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遺產是否需要保護
文化遺產是否需要保護
1、文化遺產是需要保護的。
2、文化遺產是不可再生的珍貴資源。隨著經濟全球化趨勢和現代化程序的加快,我國的文化生態正在發生巨大變化,文化遺產及其生存環境受到嚴重威脅。
3、不少歷史文化名城(街區、村鎮)、古建築、古遺址及風景名勝區整體風貌遭到破壞。文物非法交易、盜竊和盜掘古遺址古墓葬以及走私文物的違法犯罪活動在一些地區還沒有得到有效遏制,大量珍貴文物流失境外。
4、由於過度開發和不合理利用,許多重要文化遺產消亡或失傳。在文化遺存相對豐富的少數民族聚居地區,由於人們生活環境和條件的變遷,民族或區域文化特色消失加快。
5、因此,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刻不容緩。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要從對國家和歷史負責的高度,從維護國家文化安全的高度,充分認識保護文化遺產的重要性,進一步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切實做好文化遺產保護工作。
單霽翔:亟須保護人口較少民族的文化遺產
在我國的少數民族中,有22個民族的人口在10萬以下,有的不足5000人。由於這些人口較少民族的文化核心區範圍較小,存續本民族傳統文化的自身能力較弱,民族文化遺產的保護狀況更加令人堪憂。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這些民族的傳統生產生活方式正在發生前所未有的變化,傳統建築、傳統生產生活用品等整體性消失速度日益加快,如果不及時搶救和保護,一些珍貴的文化遺產將逐漸消亡。因此,開展較少民族文化遺產的搶救和保護行動已成為當務之急。 文化多樣性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源泉和動力,是各個國家和民族寶貴的資源和財富。人口較少民族往往世世代代生活在青山綠水之間,其民族文化的形成和發展,都與其居住的自然地理條件、生存環境密切相關。由於他們對耕種面積和資源的需求有限,對自然的索取度較低,因此良好的自然環境得到了有效保護。人們根據生存和發展的需要順應自然建造村寨,利用自然界所提供的材料,創造出了豐富多彩的文化遺產,既包含文化景觀、村寨佈局、民居建築、生活資料等物質文化遺產,也包含生產方式、風俗習慣、宗教信仰、文學藝術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其價值體現在歷史文化價值、民族傳統價值、建築藝術價值等多方面。
在城市化發展過程中,人口較少民族面臨著比其他民族更嚴峻的兩難選擇:一方面渴求經濟上高速發展,儘快實現現代化;另一方面又希望長久保留本民族的傳統文化,擔憂民族傳統文化的急速消失。
如何採取有力措施,加大扶持力度,制定和完善相關政策,加強對人口較少民族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是國家有關方面需要認真研究的一個緊迫課題。
一、建議設立“人口較少民族文化遺產保護工程”專案。加大搶救保護經費支援的力度。
二、建議優先立項支援人口較少民族的博物館建設。按照“逐步實現每個民族擁有1個以上的民族、民俗博物館”的目標,優先支援22個人口較少民族,建設收藏、研究、展示本民族文化遺產博物館。
三、認真總結在民族地區建設生態博物館的成功經驗,統籌規劃22個人口較少民族生態博物館的建設,使這些民族地區的文化景觀、自然景觀,不可移動文物、可移動文物,物質文化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整體保護、原地保護和居民自己保護。
怎樣保護世界文化遺產與自然遺產
1、延續歷史,傳承,切實保護遺產實性和完整性。 世界文化遺產的意義和價值,主要體現為的創造性和對特定歷史時期文化的典型表現性。因此,保持真實性和整體性是兩個基本要素。應在遺產地風貌區保護、文物修繕等方面注意堅持這兩條原則,防止過度開發、“修舊如新”等傾向。 北京舊城整體保護仍面臨嚴峻形勢。故宮緩衝區雖然已經劃定,《皇城保護規劃》和《北京城市總體規劃》也已公佈實施,但能否落實是關鍵。政府必須下決心堅決遏制住舊城內目前依然十分強勁的房地產開發勢頭實加強對故宮緩衝區的保護,切實落實《總規》提出的對舊城實行“整體保護”的原則,真正保護好故宮這份人類共同的文化遺產。
2、明確管理主體,加快遺產保護立法。 目前北京的遺產地存在管理部門分散、各行其是的現象。應學習借鑑國際上的先進經驗,抓緊研究遺產地管理體制的改革,儘快建立起符合我國國情的專門的世界遺產保護機構和科研機構。 新修訂的《文物保護法》是目前做好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的重要法律依據,必須堅決貫徹落實好。北京市已公佈《長城保護管理辦法》,使長城保護在法制建設上大大前進一步。其他遺產地的專項立法亦應加快步伐,使遺產保護真正做到有法可依。
