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子相梁》:出自《莊子·秋水》,作者是中國古代哲學家莊周。在這篇短文中,莊子將自己比作鵷芻鳥,將惠子比作鴟,把功名利祿比作腐鼠,表明自己鄙棄功名利祿的立場和志趣,諷刺了惠子醉心於功名利祿且無端猜忌別人的醜態;《莊子與惠子游於濠梁》:出自《莊子·秋水》,作者是中國古代哲學家莊周。寫了惠子和莊子在濠梁上游玩,並就莊子能否知道“魚樂”的問題發生辯論,展現了兩人不同的認知態度,同時表現了他們思維的敏捷。在辯論中,可見莊子認為的“魚樂”其實是他內心的愉悅心境的一種折射。
《惠子相梁》:出自《莊子·秋水》,作者是中國古代哲學家莊周。在這篇短文中,莊子將自己比作鵷芻鳥,將惠子比作鴟,把功名利祿比作腐鼠,表明自己鄙棄功名利祿的立場和志趣,諷刺了惠子醉心於功名利祿且無端猜忌別人的醜態;《莊子與惠子游於濠梁》:出自《莊子·秋水》,作者是中國古代哲學家莊周。寫了惠子和莊子在濠梁上游玩,並就莊子能否知道“魚樂”的問題發生辯論,展現了兩人不同的認知態度,同時表現了他們思維的敏捷。在辯論中,可見莊子認為的“魚樂”其實是他內心的愉悅心境的一種折射。
魯迅的《故事新編》主要內容是:講訴了魯迅先生1922年至1935年間創作的小說8篇及序言1篇,分別是序言《補天》《奔月》《鑄劍》《非攻》《理水》《采薇》《出關》《起死》;前期的三篇《補天》《奔月》《鑄劍》主要是歌頌古代勞動人民的偉大的創造精神和復仇精神,讚揚了那些淳樸、正直、堅強的英雄人物,同時也無情的嘲笑了現實生活中的市儈氣息和庸俗作風;後期的《非攻》《理水》是歌頌性的,歌頌墨子和大禹這些中國脊樑式的人物;而《采薇》《出關》《起死》等三篇側重於批判當時社會的消極避世、無為哲學、虛無主義等思想。
1、與和氏璧有關的著名典故是“完璧歸趙”。“完璧歸趙”講述了戰國時期趙國名相藺相如幫助國家奪回和氏璧,完整地送回邯鄲的故事。
2、和氏璧,中國歷史上著名的美玉,又稱和氏之璧、荊玉、荊虹、荊璧、和璧、和璞,為天下奇寶。和氏璧剛開挖出來時的名稱叫“瑋”,此後將沒有經過加工的美玉的原石稱作“瑋”。
3、藺相如,戰國時趙國大臣,趙惠文王十六年公元前281年(秦昭襄王26年、趙惠文王18年),秦國向趙國強要“和氏璧”,他奉命攜璧入秦,當廷力爭,最後終於完璧歸趙。趙惠文王二十年(公元前279年),藺相如隨趙王到澠池使趙王不受屈辱。因功任為上卿。對趙國大將廉頗容忍謙讓,使廉頗慚愧醒悟,廉頗最終負荊請罪,彼此成為刎頸之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