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角鼓
八角鼓是滿族、白族、漢族等族打擊樂器。明代已開始流傳於北京。滿族、白族、漢族拍擊膜鳴樂器。流行於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東、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和雲南省大理、劍川等地。
古時滿族人用於自娛的一種拍擊膜鳴樂器,因鼓身有八個角而得名,又稱單鼓。鼓體扁小,鼓面呈八角形,代表當時清朝的八旗。鼓框用八塊烏木、紫檀木、紅木、花梨木和骨片拼粘而成;一說是八旗首領各獻一塊最好的木料嵌拼而成。七面框邊內各嵌兩至三枚小銅鈸,一面嵌釘柱綴鼓穗,寓意五穀豐登。八角鼓明代中葉以後開始流傳北京。除滿族、漢族使用外,還流傳於雲南省大理、劍川等白族人民聚居地區。白族八角鼓又稱金錢鼓,有八角和六角形兩種。演奏時,左手舉鼓,右手掌擊,用於民間歌舞伴奏。
明代沈榜《宛署雜記》中記載:“劉雄八角鼓絕:劉初善擊鼓,輕重疾徐,隨人意作聲,或以雜絲竹管絃之間,節奏曲合,更能助其清響雲”。當時的八角鼓演奏技藝水平很高,劉雄被譽為都城八絕之一。隨著1644年清王朝在北京定都,大批滿人入關,在清乾隆年間(公元1736年—1795年),八角鼓已作為鼓書、單絃等曲藝的伴奏樂器,並有專業藝人演唱,曾盛行於宮廷和北京、天津、東北各地。清代中葉,北京的八角鼓曲種沿運河南下傳入山東,在聊城、臨清、濟寧等地,又演變成為“山東八角鼓”。發展八角鼓盛行於清代的曲藝曲種。以演唱者所用的擊節樂器八角鼓而得名。
在家鄉,每當農閒時節,在晚飯後,一盞溫馨的馬燈亮起,把個曬穀場照得雪白,一位盲人正襟危坐於中央,四周圍著黑壓壓的人群,一雙雙眼睛緊盯著盲人手中的漁鼓,企盼著早點開唱。等差不多時間,盲人“咳咳”地清清嗓子,人群中立即出現一陣興奮的躁動,隨即全場寂靜下來。只聽得“砰扎扎,砰扎砰扎砰”一陣漁鼓響起,人們的心也似乎提了起來,如痴如醉地聽著那變幻無窮的鼓點花樣。鼓點聲由緩而急,由小到大,不一會,鼓點戛然而止,盲人粗獷的嗓音響了起來,唱道:“自從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一朝天子一朝臣,朝朝天子出能人,朝朝天子也出奸臣。”鼓文就這樣唱開了篇。於是,隨著激越的鼓點,優美的說唱,經過一天勞作的人們,忘記了疲勞,忘記了憂煩,他們的悠悠情思就隨著盲人的說唱進入到那虛無漂渺的境界,時而為“落難公子”哽咽,時而為“奸臣當道”罵娘,時而為“痴情女子”嘆息,時而又為“破鏡重圓”叫好。直到半夜,演唱結束了,人們還不走,要求再唱一本。這時,不想再唱的盲人就會唱幾句俏皮話:“今天鼓文已唱完,放下漁鼓吸筒煙,眾位鄉鄰多原諒,明晚再來嘲仙天。”人們便只好一陣歡笑,戀戀不捨起身回家。若是那盲人情緒好,願意加唱,就會重擊漁鼓,再展歌喉。於是,直至東方吐白,霞光初升。
客家鼓文,又稱鼓子曲。這是一種多以盲人口頭說唱的藝術形式,它最早產生於寧都,早年間廣泛留傳於寧都等周邊縣市,如廣昌、興國、于都、瑞金、會昌、石城一帶,因為具有客家地方的濃郁特色,所以很受民間百姓喜愛。
