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保障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1950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向故宮博物院借用大高玄殿辦展覽,因屬臨時借用,雙方僅有口頭協議,並未簽訂書面合同。此後,佔用單位長期佔用大高玄殿不還。大高玄殿長期被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保障部用作辦公用房,又不修繕,損毀十分嚴重,彩繪嚴重剝落,殿前月臺的漢白玉石欄杆傾坍,九天應元雷壇前面接建了許多間紅磚房,院落內亂搭建的辦公建築也很多,火災隱患十分嚴重。
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保障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1950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向故宮博物院借用大高玄殿辦展覽,因屬臨時借用,雙方僅有口頭協議,並未簽訂書面合同。此後,佔用單位長期佔用大高玄殿不還。大高玄殿長期被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保障部用作辦公用房,又不修繕,損毀十分嚴重,彩繪嚴重剝落,殿前月臺的漢白玉石欄杆傾坍,九天應元雷壇前面接建了許多間紅磚房,院落內亂搭建的辦公建築也很多,火災隱患十分嚴重。
在北京故宮筒子河北岸,景山以西,北海以東,有一組俗稱“三座門”的宏偉建築。它就是全國僅存的明清兩朝御用道觀大高玄殿,迄今已有四百多年的歷史。
殿中古樹受封賞
大高玄殿建於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是明世宗嘉靖皇帝朱厚驄的齋醮(道教法事)之所。
歷史上,嘉靖被稱為“道士皇帝”。他醉心於煉丹服藥,祈求長生,數十年不上朝。為推崇道教,1542年的農曆四月,嘉靖建造了大高玄殿,殿前立下馬石。神殿建成後,百官齋戒、行香、禁刑屠10日。
就在這一年的10月,皇宮大內發生了“壬寅宮變”。正是這場宮變,讓嘉靖徹底沉溺於求仙的幻夢中。嘉靖相信用早晨的露水煉丹能長生,命宮女每天早上採集露水。採露工作非常辛苦,十幾個不堪忍受的宮女密謀用黃綾布勒死嘉靖,卻因太過緊張,綾布打成了死結,嘉靖大難不死。事後,宮女們被凌遲處死,嘉靖也對冷森的宮城心懷怯意,從此住進了西苑的萬壽宮,再不敢回到大內中。
“爐香縹緲高玄殿,宮燭熒煌太乙壇。”嘉靖的寵臣夏言的詩句,描繪了嘉靖與寵臣們在大高玄殿日夜齋醮的情景。在西苑的眾多道宮中,大高玄殿地位最尊貴。惟有它供奉著玉皇大帝和三清像(玉清、上清、太清三位道教天尊),嘉靖“有禱必至”。大高玄殿東北的象一宮供奉的“象一君”,就是嘉靖身著道服的金身像,足見其對道術的痴迷。
連大高玄殿院中的松樹都曾受到封賞。據《骨董瑣記》記載,殿內有“檜一鬆四,並金時植。嘉靖中,封松指揮使”。
《日下舊聞考》還記載了一則與大高玄殿有關的故事:嘉靖寵幸的鄭貴妃恃寵而爭,非要將自己所生的皇三子立為太子,叫嘉靖專門到大高玄殿“行香設密誓,御書誓詞,緘玉盒中,存貴妃所”。後來,嘉靖還是聽了皇后的話,立皇長子為太子,避免了一場爭儲內亂。但自此之後,他再也沒有進入過大高玄殿。
嘉靖去世後不到一月,他修建的多數道宮均被譭棄,只有大高玄殿和光明二殿保留下來。
