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搖奏體鳴樂器叫什麼

搖奏體鳴樂器叫什麼

  搖奏體鳴樂器,亦稱沙球。起源於南美印第安人的節奏性打擊樂器。傳統沙槌用一個球形幹葫蘆,內裝一些乾硬的種子粒或碎石子,以葫蘆原有細長頸部為柄,搖動時硬粒撞擊葫蘆壁發聲。也有木製、陶製、藤編和塑膠制等形狀。

鳳首箜篌 古代彈撥絃鳴樂器

  鳳首箜篌是我國古代西南少數民族彈撥絃鳴樂器,以琴頭飾有鳳首而得名,清代稱之為“總稿機”。歷史悠久,造型優美,裝飾華麗,音色柔潤。隋唐兩代曾用於天竺樂和驃國樂中,民間較少流傳使用。現在多用於民族樂隊中。

  早在公元4世紀的東晉之初,鳳首箜篌就已由印度隨天竺樂傳入我國。《隋書·音樂志》中有:“《天竺》者,起自張重華據有涼州(公元346年—354年),重四譯來貢男伎,《天竺》 即其樂焉。……樂器有鳳首箜篌……等九種,為一部工十二人。”晉人曹毗在《箜篌賦》中曾描繪道:“龍身鳳形,連翻窈窕,纓以金彩,絡以翠藻。”《舊唐書·音樂志》說:“後其國王子為沙門來遊,又傳其方音。”四百多年以後,到了中唐時期,又從驃國(今緬甸)傳入鳳首箜篌。那是唐德宗李適在位(公元780年—804年)的唐貞元十七年(公元801年—802年), 驃國王太子舒難陀率領三十五名藝術家,途經南詔來到唐都長安進獻驃國樂舞,他們帶來了22件樂器,其中就有鳳首箜篌兩件。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有《驃國樂》紀其獻樂盛況,他在詩中寫道:“驃國樂,驃國樂,出自大海西南角。雍羌之子舒難陀,來獻南音奉正朔。……玉螺一吹椎髻聳,銅鼓一擊文身踴。珠纓炫轉星宿搖,花斗藪龍蛇動。……。”《新唐書》“驃國樂”條載:“有鳳首箜篌二;其一長二尺,腹廣七寸。鳳首及項長二尺五寸。面飾皮,弦一十有四,項有軫,鳳首外向;其一項有絛,軫有鼉首。”唐代杜佑《通典》雲:“鳳首箜篌,頸有軫。”宋代陳暘《樂書》,也載有鳳首箜篌並附有其圖。明代以後失傳。清代史籍稱“總稿機”,《大清會典圖》有:“總稿機,緬甸樂器,十三絃。”

  鳳首箜篌緬語稱Saung-Gauk(桑柯),為彎曲的豎琴之意。也稱緬甸豎琴或彎琴。是起源於古代緬甸的一種彈絃樂器,後流傳東南亞一帶。在印度尼西亞爪哇的婆羅浮屠浮雕中,在我國敦煌和榆林石窟的佛教壁畫中,都能見到這種古老的樂器影象。它的琴身恰似一葉小舟,加之向上彎曲的琴頸,猶如一張多弦的獵弓。船形共鳴箱用質地堅硬沉重的木料掏空製成,琴箱長60釐米~80釐米,以68釐米長的最為多見。其上蒙有一塊窄而長的鹿皮(染為紅色),皮面中央置有一個條形木板,它起著上系琴絃、並將琴絃振動下傳到皮面的雙重作用。琴首雕成菩提樹葉形,象徵純潔的白玉蘭。琴絃另一端用紅絲繩拴於彎曲的琴頸上,並有紅絲穗下垂,上下移動拴弦的絲繩,可以調節音高。“項有軫”、“項有絛”、“頸有軫”即指此而言。

  最早的桑柯,只張有五至七條藤絲絃,流行於南部山區;公元8世紀前後,桑柯增為十三或十四弦,用於宮廷音樂;當代常用的桑柯為十三絃或十六絃。演奏時坐姿,將琴置於特製的琴架或木凳上,雙手抱彈,左、右手拇指、食指均可彈撥琴絃發音。桑柯是緬甸具有代表性的弦鳴樂器,常用於獨奏、器樂合奏或為歌唱、舞蹈伴奏。

