美、法、日的第一顆人造衛星總重量之和還重。
3、其軌道的近地點為439公里,遠地點為2388公里,軌道平面和地球赤道平面的夾角為68.5°,繞地球一週時間為114分鐘。把這顆衛星送上太空的“長征一號”運載火箭是一種三級固體混合型火箭,分別採用液體和固體火箭發動機,全長約30米,起飛重量81.6噸。
4、 “東方紅一號”的發射成功,為中國航天技術的發展打下了極為堅實的根基,帶動了中國航天工業的興起,使中國的航天技術與世界航天技術前沿保持同步,標誌著中國進入了航天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