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中為的所有意思
文言文中為的意思
文言文中為的意思:做;幹;發明;製造;製作;作為;當作;成為;變成等。現今文言文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書面語言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時期的口語為基礎而形成的書面語言。春秋戰國時期,用於記載文字的物品還未被髮明,記載文字用的是竹簡、絲綢等物。隨著歷史變遷,口語的演變,文言文和口語的差別逐漸擴大,“文言文”成了讀書人的專用。文言文是相對現今新文化運動之後白話文來講的,古代並無文言文這一說法。
文言文中為的意思全部
一、動詞。
1、有“做”“作為”“充當”“變成”“成為”等義。
2、以為,認為。
3、判斷詞,是。
二、介詞。
1、表被動,有時跟"所"結合,構成"為所",譯為“被”。
2、介紹原因或目的。譯為“為了”、“由於”、“因為”。
3、表替代。譯為“給”、“替”。
4、表物件。譯為“對”、“向”。
5、表示動作、行為的時間。可譯為“當”、“等到”。
文言文中為的所有意思
1、成為,變成。例如此何遽不為福乎?
2、做。例為之,則難者亦易矣。
3、作為,當作。例如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為意,傳一鄉秀才觀之。
4、是。例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5、以為,認為。例如孰為汝多知乎!
6、被。例如週年處少時,兇強俠氣,為鄉里所患。
7、句末語氣詞,表示疑問或反詰。例如夫子何命焉為?
8、指心理活動。例如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
9、有。例如獨其為文猶可識曰花山。
文言文中之所有的意思
“之”的用法:
1、用作指示代詞 ;
2、用作第三人稱代詞 ;
3、字用作動詞,意為“往,到哪裡去” ;
4、“之”字用作助詞,可以分為下面三種: “之”用作結構助詞,相當於“的”、“之”字用於主語和謂語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 “之”字在句子中只起調節音節的作用,無實義。
“之”的用 ...
文言文中為是什麼意思
介詞:
1、表被動,相當於“被”,常和“所”組合;
2、表動作行為的替代,相當於給,替;
3、表動作行為的物件,相當於對,向;
4、表動作行為的原因,相當於因為,由於;
5、表動作行為的目的,相當於“為了”。
助詞:用於句尾,表疑問語氣,前面一般有疑問代詞呼應。 ...
之字為字在文言文中的多種意思
之在文言文的用法及含義:
1、做代詞:一般情況下表示第三人稱的人、事、物,也表復指。
2、做助詞:結構助詞,相當於的;語氣助詞,調節音節,無意義;放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賓語前置的標誌。
3、做動詞:到、往。
為在文言文中的用法及含義:
1、做介詞:給、對。
2、做動詞:做 ...
故在文言文中有什麼意思
1、原因、緣故:既克,公問其故.——《左傳·莊公十年》
2、事情:昭伯問家故,盡對.——《左傳·昭公二十五年》
3、意外或不幸的事變:鄉園多故,不能不動客子之愁.——明· 宗臣《報劉一丈書》
4、舊識、舊交:君安與項伯有故?——《史記·項羽本紀》
5、舊的事物: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
短在文言文中是什麼意思
1、與“長”相對。《垓下之戰》:“乃令騎皆下馬步行,持短兵接戰。”《蘭亭集序》:“況修短隨化,終期於盡。”
2、不足;欠缺。屈原《卜居》:“失尺有所短,寸有所長。”《馮婉貞》:“西人長火器而短技擊。”
3、詆譭。《屈原列傳》:“令尹子蘭聞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於頃襄王。” ...
文言文中因的意思是什麼
1、因襲,遵循。
2、接續。
3、依照。
4、順應。
5、原因,機會。
6、介紹動作行為發生的原因。
7、介紹動作行為的依據。
8、介紹動作行為的物件。
9、介紹動作行為發生的條件。
10、就,於是。
11、因為。 ...
恬在文言文中是什麼意思
1、 同本義,表示心境的安靜,平靜:恬波、恬和、恬忽、恬夷、恬安、恬瀾等;
2、 安逸,舒適:恬臥、恬愉、恬泰、恬逸、恬熙、恬樂、恬嬉、恬娛、恬寂等;
3、 通“甜” : 恬言柔舌、恬美、恬脆、恬酒等;
4、 泰然:恬退、恬不知怪、恬不知羞、恬不知愧、恬不為怪、恬如、恬不為意、恬而等;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