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敬鬼神而遠之出自論語哪一篇

敬鬼神而遠之出自論語哪一篇

  樊遲問知,子曰:“務民之義,敬鬼神而遠之,可謂知矣。”問仁,曰:“仁者先難而後獲可謂仁矣。”譯文為:樊遲問什麼是智。孔子說:務必使百姓趨向於義,敬奉鬼神而遠離他們,也就可說是智了。”又問什麼是仁。孔子說:“有仁德的人艱苦努力在前,獲取在後,做到這些,也可說是仁了。”

  《論語·雍也篇》共包括30章,該篇涉及到“中庸之道”、“恕”的學說、“文質”思想,同時還包括如何培養“仁德”的一些主張。

一言而喪邦出自論語哪一篇

  一言而喪邦出自《論語》子路篇。原文是:曰:“一言而喪邦,有諸?”孔子對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幾也。”意思是:魯定公又問:“一句話可以亡國,有這樣的話嗎?”孔子回答說:“不可能有這樣的話,但有近乎這樣的話。”

  《論語》是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編成的語錄集,成書於戰國前期。全書共20篇492章,以語錄體為主,敘事體為輔,較為集中地體現了孔子及儒家學派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是儒家經典之一。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出自論語哪一篇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此語出於《論語·顏淵篇》,是孔子經典妙句之一,亦是儒家文化精華之處。中國的《論語》就如同西方的《聖經》一般,是對一個民族或一個區域文化的概括和統領。《論語》分二十篇,其中的《顏淵篇》主要講述了孔子對“仁”和“恕”的解釋。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指:自己不想要的東西,切勿強加給別人。孔子所強調的是,人應該寬恕待人,應提倡“恕”道,唯有如此才是仁的表現。“恕”道是“仁”的消極表現,而其積極表現便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孔子所闡釋的仁以“愛人”為中心,而愛人這種行為當然就包括著寬恕待人這一方面。《論語》中提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這句話所揭曉的是處理人際關係的重要原則。


非禮勿視出自

  出自孔子《論語》卷六顏淵第十二   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

鬼神怎樣理解

  敬鬼神而遠之指對某些人所持的一種態度,即不願理睬他,又不得罪他,對他客客氣氣,絕不接近。出自春秋·魯·孔子《論語·雍也》:樊遲問知,子曰:“務民之義,敬鬼神而遠之,可謂知矣。”問仁,曰:“仁者先難而後獲,可謂仁矣。” ...

對孔子鬼神的意思理解

  道德教化方面,孔子堅持人文理性主義的態度,懸置宗教世界觀。孔子云:“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在宗教實踐方面,孔子充分尊重宗教的獨立性。可以看出,孔子認為即使為了要發揮宗教在道德教化方面的輔助功能,也要充分保證宗教的獨立性。也就是宗教是輔助道德的,對世人他承認鬼神宗教的存在,但在他心中他是把宗教當作道德的約束 ...

任重道遠出自章原句是什麼

  出自《論語·泰伯》。原文: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意思是:曾子說士人不可以不胸懷寬廣,意志堅定,因為他肩負著重大的使命,路程很遙遠。把實現仁的理想看成自己的任務,不也很重大嗎?到死為止,不也,走得很遙遠。 ...

天道酬勤出自

  天道酬勤是一個漢語成語,意思是上天會按照每個人付出的勤奮,給予相應的酬勞。多一分耕耘,多一分收穫,只要你付出了足夠的努力,將來也一定會得到相應的收穫。   正所謂:“機會留給有準備的人”,唯有努力了才有可能抓住機遇,由於世事難料,故努力了不一定成功,不努力肯定不會成功。天道酬勤出自《周易》中的卦辭。 ...

俯首甘為孺子牛出自魯迅的

  “俯首甘為孺子牛”出自魯迅的詩《自嘲》。這句跟前一句“橫眉冷對千夫指”,成為了整首詩的精髓和核心,主要體現的是魯迅先生的世界觀和內心真實的感情,對人民的熱愛和對敵人的憎恨。   《自嘲》是現代文學家魯迅於1932年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詩。這首詩的首聯寫當時作者所處的險惡處境;頷聯寫自己堅持鬥爭的行動;頸聯寫自 ...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出自詩經的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出自詩經的《衛風·碩人》,《衛風·碩人》是中國古代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的一首詩。此詩描寫齊女莊姜出嫁衛莊公的盛況,著力刻劃了莊姜高貴、美麗的形象。全詩四章,每章七句,描寫細緻,比喻新鮮,是中國古代文學中最早刻蘧女性容貌美、情態美的優美篇章,開啟了後世博喻寫美人的先河,歷來備受人們的推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