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文化交流與融合的名句

文化交流與融合的名句

  文化交流與融合的名句為:疆理雖重海,車書本一家。盛勳歸舊國,佳句在中華。出自唐詩人溫庭筠的《送渤海王子歸國》。

  溫庭筠 ,生於約812年,死於870年,唐代詩人、詞人。本名岐,字飛卿,漢族,太原祁人,是花間詞派的重要作家之一,唐初宰相溫彥博之後裔。

  《送渤海王子歸國》講述的是唐朝時期在東北有靺鞨族,他們是滿族的祖先,後來歸屬唐中央政府,唐還在這裡設立了渤海國。所以是指的唐與渤海國的關係。 形象地為我們展示了在大唐盛世之時滿族的先祖文化與中原漢文化水乳交融的關係。

不斷吸收與融合的潮汕文化有哪些

  說道潮州文化那就不得不說一下他的歷史淵遠了,在地區文化中潮州從秦始皇那時候就以潮州為中心發展,隨著不斷地的融入新的文化如古代南粵土著文化、中原文化、海外文化等,潮州文化西區了他們中的優秀部分,經過時間長河的沉澱就形成了我們現在所看到的潮州文化,那麼他都有哪些融合呢?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潮汕文化的定義

  潮汕文化是漢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光輝燦爛的漢文化歷史悠久,內容十分豐富,在世界多元文化中享有很高的聲譽。中華文化包括中華各民族、各民系、各地區、各種專題的文化,潮汕文化是其中的組成部分。研究潮汕文化的豐富內涵和特色,弘揚潮汕文化的優良傳統,對於豐富中華文化的內容,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潮汕文化源遠流長

  潮汕文化是古代南粵土著文化、中原文化和海外文化相融合而產生和發展的文化。今潮汕地方很早就有土著居住,包括越族中的僚、俚、畲等土著,這些土著都有文化,潮汕文化在形成過程之中,就吸收這些土著文化中的優秀成份,如潮劇《蘇六娘》中婉轉悅耳的《鬥畲歌》,就源於畲族民歌。

  潮汕地區現有的居民,其祖宗大多數是由中原地方先後移入的,為數眾多的中原移民,也帶來了中原文化。潮汕文化在長期的形成和發展過程中,吸取了中原文化中的許多優秀成份,如儒家文化和中原的語言、文學、戲劇、音樂中的不少內容。

  隨著潮汕民眾由於各種原因,自唐宋至明清特別是樟林港的形成和1860年開埠的汕頭港,不斷向海外各地移居,同時由於潮汕與海外各地經濟貿易的發展,以及中外交往的增加,海外文化(包括西方文化和東南亞文化等)也不斷傳入潮汕,潮汕文化也吸取了海外文化中的優秀成份。

  如19世紀原汕頭小公園一帶和潮州府城內太平街等地的騎樓建築文化,就是吸收西方建築藝術而建造的。由此看來,潮汕文化具有海納百川的特色,是吸取古代南粵土著文化、中原文化、海外文化中的優秀部分,不斷融合和發展而成的。

  潮汕文化流播的地方很廣。世界各地,幾乎是有潮水的地方就有潮人聚居,而有潮人聚居的地方就有潮汕文化的流播。潮汕文化是潮人最重要的根,把世界各地潮人的情緣緊密地聯結在一起。

  概括說來,潮汕文化具有民間性、相容性、精細性、開拓性等特點。

  1、民間性。如潮劇、潮汕音樂、潮汕民俗、潮汕民間文學等,皆植根於海內外潮人大眾,深受海內外潮人鄉親的歡迎。潮菜和潮汕工夫茶,都為海內外潮人所喜愛,在海內外潮人日常飲食中十分普及。

  2、相容性。潮汕文化既傳承和弘揚中原文化的優良傳統,又吸取古代南粵土著文化的優良成份,同時吸收了海外文化的一些優良成份,互相融合,形成獨特的群體文化,具有海納百川的氣魄。

  3、精細性。如潮汕木雕、石雕和美術陶瓷,都十分精細雅緻。潮汕農藝具有潮汕婦女一絲不拘細緻繡花的風格。潮陽英歌舞中108條好漢,皆有獨特的臉譜、服飾和性格,十分精細。

  4、開拓性。如潮劇吸取了不少古典戲劇和潮汕民間音樂、舞蹈等不少優秀成份,創造而成為富有特色的劇種。潮汕音樂既儲存中國古典音樂的精華,又吸收民間音樂的優秀成份,創造而成為民間很喜愛的音樂。潮汕文化科技名人和著名潮商的開拓精神尤其顯著,因而創造了極其輝煌的業績。

  【結束語】潮汕民俗繁多,且保留著很多中原傳統文化,這也是潮汕人一直引以為榮的地方。除了傳統的節日外,他們還保留著盂蘭節,中秋燒塔,新年燒龍等等中原已消失的習俗。另外較有特色的還有“人節”食七樣羹,澄海賽大豬,隴尾搶石榴和鹽灶拖神。潮普各村的“營老爺”等習俗。

國內外學者匯聚長春 探討薩滿文化保護與傳承

  薩滿文化是一種原始文化形態,隨著時代變遷,這一古老文化正瀕臨消亡。4日,中國·吉林第二屆薩滿文化研究論壇在長春舉行,來自國內外40餘名民俗專家匯聚一堂,共同探討如何挖掘、傳承、保護古老的薩滿文化。

