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最終,領養人回心轉意同意收養安子恆,唯一的要求就是姐弟二人再不相見,安然拿著筆,卻始終無法在簽署人那裡留下自己的名字。
2、兩行淚,心難捨,真正分別的這一刻,安然不顧一切帶著安子恆逃離。姐弟倆在回家的路上,帶著含淚的笑容,一路踢球玩耍,相擁而泣。
1、最終,領養人回心轉意同意收養安子恆,唯一的要求就是姐弟二人再不相見,安然拿著筆,卻始終無法在簽署人那裡留下自己的名字。
2、兩行淚,心難捨,真正分別的這一刻,安然不顧一切帶著安子恆逃離。姐弟倆在回家的路上,帶著含淚的笑容,一路踢球玩耍,相擁而泣。
1、電影《我的姐姐》結局是開放式的,有人認為最後安然選擇了去北京,也有人認為最後還是選擇撫養弟弟,其實每個人心中都有不同的答案。
2、對於結局的討論有兩個極端:有人同意導演給到大眾的開放式結局,但是有人認為影片在刻意告訴大家,姐姐的最後選擇就是沒有放棄弟弟,這樣的話依舊沒有走出“姐姐”這個牢籠,拉垮了整部電影。
3、影片講述的是,父母意外雙亡後,姐姐在面對追求個人獨立生活還是撫養弟弟的問題上展開的一段親情故事。
4、張子楓飾演的安然,是被迫長大的姐姐,從小被父母毒打,被寄養在姑媽家,為了逃離這個地方她一心想要去北京考研,想過自己想要的生活。奈何,父母因車禍離開,被隱藏多年的弟弟也露面了。
5、一邊是自己夢寐以求的生活,一邊是被爸媽留下來的弟弟,安然該如何選擇?她最後到底是留在老家照顧弟弟,還是去北京追求夢想?這也是觀眾最關心的問題,也是討論度最大的地方。
6、該劇導演殷若昕和編劇遊曉穎表示,我們更想讓大家看到姐姐經歷和遭遇的這一切,至於最後的選擇是什麼,看完電影每個人會有自己的答案,這部電影不是要指導任何人的生活。
7、姐姐是獨立長大的,有強勢的自我認知和世界觀,她不會做出完全犧牲未來的事,所以她會前往北京考研追求理想。我們在創作的時候一直很心疼姐姐,但又有一種“不得不”的感受在裡面,作為創作者,還是想讓大家看到這個女孩所代表的故事,而不是強行圓滿。但是否撫養弟弟這個結局是開放的,每個人可以有自己的理解,其實你的經歷和價值觀,以及對劇情的感知會決定你對結局的傾向,這也是開放式結局的魅力。
8、養弟弟就是好結局嗎,肯定有人說這就是用親情綁架姐姐的未來,本質上還是舊的一套價值體系,要求姐姐用犧牲自己的方式來成全這個家庭。
9、不養弟弟就是好結局嗎。弟弟不是自己選擇來到這個世界的,他也是在父母的私慾下來到這個世界的,他也無罪哇。父母的重男輕女不負責任,不應該把仇恨轉移到弟弟身上。在有一定的感情下,會不會因為拋棄產生內疚呢,因為當初自己也是被拋棄的。本質以血緣為主的社會關係,不好割捨也很正常。這兩難的境地是真的不好選擇。
10、這場悲劇說到底就是父母造成的,給姐姐不幸的童年,重男輕女,生下弟弟撒手人寰。
11、沒有資格要求姐姐做任何決定,不管是選擇養還是選擇不養。人生在各位姐姐手裡,不要被任何人的話語左右,不要被其他人的價值觀綁架。是自由的!
12、這部電影沒有給出最後的選擇,每個人心中應該都有自己的答案,雖然姐姐沒有簽字跑了出去和弟弟踢球,但她並沒有拿回銀行卡,也許踢球是一場夢境,也許是和弟弟分別前最後的團圓,也許是真的帶著弟弟一起離開。
13、如果姐姐對於弟弟毫無感情,沒有一絲留戀,那樣就不是電影藝術,缺少情感上的矛盾衝突,所以羈絆不代表選擇了弟弟,電影真正的答案在於每個人內心對於中國式姐姐的認知。
14、一千個人,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對這個故事的看法都不一樣,所以導演選擇了把結局留給觀眾自己去決定。有人自然是希望姐姐能反抗到底,拒絕領養弟弟,迴歸自由,覺得親情不應該成為羈絆,不能為了弟弟就改變自己的人生軌跡。但也有人覺得骨肉親情,血濃於血,尤其是當父母都不在了的時候,弟弟就是你在這個世界上唯一的至親之人了,於情於理,都應該領養弟弟。要說這兩種結局吧,都有道理,但這兩種結局卻未必都是最好的結局!
對於夫妻共同財產,雙方有平等的處理權,離婚時應當均等分割。
【法律依據】
根據《婚姻法》第三十九條,離婚時,夫妻的共同財產由雙方協議處理;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根據財產的具體情況,照顧子女和女方權益的原則判決。夫或妻在家庭土地承包經營中享有的權益等,應當依法予以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