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立春時節在迎春儀式上“打春牛”,又稱為鞭春。民俗,流行於中國許多地區。“春牛”,用桑木做骨架,冬至節後辰日取土塑成。身高4尺,長8尺,畫四時八節360日12時辰圖紋。立春前一日,人們到先家壇奉祀,然後用彩鞭鞭打,把“春牛”趕回縣府,在大堂設酒果供奉。男女老少牽“牛”扶“犁”,唱栽秧歌,祈求豐年。
2、解放前後又出現了“打春牛”的耕作戲,一人系犁,一人掌犁,邊耕邊舞,或遊於鄉間,或演出於舞臺,增添節日氣氛,也表達了中國勞動人民對美好生活的熱愛、嚮往和追求。
1、立春時節在迎春儀式上“打春牛”,又稱為鞭春。民俗,流行於中國許多地區。“春牛”,用桑木做骨架,冬至節後辰日取土塑成。身高4尺,長8尺,畫四時八節360日12時辰圖紋。立春前一日,人們到先家壇奉祀,然後用彩鞭鞭打,把“春牛”趕回縣府,在大堂設酒果供奉。男女老少牽“牛”扶“犁”,唱栽秧歌,祈求豐年。
2、解放前後又出現了“打春牛”的耕作戲,一人系犁,一人掌犁,邊耕邊舞,或遊於鄉間,或演出於舞臺,增添節日氣氛,也表達了中國勞動人民對美好生活的熱愛、嚮往和追求。
立春又名打春,在立春的日子裡有很多的習俗需要我們掌握,這些習俗由來已久一直延續到現在,有一些好玩有趣的風俗還是挺受歡迎的。比如打春牛,起源很早,盛行唐代和宋代。一起往下了解下打春牛的來歷吧。
打春牛來歷
自古以來牛是春耕的主力而作為古老的習俗鞭春牛又是一個有趣的來歷。鞭春牛,又稱鞭土牛,起源較早,後來一直儲存下來,但改在春天,盛行於唐、宋兩代,尤其是宋仁宗頒佈《土牛經》後使鞭土牛風俗傳播更廣,為民俗文化的重要內容。鞭春牛的意義,不限於送寒氣,促春耕,也有一定的意義。山東民間要把土牛打碎,人們爭搶春牛土,謂之搶春,以搶得牛頭為吉利。另外還有采茶祭春牛活動,湖北地區還舉行龜子報春活動。除了皇曆上有春牛圖外,各地年畫中也普遍刻印春牛圖,作為春節期間的吉祥圖。所以如今挨家挨戶都會用這個來裝飾家裡。
含義是什麼
打春牛能夠增添節日氣氛,也表達了中國勞動人民對美好生活的熱愛、嚮往和追求。打春牛,一般以四人抬泥塑春牛為象徵,由春官執鞭,有規勸農事、策勵春耕的含義,也是喜慶新春、聚會聯歡的形式。男人們鞭春時,女人們戴春,她們頭戴色彩豔麗的頭飾,也用裁剪的春燕、春蝶做飾物,老人和孩子則不忘咬春,也就是吃春捲、春餅。所以人們會樂此不疲的去堅持這項習俗。
這一天該做些什麼
俗話說百善孝為先,立春是漢族民間一個非常重要的傳統節日。立春這一天一個非常重要的活動當然就是迎春!寓意正式地把春天和句芒神,傳統管農事的地神,也稱春天之神,迎回來!也寓意期盼當年可以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第一件最重要的事就是要祭祀祖先。各家各戶都會準備好果品和其他的一些祭品去祭拜祖先。第二件事立春時,要咬春。就是吃一些新鮮的食物,因為每個地方習俗不同,這個食物也有所區別,感受春天的氣息,並防止犯春困。因為這些美好的習俗人們才會在這一天歡快的去完成它。
導語:在立春這個節氣中,立春有打春牛的習俗。那麼,打春牛是什麼風俗呢?到底立春習俗中的打春牛是什麼意思呢?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打春牛是什麼風俗呢
立春時節在迎春儀式上“打春牛”,又稱為鞭春。民俗,流行於中國許多地區。“春牛”,用桑木做骨架,冬至節後辰日取土塑成。身高4尺,長8尺,畫四時八節360日12時辰圖紋。立春前一日,人們到先家壇奉祀,然後用彩鞭鞭打,把“春牛”趕回縣府,在大堂設酒果供奉。男女老少牽“牛”扶“犁”,唱栽秧歌,祈求豐年。解放前後又出現了“打春牛”的耕作戲,一人系犁,一人掌犁,邊耕邊舞,或遊於鄉間,或演出於舞臺,增添節日氣氛,也表達了中國勞動人民對美好生活的熱愛、嚮往和追求。
立春日的重要活動,還有“鞭春”。“鞭春”即鞭春牛,又名打春牛。傳說此習俗源於周代,當天子率群臣在東郊迎春時,鞭春牛以示農耕,士民都出城圍觀。但所鞭春牛並非真牛,而是土牛。宋人高承的《事物紀原》說:“周公始制立春土牛,蓋出土牛以示農耕早晚。”
鞭春牛
鞭春牛的儀式,是由身著青衣、戴青帽的“春官”送土牛於城外,並執鞭擊土牛。鞭春牛之後,眾人一擁而上,哄搶碎牛的散土。此舉名為“搶春”“爭春”,人們認為,“土牛之肉宜蠶,兼闢瘟疫”。
唐宋以降,此風更盛。據宋人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記載:“立春前一日,開封府進春牛入禁中鞭春。開封、祥符兩縣,置春牛於府前。至日絕早,府僚鞭春,如方州儀。”即立春前一日先在皇宮鞭春,次日各州、府、縣行鞭春儀。另外,為滿足民眾喜歡春牛的願望,彌補市民未搶到土牛的遺憾,一些能工巧匠專門製作了許多精美的小春牛,在州、府、縣衙出賣,人們爭相購買。
後世的春牛,又換成紙牛。春牛身長三尺六寸五,象徵一年365天;牛尾長一尺二寸,象徵一年十二個月;牛四蹄象徵四季;鞭牛的柳條象徵春天;柳條鞭長二尺四寸,象徵二十四節氣。春牛裡面還裝滿了五穀,鞭春之後,紙牛被打爛,裡面的五穀流出來,象徵這一年五穀豐登。
鞭春的意思
鞭春背後的文化意蘊是什麼?古代社會以農為本,鞭春實際上是一種勸耕的行為藝術,透過打春牛,可喚醒人們一日不可忘耕的意識。春天到了,人容易犯春困,牛也會懶洋洋,揮鞭一打,象徵著把人和牛的懶惰都打走,意在鼓勵農耕,發展生產,以祈豐年。
圍繞著迎春、祭春、鞭春等主題活動,後世又演化出舞春(舞春牛)、畫春(畫春牛圖)、戴春(戴春勝)、送春(迎春帖子)、吃春(吃春捲、春餅)、咬春(嚼羅卜)等一系列活動,使立春的禱祝活動更具娛樂性,更貼近生活。我國二十四節氣文化之絢麗多彩,由此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