3、合理開發,適度利用。 強調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性、社會公益性和傳世性,已成為越來越多的國家的共識。在這方面,我們應儘快“與世界接軌”,堅決扭轉將世界遺產的性質界定成“旅遊資源”的錯誤傾向,更不能將遺產保護地變成經濟開發區。應限定每天的參觀人數,更新“單純追求門票收入”等陳舊管理理念。市政府有關部門和區縣應在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放寬眼界,大膽決策,逐步透過體制和機制改革,改變公益性管理單位差額補貼的經濟執行方式,保護經費由政府全額撥款,從根本上解決長期保護與眼前利用間的矛盾。
4、保護技術有待提高。 我國遺產地的高層管理人才以及專業技術人員缺乏,保護技術相對落後,亟待提高。應加強國際間的交流合作,重視引進先進保護技術和手段,鼓勵遺產地專業技術人員進行科技創新,探索適應我國、我市情況的新技術、新方法。
為什麼要保護好非物質文化遺產
對於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可持續的經濟,文化全面協調發展意義重大。是珍貴的,具有重要價值的文化資訊資源,也是歷史的真實見證。隨著全球化趨勢的加強和現代化程序的加快,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生存狀況受到了比較大的衝擊,所以加強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已經是刻不容緩。非物質文化遺產已被越來越多的人認識與肯定,而且非物質 ...
怎樣保護世界文化遺產
1、延續歷史,傳承文化,切實保護遺產的真實性和完整性。
世界文化遺產的意義和價值,主要體現為獨特的創造性和對特定歷史時期文化的典型表現性。
2、明確管理主體,加快遺產保護立法。
應學習借鑑國際上的先進經驗,抓緊研究遺產地管理體制的改革,儘快建立起符合我國國情的專門的世界遺產保護機構和科研機構。 ...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方法
1、全面推進普查工作
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涵蓋眾多種類,在進行保護工作的時候可能出現遺漏忽略現象,為了避免這種現象的發生,可以首先進行文化遺產普查工作,在這之前應該做的是對文化進行分門別類的劃分,根據其性質特點以及地域環境的不同進行分類。接下來根據不同種類安排不同工作人員小組進行,在此之前還要對於普查工 ...
保護文化遺產的意義
保護文化遺產就是保護人類文化的傳承;保護文化遺產是促進人類共同發展的前提;保護文化遺產能夠幫助各族人民廣泛汲取民族精神養分;保護文化遺產就是保護了各族人民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素質的歷史根基。
保護文化遺產就是保護人類文化的傳承,培植社會文化的根基,維護文化的多樣性和創造性,保護社會不斷向前發展;保護文化 ...
我們應該怎樣保護世界文化遺產
保護措施如下:
1、深入挖掘中國世界文化遺產的厚重的人文精神和豐富的文化內涵,不斷提高中國世界文化遺產管理的質量和水平。
2、遵守世界文化遺產管理的國際準則,履行作為成員國的義務和承諾,同時積極探索、總結具有中國特色的文化遺產保護、管理、利用工作的規律、標準、措施和辦法,為豐富和推進全球的世界遺產 ...
歷史文化遺產保護意義
保護歷史文化遺產,保持民族文化的傳承,是連線民族情感紐帶、增進民族團結和維護國家統一及社會穩定的重要文化基礎,也是維護世界文化多樣性和創造性,促進人類共同發展的前提。加強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同時還是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意義重大。
化遺產保護包括物質文 ...
為保護我國文化遺產提3條建議
文化遺產是民族乃至全人類不可多的文化資源,要做好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提供以下建議:
理順文化遺產管理體制。目前,文化遺產被部門分割嚴重,大多數歷史物質文化遺產歸國家文物局及各級文物主管部門管理,而非物質文化遺產則歸文化部非遺司管理,宗教類物質文化遺產歸宗教部門管,自然文化遺產歸建設部管等,政出多門,各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