  據介紹,本屆論壇由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吉林省薩滿文化協會聯合主辦,是第二屆中國長春·東北亞文化藝術周文化論壇板塊重要活動之一,共邀請到國內外40餘位著名薩滿文化及民俗文化專家,對薩滿文化研究的意義、方向以及薩滿文化的保護與傳承等問題進行探討。

  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曹保明介紹,薩滿文化距今已有5000多年曆史,廣泛分佈在亞洲、歐洲、美洲和非洲100多個國家,是世界古代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記錄了先民原始文化和原始思維發展的歷史軌跡,具有綜合性的歷史文化價值。然而,隨著時代發展,如今的薩滿文化在世界範圍內已瀕臨消亡,保護和傳承薩滿文化成為世界性課題。

  在論壇上,專家表示,薩滿文化既具備地域性,又具備世界性,把這一古老文化繼續傳承,需要把靜態的薩滿文化遺存和動態的薩滿文化傳承相結合,將薩滿文化的保護與文化旅遊經濟的發展相結合,透過建立薩滿文化的研究基地、研究成果展示基地和薩滿文化旅遊風景區,挖掘、整理和再現薩滿文化底蘊和精髓,以實現長效保護與傳承。

  據介紹,吉林省是薩滿文化重要發源地之一,也是薩滿文化遺存保留最完整、內容最豐富的地區之一,至今仍保留著較完整的薩滿器物、神諭、活態薩滿祭祀儀式等,為薩滿文化的研究、保護與傳承提供了依據和載體。

  論壇後,與會專家還將觀摩吉林省薩滿文化遺存及薩滿原生態祭祀展演,全方位瞭解當地薩滿文化的發展與保護歷程。


陳佔彪:傳統文化缺位社會危機

     中國傳統文化-古琴   近年來,重新意識到傳統文化的價值,並有意識地推動傳統文化的復興,已成為學界、官方和民間的共識。傳統文化復興的“必要性”蘊涵在長期以來與傳統文化缺失相關的三大社會危機之中:從文化安全層面看,面臨著開放社會中文化的“失傳”和“失守”問題;從精神慰藉層面看,面臨著物質社會中精神的“ ...

重陽節的來歷簡介 重陽節的文化內涵意義

  重陽節的來歷簡介 重陽節的文化內涵與意義   重陽節的來歷簡介   九九重陽,早在春秋戰國時的《楚詞》中已提到了。屈原的《遠遊》裡寫道:“集重陽入帝宮兮,造旬始而觀清都”。這裡的“重陽”是指天,還不是指節日。三國時魏文帝曹丕《九日與鍾繇書》中,則已明確寫出重陽的飲宴了:“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為陽數, ...

明朝以前中外文化交流的例子

  鑑真東渡,是指僧人鑑真前往東瀛傳授佛教。鑑真曾六次前往東瀛,辛勤不懈地傳播唐朝多方面的文化成就,並帶去了大量書籍文物。具有極大的歷史意義促進了中日文化的交流與發展,使佛教更為廣泛的傳播。張騫出使西域,本為貫徹漢武帝聯合大月氏抗擊匈奴之戰略意圖,但出使西域後漢夷文化交往頻繁,中原文明透過“絲綢之路”迅速向四 ...

怎樣保護世界文化遺產自然遺產

  1、延續歷史,傳承,切實保護遺產實性和完整性。 世界文化遺產的意義和價值,主要體現為的創造性和對特定歷史時期文化的典型表現性。因此,保持真實性和整體性是兩個基本要素。應在遺產地風貌區保護、文物修繕等方面注意堅持這兩條原則,防止過度開發、“修舊如新”等傾向。 北京舊城整體保護仍面臨嚴峻形勢。故宮緩衝區雖然已 ...

拱手禮的文化內涵意義

  1、拱手禮的文化內涵:拱手禮是古漢代民族相見時的行禮方式,不僅表達了真誠、友善和尊重,還能表現出深厚的禮儀文化。   2、拱手禮的意義:拱手禮是個人形象的具體體現,還是人際關係中為人處事的基礎。從大方向講,拱手禮也是對禮儀文化的弘揚和繼承。 ...

文化交流發展詩句

  文化交流發展詩句:   並舍者誰清可喜,各家之竹翠相交。——《句其七》   霅溪深極地根清,四水交流激射聲。——《句》   良苗未成實,綠色相交加。南風噓拂之,奔走如驚蛇。——《村行所見》   心然法法死,大用始全舉。的的徹生生,互非互相許。——《小偈四首寄示心然道人聊資體味以進箇中精淳之趣其三》   知 ...

隋唐時期的中外經濟文化交流

  唐與朝鮮有商貿、制度、教育、物種、技術、風俗等方面交流。唐與日本有使節、制度、建築、教育、商貿、生活習俗等方面交流。隋唐與東南亞的驃國和南亞的天竺有使節、技術、宗教等交流。隋唐與中亞的波斯和大食有交往。唐朝時中國人學習了天竺的熬糖法、東羅馬的醫術、雜技和周邊鄰國的樂舞風格。唐朝人杜環在非洲留下了行蹤。史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