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敷五教:恭敬地傳佈施行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種倫理道德的教育。
出自《史記卷一五帝本紀第一》:舜曰:“契,百姓不親,五品不馴,汝為司徒,而敬敷五教,在寬。”
《史記》是我國紀傳體史書的創始之作。所謂紀傳體的“紀”就是指本紀。《史紀》共有本紀十二篇,以歷史上的帝王為中心,上自黃帝,下至司馬遷當時的帝王漢武帝,依次記敘了他們的言行政跡,同時也記載了各個時代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外交等方面的重大事件。本紀是一部按年代次序編寫的帝王簡史或系統的編年大事記。
敬敷五教:恭敬地傳佈施行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種倫理道德的教育。
出自《史記卷一五帝本紀第一》:舜曰:“契,百姓不親,五品不馴,汝為司徒,而敬敷五教,在寬。”
《史記》是我國紀傳體史書的創始之作。所謂紀傳體的“紀”就是指本紀。《史紀》共有本紀十二篇,以歷史上的帝王為中心,上自黃帝,下至司馬遷當時的帝王漢武帝,依次記敘了他們的言行政跡,同時也記載了各個時代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外交等方面的重大事件。本紀是一部按年代次序編寫的帝王簡史或系統的編年大事記。
2021三伏貼的貼敷五次時間
伏前加強貼:2021年7月1日-10日;
初伏貼:2021年7月11日-2021年7月20日;
中伏貼:2021年7月21日-2021年8月9日;
末伏貼:2021年8月10日-2021年8月19日;
伏後加強貼:2021年8月20-8月29日。
禁忌症:
1、肺炎及多種感染性疾病急性發熱期不適宜三伏貼治療。
2、有嚴重心肺功能疾病患者、對藥物過敏者、皮膚有皰、癤以及皮膚有破損者、疾病發作期(如發燒、正在咳喘等)患者不宜進行貼敷治療。
3、2歲以下的孩子由於皮膚嬌嫩,貼敷容易引起感染,不宜進行這項治療。
三伏貼誤區:
誤區一:三伏貼包治百病
正解:陰虛火旺者不適合貼三伏貼。
專家表示,三伏貼確有增強免疫力、調節體內環境的功效,但任何一種療法都有其侷限性,並不能包治百病,“三伏貼”是中醫內病外治的一種方法,其病種是圍繞“溫陽散寒”來進行,適用於咳嗽、哮喘、過敏性鼻炎等冬天高發的疾病,辨證為虛寒型的病症。陰虛火旺者體內的虛火已經很重,若在此基礎上還進行溫補不但不利於治療,反而會對身體造成新的危害。
如果病情較重,不能僅僅依賴貼三伏貼,還應同時配合中藥、針灸、拔罐、按摩等中醫綜合治療加強療效。對於長期服藥的患者,貼敷期間不能隨便停藥。
誤區二:三伏貼人人能貼
正解:三伏貼並非人人適用,溼熱體質、陰虛內熱易煩躁的人都不適合貼。
冬病夏治三伏貼是根據中醫“天人相應”、“春夏養陽”的原理,最適合虛寒體質的人群,對於溼熱體質、陰虛內熱易煩躁的人都不適合貼。因為三伏貼用藥是熱性藥,上述體質的人貼敷可能等同於火上澆油;有過敏性溼疹、蕁麻疹等皮膚問題的人也不適合貼,因為藥物對皮膚有一定刺激作用;慢性病急性發作期,比如高血壓控制不穩定,或者是感冒發燒,也不能貼。 王樂榮建議,首次貼三伏貼之前最好到醫院辨明體質,檢視病情是否適合貼敷。
誤區三:網上購買 自己貼敷
正解:網上購買,自己貼敷不可取,辨證施治是關鍵。
隨著網路的普及,一些患者為圖方便和省事,在網上或藥店自己購買“三伏貼”在家貼敷。對此王樂榮強調,辨證施治對“三伏貼”療效有很大影響,因為“三伏貼”的藥物是根據患者身體體質狀況調配的,且不同疾病貼敷的穴位也不同,僅憑生活常識和網上查詢的“理論知識”不夠嚴謹,治療效果難免不理想,甚至會出現不良反應。此外,精準取穴也很關鍵,雖然網上有經絡穴點陣圖,但患者不是醫生,照著圖貼難免位置有出入,會影響療效。
