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人為人處事:
1、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老子·五十八章》
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3、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易經》
4、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論語·顏淵》
5、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論語·子罕》
6、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為政》
7、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論語·述兩》
8、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論語·衛靈公》
9
教人為人處事:
1、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老子·五十八章》
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3、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易經》
4、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論語·顏淵》
5、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論語·子罕》
6、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為政》
7、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論語·述兩》
8、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論語·衛靈公》
9
1、少壯不努力,老大徒悲傷。出自漢樂府古辭《長歌行》。
2、業精於勤,荒於嬉。出自韓愈《進學解》。
3、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出自《周易乾象》。
4、志不強者智不達。出自《墨子修身》。
5、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出自《荀子勸學》。
6、丈夫志四海,萬里猶比鄰。出自曹植《贈白馬王彪》。
7、有志者事竟成。出自《後漢書耿列傳》。
8、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出自《論語子罕》。
9、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出自《孟子告子下》。
10、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出自《新五代史伶官傳序》。
http://www.tech-food.com 2012-12-9 16:32:00 中國食品科技網 泉俗有“冬節不回家無祖”之說,故出門在外者,都會盡可能回家過節謁祖。冬節早晨,要煮甜丸湯敬奉祖先,然後閤家以甜丸湯為早餐。有的人家還於餐後留下幾粒米丸,粘於門上,稱“敬門神”。泉州人吃丸,稱元宵丸為“頭丸(圓)”,冬節為“尾丸(圓)”,這樣頭尾都圓,是意味著全家人整年從頭到尾一切圓滿。
但清嘉慶《惠安縣誌。 風俗志》對冬節吃丸是這樣解釋的:“十一月,冬至,陽氣始萌,食米丸,乃粘丸於門。凡陽尚圓,陰尚方,五月陽始生,黍先谷而熟,而為角黍,以象陰,角,方也。冬至陽始生,則為米丸,以象陽,丸、圓也;各以其類象之。夏至不以為節,抑陰也。”中午祭敬祖先,供品用葷素五味,入夜,又舉行家祭如除夕,供品中必有嫩餅菜。泉俗過年,一年中只有冬節、除夕和清明節要備辦嫩餅菜,據說都寓有“包金包銀”之意,旨在祈望家庭興旺發達。舊時如屬大宗望族者,還於是日開宗廟詞堂大門,舉行祭祖儀式,與清明節的那次祭祖,合稱春冬二祭。祭儀十分嚴格,參加者虔敬至誠。
在惠安,冬節除祭祖外,還有一些清明節同樣的習俗,如可於是日前後十大內上山掃墓獻錢,修墳遷地也百無忌諱。
冬至作為一個重要節氣,有關的諺語也不少。如“吃冬節,上冬天;吃清明,下苦坑”。天文學上規定冬至為北半球冬季的開始,冬節過後,氣溫繼續下降,農活也很少,成了農閒季節,稱“上冬天”。而到了清明節,氣候溫暖,草木萌茂,農業生產上多忙於春耕春種,是農民最勞累階段,所以謂之“入苦坑”。
但農閒不忘農忙,諺語又及時提醒農民:“冬至百日六是清明。”冬至過後106天就是清明,應該及早準備農耕之事。此外,還有“幹冬節,溼年兜”。“冬至在月頭,嚴寒在年兜;冬至在月末,嚴寒正二月”。“冬至前,米價長,貧兒受長養;冬至前,米價落,貧兒轉蕭索”,等等。
泉州部分山區的風俗是冬至掃墓
清明是眾所周知的掃墓時節,但奇特的是,泉州山區部分地方並不是清明掃墓的,而是在冬至。這一風俗究竟流傳了多久,這裡有什麼樣的謎團呢?
202x年屬虎的貴人屬相是什麼生肖 202x年屬虎人的大忌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