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陵君魏無忌、春申君黃歇、孟嘗君田文、平原君趙勝為戰國四公子。
1、魏國信陵君”竊符救趙“:秦國圍困趙國都城邯鄲,趙國求救於魏國,魏國懼怕秦國,不敢出兵救趙。情急之下,信陵君魏無忌聽取侯贏之計,以國家利益為重,置生死度外,借魏王姬妾如姬之手竊得兵符,奪取了魏國兵權,成功擊敗秦軍並救援了趙國;
2、楚國春申君”無妄之災“:春申君將已孕的小妾李園之妹獻給無法生育的楚考烈王,楚考烈王病死後,李園埋伏殺死了春申君;
3、齊國孟嘗君“雞鳴狗盜”:戰國時齊國的孟嘗君被秦王扣留,幸虧他的一個門客裝成狗潛入秦宮,偷出已經獻給秦王的白狐裘,再獻給秦王的愛姬,才得以獲釋;又靠一個會學公雞叫的門客騙開城門,才逃回齊國;
4、趙國平原君”毛遂自薦“:秦軍圍攻趙國都城邯鄲,平原君去楚國求救,門下食客毛遂自動請求一同前去,到了楚國,毛遂挺身而出,陳述利害,楚王才派兵去救趙國。
一言九鼎:戰國時,秦國的軍隊團團包圍了趙國的都城邯鄲,形勢十分危急,平原君毛遂自薦飯楚國求救兵,最後真的請到救兵解救趙國;抱柱之信:相傳尾生與女子約定在橋樑相會,久候女子不到,水漲,乃抱橋柱而死;立木為信:秦國時期商鞅變法,商鞅懸賞今人將一根木頭搬到城門,藉此機會樹立了誠信的形象,促進變法成功;出爾反爾:現指人的言行反覆無常,前後自相矛盾;一諾千金:以前有個叫做季布的人,為人非常守信用,答應別人的事情就一定會做到,因此在當時就有“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的說法。
1、魏無忌;趙勝;黃歇;田文。
2、戰國四君子也指戰國四公子分別是:魏無忌、趙勝、黃歇、田文。戰國時代末期,秦國越來越強大,各諸侯國貴族為了對付秦國的入侵和挽救本國的滅亡,竭力網羅人才。他們禮賢下士,廣招賓客,以擴大自己的勢力,因此養“士”之風盛行。當時,以養“士”著稱的有魏國的信陵君魏無忌、趙國的平原君趙勝、楚國的春申君黃歇、齊國的孟嘗君田文。因其四人都是禮賢下士、結交賓客之人。後人稱之為“戰國四公子”(亦稱戰國四君)。
3、戰國時期四位有名的政治活動家,皆以禮賢下士而聞名於世,他們分別是信陵君魏無忌,春申君黃歇,孟嘗君田文,平原君趙勝,時稱“戰國四君子”。雖然人們對戰國四君子或褒或貶,但有一點卻不可否認,那就是他們在當時都收養了幾千門客,對內維護自己的勢力以對付政敵,對外與敵國作政治、軍事上的鬥爭,是戰國時期舉足輕重的風雲人物。後人稱之為“戰國四公子”(亦稱戰國四君)。
完璧歸趙、毛遂自薦、負荊請罪、 紙上談兵、 指鹿為馬、窮圖匕見、懸樑刺股、四面楚歌、刮目相看、初出茅廬、樂不思蜀、洛陽紙貴、草木皆兵等。 ...
淡泊明志,計日而待,知遇之恩,不知所云,倒懸之急,髀肉復生,危在旦夕,單刀赴會,才高八斗,集思廣益,偃旗息鼓,智勇雙全,五內如焚,一手包辦,吳下阿蒙,下筆成章,羽扇綸巾 ,不由分說,手不釋卷,屈指可數。 ...
揠苗助長、按圖索驥、一衣帶水、乘風破浪、不可救藥、疑鄰盜斧、破釜沉舟、鑿壁偷光、鵬程萬里、鶴立雞群、不自量力、高山流水、南柯一夢、伯樂相馬 、杯弓蛇影、班門弄斧、草木皆兵、自相矛盾、亡羊補牢、坐井觀天。 ...
1、上下其手:春秋楚襄王二十六年。楚國出兵侵略鄭國。以當時楚國那麼強大,弱小的鄭國,實在沒有能力抵抗的,結果,鄭國遭遇到戰敗的厄運,連鄭王頡也被楚將穿封戌俘虜了。戰事結束後,楚軍中有楚王弟公子圍,想冒認俘獲鄭頡的功勞,說鄭王頡是由他俘獲的,於是穿封戌和公子圍二人便發生爭執,彼此都不肯讓步,一時沒有辦法解決 ...
1、四兩撥千斤之說,最早見於王宗嶽《太極拳論》一文,原文意指太極拳技擊術是一種含高度功力技巧,不以拙力勝人的功夫;太極拳功深者,以觸處成圓、引進落空、避實就虛等技法,使外力難以作用於自己身上;又以敷蓋、封閉等技法使對手無法起動發力,從而體現出太極拳獨特的技擊特點。
2、四兩撥千斤就是對功深者以綜合的優 ...
1、安然無恙:指平安無事,沒有患病或發生災禍。
2、按兵不動:指軍隊暫不行動,以等待時機,也表示接受任務後不願行動。
3、百折不撓:指無論遭受多少挫折都不動搖、不退縮、不屈服,形容意志堅強,品質剛毅。
4、班門弄斧:指在魯班門前舞弄斧頭,比喻在行家面前賣弄本領。
5、杯弓蛇影:意思是指誤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