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六國指的是戰國時期除秦國以外的趙國 、魏國、韓國、楚國 、齊國、燕國;
戰國六國與秦國並稱為戰國七雄;戰國時的“山東”指的是崤山以東,戰國七雄之中,秦國與其他六國以崤山為界,除了秦國在崤山以西之外,其餘的六國均在其東邊,因此這六國又稱“山東六國”。
戰國六國指的是戰國時期除秦國以外的趙國 、魏國、韓國、楚國 、齊國、燕國;
戰國六國與秦國並稱為戰國七雄;戰國時的“山東”指的是崤山以東,戰國七雄之中,秦國與其他六國以崤山為界,除了秦國在崤山以西之外,其餘的六國均在其東邊,因此這六國又稱“山東六國”。
韓,趙,魏,楚,燕,齊。公元前230年滅韓、公元前222年滅趙、公元前225年滅魏、公元前223年滅楚、公元前222年滅燕、公元前221年滅齊。秦國前後用了十年時間就完成了中國的統一,從此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諸侯割據混戰的局面,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國家。秦的統一使人民可以有一個比較安定的環境從事生產。秦朝推行了許多消除分裂因素的措施,為中國長期的統一奠定了基礎。這對中國歷史的發展,有著巨大而深遠的影響。
六國介紹:
1、韓國:韓國(公元前403——公元前230)周朝的諸侯國之一,是戰國七雄之一,與魏國、趙國合稱三晉,國君為姬姓韓氏,是晉國大夫韓武子(晉武公叔父)的後代。公元前453年,晉國的韓、趙、魏三家大夫滅智伯荀瑤,瓜分晉地,是為晉陽之戰。
2、趙國:趙國(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2年),中國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國,戰國七雄之一。國君嬴姓趙氏,為商朝名臣飛廉(蜚廉)次子季勝之後,原為趙侯。至造父以下六世至奄父,奄父生叔代,叔代以下五世至趙夙,趙夙孫趙衰事晉獻公之子重耳。
3、魏國:魏國(公元前403——公元前225年),是戰國時期的諸侯國,屬戰國七雄之一。姬姓,魏氏。自前403年魏文侯被周威烈王冊封為侯、前344年稱王、至前225年為秦國所滅,一共一百七十九年。它的領土約包括現時山西南部、河南北部和陝西、河北的部分地區。
4、楚國:楚國(公元前1115年—公元前223年)是先秦時期位於長江流域的諸侯國,國君為羋姓、熊氏。周成王時期,封楚人首領熊繹為子爵,建立楚國。(公元前1115年—公元前223年)是先秦時期位於長江流域的諸侯國,國君為羋姓、熊氏。周成王時期,封楚人首領熊繹為子爵,建立楚國。
5、燕國:燕國(公元前1044年-公元前222年),中國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國,戰國七雄之一。 公元前1044年,周武王滅商後,封其弟姬奭於燕地,是為燕召公。前7世紀,燕國向冀北、遼西一帶擴張,吞併薊國後,建都薊(今北京市)。燕國國祚八百二十二年,在諸侯列國中始終處於中下游地位。
6、齊國:齊國是周代諸侯國,是中國歷史上從西周到春秋戰國時期的一個諸侯國,被周天子封為侯爵,分為姜姓呂氏齊國和田齊兩個時代。疆域為今山東。始封君為周武王國師、軍師太公望。左丘明的《左傳·襄公二十七年》、《國語·鄭語》和司馬遷的《史記·十二諸侯年表》共同評價為春秋四大國之一。
蘇秦,戰國時東周洛陽人,著名縱橫家,東事師於齊而習之於鬼谷先生。戰國時期,諸侯紛爭,群雄爭霸。蘇秦一番奔走,憑著堅強毅力終於遊說六國成功。各國君臣在洹水聚會,儀仗旌旄遮天蔽日,鼓樂大作,震耳欲聾。六國君王按國力排了座次:楚一、齊二、魏三、趙四、燕五、韓六。原先只有楚、齊、魏三國稱王,趙、燕、韓三國國君還是稱公侯,現在一律稱王。接著蘇秦捧盤,各國大王依次歃血拜告天地祖宗。“秦攻一國,其他五國都要出兵援救;誰違反盟約,五國共討之!六國聯合,以戰止戰,合縱抗秦!”六國盟約的宣誓聲久久在洹水上空迴盪。洹水聚會上,六國共推蘇秦為“縱約長”,讓他掛起了六國的相印,總管六國軍民。六國合縱,使六國得以有了一段難得的安寧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