小天壇裡藏天地
大高玄殿坐北朝南,面積約1.3萬平方米,正南為三座琉璃的隨牆門,護以石欄,所以叫“三座門”。
正門基座為青白石須彌座,題額上寫著“始清道境”幾個大字,左右的漢白玉石護欄現已無存。二門叫大高玄門,門前原來有旗杆已經不見了,現僅存基座。
中軸正北方,便是面闊七間的正殿大高玄殿,重簷黃琉璃筒瓦廡殿頂,殿內彩繪全為金龍和璽。殿前有月臺和御路,丹西石上刻有道家慣用的雲鶴圖案。
象徵“天圓地方”的兩層樓乾元閣,是大高玄殿的精華所在。上面的圓形屋頂和藍琉璃瓦象徵藍天,下面的黃琉璃瓦代表大地。早春的清晨,徐徐的北風能將這裡的鐘磬之聲傳到乾清宮。因外形酷似天壇祈年殿,乾元閣又稱“小天壇”,閣中原供奉著玉皇大帝,清代皇帝曾在此祈雨。
大門外原來有三座牌樓,上嵌漢白玉石匾,雙面都有題詞,相傳其中“太極仙林”的匾額是嚴嵩的書法。牌樓中間有東西兩座對稱的習禮亭,左名陽真閣,右稱陰靈軒。習禮亭造型奇巧秀麗,和紫禁城的角樓相似。
清代,因避康熙皇帝玄燁的名諱,大高玄殿改名大高元殿,後又更名為大高殿。清代雍正皇帝同樣信仰道教,於雍正八年(1730年)重修了大高玄殿,並在東、西二亭之間增建了一座南牌坊。牌坊用粗大的楠木建成,坊柱入地極深,因此未用戧柱。當時在北京眾多的牌樓中獨此一座。所以老北京有句歇後語,“大高玄殿的牌坊——無依無靠”,這也成為牌樓最大的特色。民國時期,牌樓因嚴重傾斜被拆除,後原貌復建。上世紀50年代,景山東街拓寬馬路,習禮亭和牌樓被拆除。
乾隆十一年(1746年)、嘉慶二十三年(1818年)再次重修大高玄殿。以後的皇帝不大信奉道教,大殿的香火也日漸衰落了。
大高玄殿位於故宮筒子河北岸,是一座精美獨特的建築,是明朝嘉靖皇帝於1542年修建的齋宮。清朝時期,繼續被用做皇家道觀。1949年後大高玄殿被軍事單位佔用。大高玄殿是國內目前儲存下來的惟一一座明清皇家道觀,記憶體大高玄殿、鐘鼓樓、東西配殿等,是我國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大高玄殿佔地面積約1.3萬平方米,正南為三座琉璃隨牆門,正門題額為“始清道境”。門外原有東西習禮亭及牌樓三座,其中習禮亭構造獨特,為五花閣式,三重簷,歇山十字脊,結構類似故宮角樓,但更為精美。1950年代,為拓寬馬路需要,習禮亭及牌樓被拆除。入琉璃隨牆門,為過廳式的大高玄門,三間單簷歇山頂,左右各有偏門一座。門前原有旗杆,現僅存基座。大高玄門後兩旁有鐘鼓樓,各高兩層,單簷歇山頂。正殿名大高玄殿,面闊七間,黃琉璃瓦重簷廡殿頂,前有月臺,左右配殿各五間。後殿名九天應元雷壇,面闊五間,單簷廡殿頂,黃剪邊綠琉璃瓦。最後一進建築為乾元閣,上層為圓攢尖屋頂,覆以藍琉璃瓦,象徵天;下為“坤貞宇”,方形,覆以黃琉璃瓦,象徵地。大高玄殿為明清規格最高的皇家道教建築群,被列為全國重點保護文物單位(1996年),建國初期即由總參保障部服務局營房科、車管科使用,因古建築年久失修,院內建有大量非文物建築,消防安全設施不健全等原因,大高玄殿一直存在著較大的火險隱患,引起文物保護工作者和北京市文物局的關注和擔憂。多年來,北京市人大代表、市政協委員以及文物專家學者多次提交議案、提案呼籲將大高玄殿騰退修繕後對社會開放。北京市政府為妥善解決大高玄殿的騰退問題做了大量的協調工作,近日,由故宮博物院和總參保障部服務局簽訂協議,將大高玄殿文物建築移交給故宮博物院管理。目前,故宮博物院正在進行大高玄殿文物建築修繕方案的前期調查和論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