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指鹿為馬是什麼意思及成語故事

指鹿為馬是什麼意思及成語故事

  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這些都是我國曆史文化的瑰寶,而在我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除了上述那些意外,成語也是我國文化的重要一部分。那麼本期民族文化就帶大家瞭解一下,指鹿為馬是什麼意思及成語故事吧。

  指鹿為馬是什麼意思

  指鹿為馬的意思是指著鹿,說是馬;比喻故意顛倒黑白,混淆是非。

  指鹿為馬出自哪裡

  指鹿為馬出自《史記·秦始皇本紀》:“趙高欲為亂,恐群臣不聽,乃先設驗,持鹿獻於二世,曰:‘馬也。’二世笑曰:‘丞相誤邪?謂鹿為馬。’問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馬以阿順趙高。”

  指鹿為馬的成語故事

  秦二世的時候,趙高駕著一頭鹿隨從二世出行,二世問他說:“丞相為什麼駕著一頭鹿呢?”趙高說:“這是一匹馬啊!”二世說:“丞相錯了,把鹿當做馬了。”趙高說:“這確實是一匹馬啊!(如果)陛下認為我的話不對,希望(陛下允許我)問一問群臣。”群臣之中一半說是鹿,一半說是馬。在這種情況下,秦王不能再堅持自己的看法,只好順從趙高的說法。

  趙高的相關介紹

  趙高(?-前207年),嬴姓,趙氏。秦朝二世皇帝時丞相,趙高本為秦國宗室遠親,任中車府令,兼行符璽令事,“管事二十餘年”。秦始皇死後,趙高發動沙丘政變,他與丞相李斯合謀偽造詔書,逼秦始皇長子扶蘇自盡,另立始皇幼子胡亥為帝,是為秦二世,並自任郎中令。他在任職期間獨攬大權,結黨營私,徵役更加繁重,行政更加苛暴。公元前208年又設計害死李斯,繼之為秦朝丞相。第三年他迫秦二世自盡,另立子嬰為秦王。不久被子嬰設計殺掉,誅夷三族。

四面楚歌是什麼意思及成語故事

  在我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誕生了許多流傳萬代的文明,譬如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等,而成語也是我國文化的重要一部分。那麼本期民族文化就帶大家瞭解一下,四面楚歌是什麼意思及成語故事吧。

  四面楚歌什麼意思

  形容人們遭受各方面攻擊或逼迫的人事環境,而致陷於孤立窘迫的境地。

  四面楚歌的典故出處

  《史記·項羽本紀》:“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重。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項王乃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四面楚歌的成語故事

  項羽和劉邦原來約定以鴻溝(在今河南榮縣境賈魯河)東西邊作為界限,互不侵犯。後來劉邦聽從張良和陳平的規勸,覺得應該趁項羽衰弱的時候消滅他,就又和韓信、彭越、劉賈會合兵力追擊正在向東開往彭城(即今江蘇徐州)的項羽部隊。終於佈置了幾層兵力,把項羽緊緊圍在垓下(在今安徽靈璧縣東南)。

  這時,項羽手下的兵士已經很少,糧食又沒有了。夜裡聽見四面圍住他的軍隊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吃驚地說:“劉邦已經得到了楚地了嗎?為什麼他的部隊裡面楚人這麼多呢?”說著,心裡已喪失了鬥志,便從床上爬起來,在營帳裡面喝酒;並和他最寵愛的妃子虞姬一同唱歌。唱完,直掉眼淚,在旁的人也非常難過,都覺得抬不起頭來。

  一會,項羽騎上馬,帶了僅剩的八百名騎兵,從南突圍逃走,邊逃邊打,到烏江畔自刎而死。因為這個故事裡面有項羽聽見四周唱起楚歌,感覺吃驚,接看又失敗自盡的情節,所以以後的人就用“四面楚歌”這句話,形容人們遭受各方面攻擊或逼迫的人事環境,而致陷於孤立窘迫的境地。

聞雞起舞是什麼意思及成語故事

  除開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外,成語也是我國文化的重要一部分。在我國五千年的的歷史長河中,產生了許多膾炙人口的成語,其中許多都有相關的故事。那麼本期民族文化就帶大家瞭解一下,聞雞起舞是什麼意思及成語故事吧。

  聞雞起舞是什麼意思

  聞雞起舞,原意為聽到雞啼就起來舞劍,後來比喻有志報國的人即時奮起。

  聞雞起舞出自哪裡

  聞雞起舞出自《晉書·祖逖傳》。書中記述:傳說東晉時期將領祖逖他年輕時就很有抱負,每次和好友劉琨談論時局,總是慷慨激昂,滿懷義憤,為了報效國家,他們在半夜一聽到雞鳴,就披衣起床,拔劍練武,刻苦鍛鍊。

