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國5個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影戲,剪紙,古琴,珠算,京劇等。非物質文化遺產類包括:口頭傳統、民俗活動和禮儀節慶、傳統手工藝等以及與此相關的文化空間。
2、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定義,非物質文化遺產指被各群體、團體、有時為個人所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知識體系和技能及其有關的工具、實物、工藝品和文化場所。
1、我國5個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影戲,剪紙,古琴,珠算,京劇等。非物質文化遺產類包括:口頭傳統、民俗活動和禮儀節慶、傳統手工藝等以及與此相關的文化空間。
2、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定義,非物質文化遺產指被各群體、團體、有時為個人所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知識體系和技能及其有關的工具、實物、工藝品和文化場所。
我國首個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案是崑曲,在2001年時,崑曲就入選了第一批“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名單,中國也成為首次獲此殊榮的19個國家之一。崑曲是我國古來的戲曲聲腔、劇種,發源於14世紀中國的蘇州崑山,經過改良後逐漸走向全國。
我國首個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什麼
我國首個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案是崑曲,2001年5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巴黎宣佈第一批“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名單,我國的崑曲藝術入選,中國也由此成為了首次獲此殊榮的19個國家之一。
崑曲是中國古老的戲曲聲腔、劇種,原名崑山腔,現在也被稱為崑劇,它是漢族傳統戲曲中最古老的劇種之一,是戲曲藝術中的珍品,發源於14世紀中國的蘇州崑山,經過改良後走向全國。
崑曲的影響力
崑曲是明朝中葉到清朝中葉戲曲中影響最大的聲腔劇種,我們現存的很多劇種都是在崑劇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因此崑曲也被稱為“百戲之祖,百戲之師”,有“中國戲曲之母”的美稱。
崑曲是中國戲曲史上具有最完整表演體系的劇種,它基礎深厚,是中國傳統文化藝術高度發展的體現,在中國文學史、戲曲史、音樂史、舞蹈史上起到了極大的影響。
據統計,目前晉城市共有200多個非物質文化遺產(下稱非遺)專案。其中,國家級專案19個(全省排名第三)、省級53個(全省排名第五)、市級50個,代表性傳承人國家級9名、省級51名、市級114名,省級民族傳統節日保護示範基地2個,省級生產性保護示範基地1個。
晉城市,古稱建興、澤州、澤州府,是山西省轄地級市,位於山西省東南部,晉豫兩省接壤處,全境居於晉城盆地,總面積9490平方公里,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素有“河東屏翰、中原咽喉、三晉門戶”的美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