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動用法:指謂語動詞具有“使之怎麼樣”的意思,即此時謂語動詞表示的動作不是主語發出的,而是由賓語發出的。實際上,它是以動賓的結構方式表達了兼語式的內容。使動用法中的謂語動詞,有的是由名詞、形容詞活用來的。由於原來的詞類不同,活用作使動之後,它們所表示的語法意義也不完全相同。分為以下幾種:
1、動詞:動詞和它的賓語不是一般的支配與被支配的關係,而是使賓語所代表的人或事產生這個動詞所表示的動作行為。
2、名詞:名詞用作使動詞,是指這個名詞帶了賓語,並且使賓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變成這個名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3、形容詞:形容詞帶上賓語以後,如果使得賓語具有這個形容詞的性質和狀態,那麼這個形容詞則活用為使動詞。
四種意義與用法:
迎,動詞。
1、迎接。如《淮南子.詮言》:“來者弗迎,去者弗將。”又特指迎擊。如《孫子.行軍》:“客絕水而來,勿迎之水內。”
2、投降。愚謂大計不如迎之。——宋· 司馬光《赤壁之戰》。
3、迎合,逢迎。如《新五代史.唐家人傳》:“劉氏多智,善迎意承旨。”
4、向著,對著。如《孫子.行軍》:“吾迎之,敵背之。”
5、預測。如柳宗元《時令論上》:“迎日步氣。”
1、獲得;得到;取得。與失相對。出自《魚我所欲也》: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
2、貪求;貪得。出自《論語季氏》:戒之在得;
3、心得;收穫。出自《遊褒禪山記》:古人之觀於天地,往往有得;
4、得意;滿足。出自《蘭亭集序》:當其欣於所遇,暫得於己,快然自足;
5、領會;理解。出自 ...
1、名詞:險要的地勢。秦孝公據崤函之固《過秦論》
2、動詞:鞏固,安定。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天時不如地利》
堅守,安守。秦數敗趙軍,趙軍固壁不戰《廉頗藺相如列傳》
3、形容詞:固執,頑固。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愚公移山》
堅固。 江山險固《赤壁之戰》
堅決,堅持。少年固強也《促織》
4 ...
1、第二人稱代詞, 一般作定語。例句:某所,而母立於茲。
2、副詞,譯為就、才。例句:然則何時而樂耶?
3、並列關係,一般不譯。例句:泉香而酒洌。
4、遞進關係,譯為並且或而且。例句: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5、承接關係,譯為就、接著或不譯。例句:溫故而知新。
6、轉折關係,譯為但是或 ...
“引”字為左右結構,在文言文中有3種詞性,分別如下:
一、動詞。
1、延長,伸長。如《三峽》中“常有高猿長嘯,屬引悽異。”
2、薦舉。如《史記·魏其武安侯傳》中“兩人相為引重,其遊如父子然。”
二、量詞。
長度單位,古代以十丈為一引。
三、名詞。
序言,如《滕王閣序》中“敢竭鄙 ...
1、第二人稱代詞, 一般作定語。 例句:某所,而母立於茲。
2 . 副詞,譯為就、才。例句:然則何時而樂耶。
3、表示遞進關係,可譯為並且或而且。例句: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4、表示承接關係,可譯為就、接著,或不譯。例句:故舍汝而旅食京師,以求斗斛之祿。
5、表示轉折關係,可譯為但是或卻 ...
“以”字在文言文中有多種用法,如下:
一、作動詞,譯為“認為、以為”。
二、介詞,相當於“用”。
三、介詞,相當於“把、拿”。
四、介詞,可譯成“因、因為”。有時與“是”連用為“是以”或“以是”,可理解為“因此”。
五、介詞,可譯為“憑藉”。
六、介詞,相當於“從、由”。
七、 ...
斯:這,這個,這裡,斯人,斯時,以至於斯。斯:乃,就,有備斯可以無患。斯:劈,墓門有棘,斧以斯之。斯:同廝,卑賤。斯:同澌,盡。斯:連詞,那麼,就,理安,斯得人也。斯:句中句末語氣詞,哀我人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