誤區四:“冬病”僅靠“夏治”即可 平時可不治
正解:冬病夏治並不能代替日常治療、保健。
很多人認為,冬天易發作或加重的疾病,只有在夏天治療才能“除根”,其他時間治療都無濟於事。其實,這是個很大的誤區。有病不及時治,非要忍到三伏天治,只會延誤病情,適得其反。“冬病夏治”確實有效,但不少“冬病”如果病情嚴重,還需及時治療,盲目認為冬病非要夏治,只會得不償失。
另外,冬病夏治並不能代替日常治療,尤其是慢性病的預防比治療更重要,要治養結合,才能達到最佳效果。比如少吃寒涼飲食,生活規律,睡眠充足,情緒樂觀,適度鍛鍊等。
誤區五:貼的穴位越多越好
正解:這種說法是錯誤的。中醫講究治病求本,針對病因貼敷才是根本。
貼三伏貼的人群,不乏多種疾病的患者,同時有氣管炎、鼻炎、關節炎等多種疾病,這類患者往往要求在這些部位上都貼上藥貼,有的患者甚至認為,貼的穴位越多越好。對此,王樂榮解釋,其實中醫在乎的是治病求本,也就是要從錯綜複雜的臨床表現中探求出疾病的根本原因。很多“冬病”的問題歸根結底是陽虛,所以補益陽氣是根本,只要能把握住補益陽氣的主要穴位,就是抓到了病根。 況且國家對於三伏貼也是有相關標準的,通常每人每次貼敷6—8貼就可以了。
誤區六: 貼敷時間越長越好
正解:貼敷時間太久皮膚容易起泡、潰爛。
不少人認為三伏貼貼敷時間越長,藥物吸收越充分,效果越好,其實這是不對的,三伏貼並非貼的時間越長越好,貼得太久皮膚容易起泡、潰爛。具體的貼敷時間應該根據醫囑來進行,一般成人每次貼敷時間為2-4小時,小兒貼敷時間為0、5-2小時,以患者能夠耐受為度,如自覺貼藥處有瘙癢、灼熱等明顯不適感,即可自行取下。
誤區七:把貼後注意事項當耳旁風
正解:注意事項很重要,種種禁忌都可能影響到貼敷效果。
貼三伏貼後,一般醫生都會叮囑患者一些注意事項。可是有些患者卻當耳旁風 ,根本不注意。王樂榮表示,要保證藥物的作用發揮到最大化,種種禁忌都可能影響到藥效發揮,要嚴格遵循。
貼敷期間的注意事項主要有: 貼敷完6小時以後再用溫水洗澡,治療當天區域性用清水沖洗即可,不宜用肥皂、沐浴液等;貼敷當日不宜游泳、不宜直吹風扇和空調;飲食以清淡為宜,忌菸、酒、生冷之品,忌食魚蝦等海產品及辛辣、羊肉等熱性食物等;對於起泡明顯,不要自行抓破,可到醫院處理。
正月初五破五什麼意思 為什麼叫破五
農曆正月初五,民間俗稱“破五”。“破五”的“破”字是“打破、突破”的意思,“破五”就是破除初一到初五以來的所有禁忌的意思。而根據民俗專家的說法,“破五”是送年的意思,過了這一天,一切就慢慢恢復到大年三十以前的狀態。
民俗專家介紹,“破五”的來歷至今眾口不一。據《封神榜》所說,姜子牙封神,把背叛他的妻子封為“窮神”,令她“逢破即歸”。神話傳說中,姜子牙的妻子是很讓人討厭的背夫之婦,封了窮神以後,就更讓人討厭了。所以人們就在正月初五這一天“破”她,讓她馬上回去。
而根據另一種關於“破五”的說法,舊時,初一到初五民間有很多迷信禁忌,如不得用生米做飯、婦女不能動針線、不能打掃衛生、不能打碎東西等。在過了初五之後,這些禁忌即告解除,所以把這一天稱為“破五”。
民俗專家說,臘月三十到正月初五,一般是不允許搞衛生的,垃圾只能先放在屋裡的拐角處。特別大年初一,一掃帚也不能動,否則就會將好運氣弄掉。可到“破五”這天,卻非徹底地搞一回大掃除不可。在垃圾被掃出大門的同時,鞭炮也從屋裡放到了屋外。
大年初五這天,我國各地民間通行的食俗是吃餃子,俗稱“捏小人嘴”。因為包餃子時,要用手一下挨一下地沿著餃子邊捏。據說,這樣可以規避周圍讒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