客家鼓文歷史悠久,據民間藝人介紹,流傳時間最少也有400年了。相傳在明末清初年間,戰火蔓延,社會動盪,百姓貧苦,就連算命的瞎子也沒了生意,斷了財路,紛紛另闢蹊徑謀生。據說在此其間有一瞎子很聰明,根據自己自幼聽說過的一些神話故事和民間傳奇,充分發揮自己的“口功”特長,利用算命時的誦頌腔調和乞討者沿街叫化的“過街溜”唱腔,編排成了一個個完整的故事,並用竹筒蒙上魚皮作樂器,開始走村串鄉,四處叫賣,居然一唱走紅,很受民眾歡迎。後來,眾多盲人競相效之,被稱作漁鼓的樂器,也被盲藝人們紛紛製作,於是編排話文,演繹歷史,說唱故事,摹擬許多角色,使之形象生動,語言流暢,曲調優美動聽,從而,客家鼓文就成為了一種全新的口頭說唱藝術在民間流傳開來。
其實漁鼓的鼓皮並非用魚皮最好,後來有人採用蛇皮或蛙皮來製作,其音響為最佳,便紛紛效之。而鼓文曲調主要是以徵調式為主,旋律流暢,節奏變化快,並與地方語言結合較緊,使得方言方語表現力豐富。伴奏時更以盲人的技巧敲擊漁鼓,時快時慢,所以感染力也不盡相同。
鼓文的表演形式一般以盲人為主,一人坐唱。演唱時,盲人左手懷抱漁鼓,右手中指頂著一枚銅板擊打竹筒,雙手配合,敲擊出“砰砰扎砰扎砰砰”各式各樣的鼓點聲。說唱時用方言,聲情並茂,夾敘夾議,風格古樸優美,通俗易懂,平淡之中含深刻的人生哲理,而且裡面還有許多民俗文化的流傳口語,給人啟迪,催人奮進,加上方言襯詞、嘆詞、語氣詞,以及運用男女老少和各種性格人物語氣的摹擬,每唱至動情處,能使所有的聽眾迴腸蕩氣,同喜同悲,同感共怒,感染力極強。
八角鼓的流行
在北京傳統戲曲長河中,八角鼓是與岔曲、京韻大鼓和單絃等京味藝術齊名的民間藝術,但近十幾年來,由於受現代藝術的衝擊,民間曲藝式微,加之後繼人才匱乏,瞭解和喜愛這門藝術的觀眾越來越少。
“ 八角鼓,響叮噹,八面大旗插四方。大旗下,兵成行,我的愛根在正黃。黃盔黃甲黃戰袍,黃鞍黃馬黃鈴鐺。……”
這是一首名叫《接愛根》的滿族情歌,它描寫清代滿族八旗子弟保衛祖國疆土英勇打敗羅剎 (即沙俄),妻子喜迎丈夫凱旋而歸時所唱的歌曲。八角鼓是滿族最有特色的民間樂器。據傳說,初期的八角鼓,是古代滿族人民用於自娛的一種伴奏樂器。亦說它是由滿族八旗的八位首領各獻一塊最好的木料鑲嵌而成,它的八個邊象徵著滿族八旗的團結。八木相拼而得八角,所以叫作八角鼓。
八角鼓是乾隆中葉,由北京的八旗子弟所創,它吸取漢族弋腔曲調,形成了以歌功頌聖為主的演唱形式。由於帝王提倡,文人介入,提高了它的社會地位和藝術品位,在宮廷府第傳唱,盛極一時。道光時期岔曲走向社會,形成雅俗共賞的風格,是滿漢民族融合的歷史文化見證。
史料載,遠在關外遊牧時期滿族即有持八角鼓自歌自娛的風習。滿族入關時,軍中即有以滿語演唱的八角鼓軍歌。
乾隆初年,京城的八旗子弟在傳統俗曲的基礎上,創造了以漢文寫作,按漢語押尾韻的子弟書,同一時期,八旗子弟演唱八角鼓中除單唱岔曲還有以岔曲為頭尾,吸收了許多曲牌的聯曲等。包含了已經北京化了的各地俗曲。
當時,出征的將士凱旋而歸,奉諭領取內務府頒發的“龍票”,在旗營內外編演“得勝歌詞”,實際上是從軍中掀起了宣傳皇帝武功的群眾文化潮。八角鼓像一陣風,從京郊刮到內城,從旗營影響到皇都的上層社會,一時間,成了京城生活的重要內容。
而作為伴奏樂器的八角鼓其形制也就有了政治性的規定和解釋,如八角象徵八旗;下垂的兩股長穗象徵麥秀雙穗,五穀豐登;無把寓意永罷干戈等,後來“八角鼓”還成了以岔曲為主的一系列演唱形式的總稱。
在皇帝王公提倡下,文臣們很快寫出歌頌皇恩,祝賀喜慶的吉祥段子,以及四季節令,風花雪月,漁樵耕讀,改編古詩文和戲曲小說的岔曲,宮中應承之作是岔曲的第二個源頭。
