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北方人,北方沒有鱸鱖二魚,我卻從小靠詩文硬是記住了這兩種魚。文學作品的力量真是大,張志和的一首《漁歌子》,范仲淹的一首《江上漁者》讓這兩種魚出盡了風頭。一是這種魚本來就好,肉質美,二是詩人的詩裡寫到了它,所以時至今日人們到了餐館還是要首選它們下箸。鱖魚和鱸魚的肉都是蒜瓣兒肉,我喜歡這種魚肉的彈性,用現在的話說是吃起來有幾分彈牙。鰻魚和鱔魚我都不太喜歡,嫌其肉太軟,太嫩,嫩到有幾分像水豆腐,用筷子幾乎夾持不起,而鱖魚和鱸魚的魚肉卻讓筷子有用武的機會。這可能與我個人的喜好有關係,我喜歡吃硬一些的東西,臘肉、臘腸、風雞和臘魚都是我之所愛。比如我的家鄉菜“鯰魚燉茄子”,就不能讓我有一點點喜歡,無論你怎麼說它好,我寧肯不吃。吃魚,當然要鮮要味道好,但我個人還要求它能有彈性,但黑魚的彈性夠而我又嫌其腥味太重。淡水魚加上海水魚,誰也不好一下子能夠說出它們有多少種,但名氣大的了不得的也就那麼幾種,鱖魚鱸魚還有河豚原是給古代的詩歌做了上千年的廣告,一路從中國文學史裡游來,豈能不美。還有就是武昌魚,更是由於毛澤東的詩歌的廣為流傳而名氣大得壓過了其它魚。武昌魚好不好?到了武漢,你豈能不吃武昌魚,都說武昌魚要清蒸了好,而東湖周遭的餐館裡偏偏要紅燜,而且要餐前預訂才可以吃到嘴。東湖旁邊的楚天廬飯店“紅燜武昌魚”據說做的最好,味道厚,筷子所向,肉骨一時俱酥,以其佐“黃鶴樓酒”,不錯!但我卻以為這道“紅燜武昌魚”味道雖厚卻多少有失本味,遠不如清蒸來得好。武昌魚學名叫團頭魴,當地人們叫它“團頭”或“團頭魴”,毛澤東的詩歌一行於世,“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人們便只知有武昌魚而不知團頭魴了。這兩句詩的本意是“才在長沙喝過茶,又來武昌吃了魚。”而人們從此寧可把團頭魴叫了“武昌魚”。毛澤東的詩作一時使團頭魴的身價百倍!那幾年,武昌魚身價不菲,在北方,過年能吃上幾尾冰凍的武昌魚實屬不易。而武昌魚又怎麼比得過鱖鱸二魚?武昌魚雖然比不上鱖鱸二魚,但因為它的體形扁,入廚烹製一是能頃刻煎透,二是能浸浸然入味,即使是清蒸,也要比別的魚熟得快,清蒸魚不宜久蒸,時間短,才會保其鮮嫩。這便是體扁且闊的武昌魚的好處所在。詩文的廣告作用真是不能讓人小瞧,鱖魚、鱸魚、河豚和武昌魚都是從詩文裡游來的魚,平平仄仄的鮮美可想而知。今年年初從西塞山經過,心裡便起一陣激動,想起了張志和的那首優美的《漁歌子》,從車窗裡朝外看了一眼那遠遠的西塞山,竟與想像中的大不一樣,便不敢再看,怕亂了讀《漁歌子》時留下的美好記憶。“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現實中的西塞山畢竟太小,也許,張志和寫的西塞山不是眼前那江邊塊壘?
在武漢吃魚,吃到了別處吃不到的臭鱖魚,一看菜譜,眼睛便為之一亮,即至這道菜被端上桌,受刺激的卻先是鼻子!臭鱖魚好吃不好吃?說好說不好也許都不對,是特別,味如油炸臭豆腐!我是愛吃臭豆腐的,喝酒的時候有油炸臭幹便必點一盤上來,小四方的油炸臭幹,佐以一小碟兒紅紅綠綠的剁椒,怎麼你都不能說它不是美味。
再說臭鱖魚,臭鱖魚好嗎?蘿蔔青菜各有所愛!臭鱖魚吃過令人難忘,名聲遂大!