  在北京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的中國樂器博物館裡,珍藏著一架外表華麗的鳳首箜篌,它與《新唐書》、《通典》、《樂書》和《大清會典圖》所載及附圖完全相同。琴體用硬木製成,全長96釐米、高86釐米。共鳴箱呈船形,長68釐米、寬16釐米、高17釐米,在腹腔上面蓋有一塊中間掏空的桐木面板,中空處蒙以蛇皮。皮面中央置一條形木板,琴絃下端穿繫於該板弦孔。琴絃上端穿過琴頸弦孔,用黃絲繩拴在彎曲的琴頸上,下垂有黃色絲穗。張有13弦,琴絃採用兩種粗細的絲絃和腸衣弦。通體髹淺棕色漆,其上描繪粉紅色荷花、深綠色荷葉等花卉紋飾。製作工藝精湛,外觀堂皇富麗,堪稱緬甸傳世珍品。但製作和傳入年代不詳。原為我國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程硯秋先生藏品。1958年程先生將自己珍藏多年的186件古今民族樂器,全部無償捐獻國家,其中就有這架鳳首箜篌。

三體3為什麼叫死神永生

  1、歌者這樣的高階文明把自己二維化,瘋狂屠戮其他文明,他們就是“死神”,自己卻能在二維空間中不受其他文明威脅,所以是“永生”。

  2、《三體3:死神永生》是劉慈欣創作的系列長篇科幻小說三體三部曲的第三部作品,該部作品於2010年11月首次出版。該書主要講述了一次偶然的星際通訊引發的三體世界對地球的入侵以及之後人類文明與三體文明三百多年的恩怨情仇。


蟋蟀歇後語

  1、蟬鳴蟋蟀叫——各唱各的調   更多關於蟋蟀的歇後語   1、白雲山蟋蟀——得把聲   2、蟋蟀跳進戥盤裡——自稱自贊   3、拆掉房子捉蟋蟀——因小失大   4、蟬鳴蟋蟀叫——各唱各的調   5、老虎捉蟋蟀——笨手笨腳   6、蟋蟀跳在戥盤裡——自稱為王;自稱自贊;自稱   7、蟋蟀跳到戥盤裡——自稱 ...

巴烏是什麼氣樂器

  單簧氣鳴樂器。雙管巴烏又稱雙眼巴烏。流行於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箇舊、蒙自、建水等地。演奏時,管身豎置,將兩個簧管含入口中,右手食指、中指、無名指分別橫按兩管上三孔,左手食指、中指、無名指分別橫按兩管下三孔,吹氣鼓簧按孔發音,音域c1—c2,為一個八度。一般不能超吹。雙管巴烏音色清脆明亮,音量較大。常 ...

電影為什麼

  電影《三體》並非是被叫停的,而是目前電影公司遊族影業因為各方面原因遲遲未能完成《三體》的製作,導致電影無限期推遲上映。而之所以選擇延期,最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後期特效製作的複雜,在2015年的時候,《三體》演員實拍部分就已經完成,此後進入到影片後期製作過程。最一開始後期特效由國內公司VHQ負責,但不久後便選擇 ...

古代一種樂器罄是哪個字

  水碗音量的大小與碗的大小及盛水的多少有關。碗越大發出的音越低,碗越小音越高。發音最低的是大海碗,最高音為小酒盅。如碗大小相同,則音高取決於盛水的多少。演奏時,雙手各執一支竹筷,敲擊腕邊發音,可演奏雙音、刮音和滾音等,音色比木琴明亮,較鋼片琴清脆,叮叮咚咚,十分悅耳。 ...

戰龍真訣陸小說什麼

  戰龍真訣陸鳴的小說叫《戰龍真訣陸鳴》。小說的作者是牧童聽竹,總共320個章節,其內容簡潔流暢,文字清新,情節跌宕起伏,結局令人深思,深受讀者的喜愛。   小說主要的講的是少年陸鳴,血脈被奪,淪為廢人,受盡屈辱。幸得至尊神殿,重生無上血脈,從此腳踏天才,一路逆襲,踏上熱血輝煌之路。噬無盡生靈,融諸天血脈,跨 ...

樂器有哪些

  氣鳴樂器是借氣流發聲的簡單樂器,發展至今,種類、形制繁多,遍佈世界各地,用途廣泛。   氣鳴樂器有:   (1)唇振氣鳴樂器:牛角、銅角、剛洞、海螺、鹿笛、長號、筒欽、鋩筒、布巴,等等。   (2)嗓振氣鳴樂器:合歡簫,等等。   (3)邊稜氣鳴樂器:胡笳、壯笛、乃依、橫笛、排蕭、短簫、筒簫、鼻簫、斯布斯 ...

葫蘆做成樂器什麼

  葫蘆絲,又稱葫蘆簫,是雲南少數民族樂器,葫蘆絲髮源於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梁河縣,主要流行於傣、阿昌、佤、德昂和布朗等族聚居的雲南德宏、臨滄地區,富有濃郁的地方色彩。蘆絲可分為高、中、低音三種類型,常用的調為降B、C、D等調。葫蘆絲髮源於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梁河縣,主要流行於傣、阿昌、佤、德昂和布朗等族聚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