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散而神不散,自由而自有彰顯,飄逸而不遊離,意境深邃,語言優美凝練,富於文采,借景抒情、託物言志、形散而神不散、以小見大,樸實、華麗、白描、工筆。<br>散文是一種抒發作者真情實感、寫作方式靈活的記敘類文學體裁。“散文”一詞大概出現在北宋太平興國(976年12月-984年11月)時期。<br>《辭海》認為:中國六朝以來,為區別韻文與駢文,把凡不押韻、不重排偶的散體文章(包括經傳史書),統稱“散文”。後又泛指詩歌以外的所有文學體裁。
形散而神不散,自由而自有彰顯,飄逸而不遊離,意境深邃,語言優美凝練,富於文采,借景抒情、託物言志、形散而神不散、以小見大,樸實、華麗、白描、工筆。<br>散文是一種抒發作者真情實感、寫作方式靈活的記敘類文學體裁。“散文”一詞大概出現在北宋太平興國(976年12月-984年11月)時期。<br>《辭海》認為:中國六朝以來,為區別韻文與駢文,把凡不押韻、不重排偶的散體文章(包括經傳史書),統稱“散文”。後又泛指詩歌以外的所有文學體裁。
文學作品的語言有準確性、鮮明性、生動性和形象性等特點。準確性即要求語言最恰當、最確切、最精煉地表現物件;鮮明性即要求語言清晰明確、新鮮活潑、富有特色;生動性即文學作品往往運用比喻、排比、誇張、擬人等多種修辭手法;形象性即文學作品中語言的準確性、鮮明性、生動性往往結合在一起。
文學作品的基本特點是用形象反映社會生活。在文學作品的創作過程,作家始終進行的是形象思維的活動(或方式)。它具有三個特點:
1、作家運用各種藝術手段把從生活中得到的大量感性材料熔鑄成活生生的藝術形象;
2、始終離不開想像(幻想、聯想)和虛構;
3、始終伴隨著強烈的感情活動,文學作品是以語言為工具,以各種文學形式,形象地反映生活,表達作者對人生、社會的認識和情感,以喚起人的美感。
戲劇人物語言的主要特點
1、高度個性化---個性化語言是指人物的語言符合並表現人物的身份、性格。即什麼人說什麼話;聽其聲則知其人。個性化語言,是刻畫人物達到合理性、真實性的重要手段。2、豐富的潛臺詞---潛臺詞即是言中有言,意中有意,弦外有音。它實際上是語言的多意現象。“潛”,是隱藏的意思。即語言的表層意思之內還含有別的不願說或不便說意思。潛臺詞不僅充分體現了語言的魅力,而且透過它還可以窺見人物豐富的內心世界。3、富於動作性--動作語言也叫情節語言,是指人物的語言流向(人物語言間的交流和交鋒)起著推動或暗示故事情節發展的作用。它不是靜止的,它是人物性格在情節發展中內在力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