政治家、文學家-劉伯溫
2012年12月10日,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在斯德哥爾摩大學舉行了一場演講。他說,文學遠比政治要美好。文學教人戀愛,政治教人勾心鬥角。在此之前,莫言在家鄉高密召開的媒體見面會上表示,自己獲獎是文學的勝利,而不是政治的勝利。莫言在公開場合竭力撇清文學與政治的關係,相信人們都是可以理解的。然而,古今中外的大量事實一再證明,文學並不僅僅是教人戀愛的,文學與政治實際上有著天然的、甚至難以切割的聯絡。正如莫言自己說的那樣:“我的小說裡有政治,你們可以在我的小說裡發現非常豐富的政治。”
《詩經》是中國已知最早的文學作品集,其作品距今約有3000年。關於《詩經》整合的原因,一個主要的說法是,西周朝廷派人在農閒時到各地採集民謠,再由史官彙集整理後送給天子審閱,以幫助其瞭解民情。《左傳》曾記載:“古者天子命史採歌謠,以觀民風。” 後來的《漢書》也有類似的記載。《詩經》中有些著名的篇章如《伐檀》、《碩鼠》,非常清晰地表達了下層民眾對統治者的不滿,帶有鮮明的政治色彩,而不是教人戀愛的。《詩經》中固然有不少作品是描寫男女愛情的,如《關雎》中“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等為人們所熟知。不過,宋代理學家朱熹對《詩經》中男女愛情的描寫有自己的解讀,他認為作品中關於男女愛情的糾結實際上暗指君臣關係。這一特點在屈原的作品中確實多有體現。
自戰國以後的中國封建社會長達兩千多年,歷代都產生了大量文學作品,從《孟子》、《史記》到《諫逐客書》、《論貴粟疏》、《隆中對》、《代李敬業傳檄天下文》、《六國論》、《答司馬諫議書》、《病梅館記》等都是經典文學作品,同時又閃耀著思想光輝和政治哲理。即便是《紅樓夢》、《西遊記》等一些虛構的甚至看上去超現實的文學作品,依然具有豐富的政治內涵,文學與政治在這些作品中原本就是渾為一體、無法切割的,這一點是毫無疑問的。
探討文學與政治的關係,不能不研究文學家與政治家的關係。相對於文學與政治而言,文學家與政治家的關係就要複雜得多。這至少有三種情況:一是文學家本身就是政治家,而且在兩方面具有同樣突出的地位。如曹操是三國時期最有影響力的政治家,又是當時傑出的詩人;王安石是著名的改革家,又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何塞•馬蒂是古巴獨立運動的領袖,又是享譽世界的詩人。二是雖然身兼文學家和政治家,但所處地位並不相當,甚至落差很大。由於中國封建社會有以文取仕的傳統,歷代都有不少文人從政,但他們作為文學家的名聲往往大於其政治影響力。相反,南唐李煜是一位傑出的詞人,在中國文學史有相當高的地位,但作為國君卻應居末位。三是單純的文學家與政治家,這是一種常態,也是本文要研究的物件。
網路文學的未來是光明的,它的問題將在時間沖洗下慢慢解決。事實上,寫作的本質就是一種自由表達,在這方面,網路文學得天獨厚,也正是它的生命力所在。
忽如一夜春風來,網路文學之花遍地開放。由於天然屬性適合文學自由表達的內在要求,故爾網路與文學,可謂一拍即合。
在網路上,發表的自由、拒絕的自由、批評的自由,得到在傳統文學媒介裡無法想象的發揮。除了媒體的技術因素之外,為網路文學帶來表達自由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它的“匿名性”。憑藉這種匿名性帶來的開放性和虛擬性,網路寫手得以自由地抒寫和發表。毫無疑問,這一高度自由的電子虛擬空間給寫手們一個表現自我、發現自我、發洩自我、重塑自我的最好空間。
網路文學最大的問題是作品質量良莠不齊。事實上,不少商業文學網站以各種偽文學形式炮製了大量文字垃圾。大多數人註定要成為這個“新興產業”的犧牲品。少數成功的寫手,學會製造懸念和噱頭的技術,以每天3萬字的速度生產文字,有的小說篇幅甚至多達1000萬字,不斷重新整理文獻史的紀錄,令平面出版商目瞪口呆。但是,不用細讀每一部小說,就能得出一個基本判斷——其中相當部分是文字垃圾。
這種高產偽文學的大肆氾濫,卻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人們對文學的飢渴與需求。“這些打著文學招牌的‘類文學讀物’,其功能就是在文學牛奶短缺的情況下,以低度或零度營養的‘代乳品’方式,填補人們的精神飢餓。但此舉無疑是飲鴆止渴,它只能製造更為嚴重的精神飢餓。”評論家朱大可如是說。人們的精神需求,需要優秀作品去滿足,這更昭示我們為大眾提供健康的網路文學作品的意義和重要性。沒有好作品,就會助長垃圾文字的蔓延。