  聞雞起舞的成語故事

  東晉范陽遒縣(今河北淶水)人祖逖是個胸懷坦蕩、具有遠大抱負的人。可他小時候卻是個不愛讀書的淘氣孩子。進入青年時代,他意識到自己知識的貧乏,深感不讀書無以報效國家,於是就發奮讀起書來。他廣泛閱讀書籍,認真學習歷史,從中汲取了豐富的知識,學問大有長進。

  祖逖曾幾次進出京都洛陽,接觸過他的人都說,祖逖是個能輔佐帝王治理國家的人才。祖逖24歲的時候,曾有人推薦他去做官,他沒有答應,仍然不懈地努力讀書。後來,祖逖和幼時的好友劉琨一同擔任司州主簿。

  祖逖與劉琨感情深厚,不僅常常同床而臥,同被而眠,而且還有著共同的遠大理想:建功立業,復興晉國,成為國家的棟樑之才。一次,半夜裡祖逖在睡夢中聽到公雞的鳴叫聲,他一腳把劉琨踢醒,對他說:“你聽見雞叫了嗎?”劉琨說:“半夜聽見雞叫不吉利。”

  祖逖說:“我偏不這樣想,咱們乾脆以後聽見雞叫就起床練劍如何?”劉琨欣然同意。於是他們每天雞叫後就起床練劍,劍光飛舞,劍聲鏗鏘。春去冬來,寒來暑往,從不間斷。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長期的刻苦學習和訓練,他們終於成為能文能武的全才。祖逖被封為鎮西將軍,實現了他報效國家的願望;劉琨做了徵北中郎將,兼管並、冀、幽三州的軍事,也充分發揮了他的文才武略。


囊螢映雪是什麼意思成語故事

  在我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出現的成語數不勝數,其中很多都有深意,並且有與之相對的故事,這些成語都是我們的文化瑰寶。那麼本期民族文化就帶大家瞭解一下,囊螢映雪是什麼意思及成語故事吧。   囊螢映雪是什麼意思   囊螢映雪,比喻人勤學好問,也用來形容夜以繼日,苦學不倦。   囊螢映雪出自哪裡   囊螢映雪出自 ...

程門立雪是什麼意思成語故事

  成語是我國文化的重要一部分。在我國五千年的的歷史長河中,產生了許多讓大家都耳熟能詳的成語,其中大部分都有相關的故事。那麼本期民族文化就帶大家瞭解一下,程門立雪是什麼意思及成語故事吧。   程門立雪是什麼意思   程門立雪現指尊敬師長。比喻求學心切和對有學問長者的尊敬。   程門立雪出自哪裡   出自《宋史 ...

邯鄲學步的意思成語解釋

  1、燕國壽陵地方有幾個年輕人結伴到趙國去學習邯鄲人的走路姿勢。結果不但沒有把趙國人的走路姿勢學到手;反而連自己原來的走法也忘記了;只好爬著回去。比喻模仿別人不成;反而把自己原有的技能丟掉了。   2、故事出自《莊子秋水》。成語“邯鄲學步”,比喻生搬硬套,機械地模仿別人,不但學不到別人的長處,反而會把自己的 ...

邯鄲學步的意思成語解釋

  1、燕國壽陵地方有幾個年輕人結伴到趙國去學習邯鄲人的走路姿勢。結果不但沒有把趙國人的走路姿勢學到手;反而連自己原來的走法也忘記了;只好爬著回去。比喻模仿別人不成;反而把自己原有的技能丟掉了。   2、故事出自《莊子秋水》。成語“邯鄲學步”,比喻生搬硬套,機械地模仿別人,不但學不到別人的長處,反而會把自己的 ...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意思成語故事

  1、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漢語成語,諺語,意思是比喻人或事物各有其長處和短處。出自戰國·楚·屈原《卜居》。:“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數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   2、成語故事:甘戊出使齊國,渡過一條大河。船伕說:“河水是個小的間隔,你自己都不能渡過去,還能到君主那裡去遊說嗎?”甘戊回 ...

禮俗類成語意思出處

  ⒈禮尚往來:尚:注重。指禮節上應該有來有往。現也指以同樣的態度或做法回答對方。   出處:《禮記·曲禮上》:“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   ⒉投桃報李:意思是他送給我桃子,我以李子回贈他。比喻友好往來或互相贈送東西。   出處:《詩經·大雅·抑》:“投我以桃,報之以李。”   ⒊ ...

成語朝三暮四的意思造句

  1、成語“朝三暮四”原比喻使用詐術;進行欺騙。後比喻經常變卦;反覆無常。   2、造句:   (1)一會兒想學英語,一會兒想學日語,這樣朝三暮四,很可能一門都學不好。   (2)不要朝三暮四,專一的女人男人才敢動心要與之過一輩子。   (3)朝三暮四的李明經常欺騙女孩子。   (4)我知道你不是朝三暮四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