同治光緒年間,“慈禧後尤嗜‘八角鼓’曲詞,曾命內務府掌儀司批選旗籍子弟擅長此道者,入宮授太監演唱”。宮廷的典制,左右著京城風氣,一是提高了岔曲的文學地位,吸引了一批滿族的文人雅士,參與八角鼓岔曲的創作演唱。二是提高了岔曲的社會地位。
八角鼓的演奏
演奏時,將鼓面豎置,以左手拇指、食指、中指伸在鼓框內,無名指、小指託鼓,右手各指 彈擊鼓面而發音,音色清脆,優美動聽。演奏技巧豐富,過去有“撾鼓十法”“擊鼓五法”之說,現在常用的有坐、彈、墊、輪、搓、磕、分彈、簸等。民間有口訣曰:“懷中抱月 不許偏,四平八穩忌聳肩。搖鼓腕抖臂別動,打墊輪搓應合弦。”演唱中只用坐法,每拍一響,簸(搖)法常用於曲調的託腔部分,彈、墊、輪、搓、磕等技法用在岔曲和音樂的前奏、 間奏部分。並可用左手拇指、食指彈擊鼓皮的背面。尤其是彈擊鼓面與搖震鼓身相結合發出的音響,更具特色。
八角碉嘉絨在州內金川、小金、馬爾康、理縣、黑水和汶川部分地區,以及甘孜州、雅安地區、涼山州等地,居住著講藏語方言嘉絨話,並以農業生產為主的藏族,為嘉絨藏族。嘉絨藏族有一種很有特色的民居叫八角碉,距離理縣縣城60公里的八角碉藏寨,也叫“雅惹”。這個小寨位於米亞羅風景區的核心地帶。走入八角碉藏寨,就感受到藏族 ...
八角鼓是滿族的一種民間樂器,因為鼓的形狀是八角形的,所以它才被叫做八角鼓,演奏方式也比較簡單,通常以敲擊和手搓鼓面為主。
那麼,滿族文化中的八角鼓是如何發展的呢?一起隨小編來看看吧!
八角鼓的由來
關於八角鼓的由來,傳說它形似八角,此以象徵著滿族“八旗”,“八旗”是滿族駐防軍營中的一種稱謂,它 ...
我國少數民族大多能歌善舞,德昂族人民也不例外,他們能夠在勞作的時候隨口唱出屬於自己民族特色的歌曲,也能夠使用樂器。水族也是德昂族的民族特色之一。下面的德昂族文化為您帶來水鼓的來源,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水鼓的來源
水鼓,在民間還有兒種傳聞趣事呢!據說,德昂族自古就居住在祖國邊唾雲南的高山原始森林之中 ...
八角鼓原是滿族最具有特色的民間樂器,隨著清軍入主中原,這一特殊的樂器也在中原大地流傳開來,透過民族融合,使得山東文化裡的八角鼓除了滿族特色更添加了漢族獨特表演技藝,同時因為一俗曲小唱為主更容易為大眾接受。
八角鼓,又名八旗鼓,因伴奏樂器八角鼓而得名。最初八角鼓是滿清軍營中的“軍歌”,盛行於滿清貴族中, ...
怎麼轉運讓錢包鼓起來
獨家撰稿: 心理測試徵稿啟事
你最近的財運怎麼樣呢?理財計劃實施情況又如何?怎麼才能實現轉運讓錢包鼓起來呢?你不理財,財不理你。你該怎麼做呢?一起進入測試看一下吧! ...
鼓是我國傳統的打擊樂器,在遠古時期,鼓被尊奉為通天的神器,主要是作為祭祀的器具。在狩獵征戰活動中,鼓都被廣泛地應用。鼓作為樂器是從周代開始,周代有八音,鼓是群音的首領,古文獻所謂“鼓琴瑟”,就是琴瑟開彈之前,先有鼓聲作為引導。
鼓
鼓在《禮記·明堂位》中就有“土鼓、蕢桴、葦龠,伊耆氏之樂也”的記載 ...
在家鄉,每當農閒時節,在晚飯後,一盞溫馨的馬燈亮起,把個曬穀場照得雪白,一位盲人正襟危坐於中央,四周圍著黑壓壓的人群,一雙雙眼睛緊盯著盲人手中的漁鼓,企盼著早點開唱。等差不多時間,盲人“咳咳”地清清嗓子,人群中立即出現一陣興奮的躁動,隨即全場寂靜下來。只聽得“砰扎扎,砰扎砰扎砰”一陣漁鼓響起,人們的心也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