網路文學在很大程度上被認為是“文學卡拉OK”、“文化快餐”,人們似乎並不指望網路文學能夠創作出真正意義上的文學作品。果真如此嗎?不能否認,網路寫作將成為大眾文化的一種娛樂方式,但並不意味著網路寫作只是“一次性消費品”,永遠難以修成正果。看看傳統文學,也有不少泥沙和塗鴉之作充斥文壇,卻未掩傳統文學歷史殿堂的光輝。網路文學創作具有民間性,作品在流通中不斷被加工,隨時都有瀏覽者加以評述、修改、補充,這種變動流轉讓人想起中國古代的“說話”、“講史”。網路文學能否在電子空間重演民間“演義”曾有的輝煌?這種可能性令人期待。而如何把握這種可能性,正是目前網路文學工作者的當務之急。
網路文學的未來是光明的,它的問題將在時間沖洗下慢慢解決。事實上,寫作的本質就是一種自由表達,在這方面,網路文學得天獨厚,也正是它的生命力所在。從最初網路文學的代表作品《第一次的親密接觸》、《成都,今夜請將我遺忘》,到如今的《杜拉拉昇職記》、《裸婚時代》、《失戀33天》,網路文學正以其獨特魅力,贏得眾多受眾,為人們帶來更多的文學體驗和感受。從天涯社群來看,已經湧現了一批高水平的作者,他們有別於傳統文學的創作讓人耳目一新,其成長證明網路文學開始走出草創期間的幼稚階段,逐漸走向成熟。
古代文論家劉勰在《文心雕龍·時序》的開篇說:“時運交移,質文代變”。千百年來,隨著時代風氣的交相變幻,每一個時期的文學都會因此產生不同的特點,而且互有更替,富於變化。“文變染乎世情,廢興系乎時序”也。網路文學的興盛,是網際網路時代的產物和必然趨勢。上海學者葛紅兵甚至認為,網路文學的未來,就是文學的未來。當然,如果只有穿越、言情、奇幻的話,網路文學的未來,也許無法出現扛鼎之作。目前,越來越多的網路文學作者得到作家協會、專業性文學團體、文學期刊的接受與認可,更多優秀作品也出現在我們視野之中。我們有理由相信,網路文學的未來,值得期待。
沒有人能夠阻擋網路文學的行走,而網路文學的成敗,取決於網路寫作者自身,以及我們這個時代。
文學地位:義大利詩人,現代義大利語的奠基者,歐洲文藝復興時代的開拓人物之一,以長詩《神曲》留名後世。恩格斯評價說:“封建的中世紀的終結和現代資本主義紀元的開端,是以一位大人物為標誌的,這位人物就是義大利人但丁,他是中世紀的最後一位詩人,同時又是新時代的最初一位詩人”。
代表作品:愛情詩歌《新生》、哲學 ...
在文學作品中,還有成語俗語諺語等中的狼都被人們賦予了一種文學色彩,賦予了人的情感和認識,主觀因素比較強。由於作者寫作目的和主觀感受的不同,導致了寫作的側重點的不同,狼的形象也就有所不同,通常是以動物來顯示人的世界。
文學源自生活,所以在文學作品中,可以分成這樣的兩派:一派是欣賞狼的智慧,故他們會在作品 ...
黃金時代是在我們的前面,不是在我們的背後。
在科學著作中,你最好讀最新的書,在文學著作中,你最好讀最老的書,古典文學作品永遠不會衰老。
知識就是力量。
我從來不記在辭典上已經印有的東西,我的記憶力是運用來記憶書本上還沒有的東西。
今天所做之事勿候明天,自己所做之事勿候他人。
學習知識要 ...
文學藝術創造是需要人性的同情,是需要強大的倫理道德的批判力的,在藝術家身上,正是這種人文精神造就了偉大的藝術胸懷。人性同情的沉淪與倫理道德批判力的消解,將會使文學藝術黯然失色而至枯萎,使人的精神家園破殘荒蕪。雖然文學藝術並不是人的精神家園的全部,但無疑佔據著主要地位。因為,人是不能沒有文學藝術的,我們應該 ...
學習知識要善於思考,思考,再思,我就是靠這個方法成為科學家的。(作者:愛因斯坦)
知識就是力量。(作者:培根)
今天所做之事勿候明天,自己所做之事勿候他人。(作者:莎士比亞)
好奇心造就科學家和詩人。(作者:法朗士)
人的價值蘊藏在人的才能之中。(作者:馬克思)
我從來不記在辭典上已經 ...
文章與文學之間並不存在附屬或包容的關係,但文章是文學作品的具體表現形式之一,小說是文學體裁的一種。文學是指以語言文字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觀現實的藝術,包括戲劇、詩歌、小說、散文等,是文化的重要表現形式,以不同的形式(稱作體裁)表現內心情感和再現一定時期和一定地域的社會生活。 ...
文學作品主要靠形象思維,公文則以邏輯思維為主,進行構思和寫作,著重於對事物進行系統的分析與論述,透過綜合、歸納、分析與判斷,形成條分縷析的書面語言;文學作品允許虛構,公文則必須完全真實,不能有一點虛假;文學作品一般都是獨創,公文卻是集體寫作。即使是某個秘書人員一人經手起草的公文,其中心思想也必須體現集體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