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文言文中的自稱愛稱敬稱有哪些

文言文中的自稱愛稱敬稱有哪些

  1、【直稱姓名】

  大致有三種情況:自稱姓名或名、用於介紹或作傳、稱所厭惡、所輕視的人。

  2、【稱字】

  古人幼時命名,成年(男20歲、女15歲)取字,字和名有意義上的聯絡。字是為了便於他人稱謂,對平輩或尊輩稱字出於禮貌和尊敬。

  3、【稱號】

  號又叫別號、表號。名、字與號的根本區別是:前者由父親或尊長取定,後者由自己取定。號,一般只用於自稱,以顯示某種志趣或抒發某種情感;對人稱號也是一種敬稱。

  4、【稱諡號】

  古代王侯將相、高階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後被追加的稱號叫諡號。

  5、【稱齋名】

  指用齋號或室號來稱呼。如南宋詩人楊萬里的齋名為誠齋,人們稱其為楊誠齋。

  6、【稱籍貫】

  如唐代詩人孟浩然是襄陽人,故而人稱孟襄陽;張九齡是曲江人,故而人稱張曲江。

  7、【稱郡望】

  韓愈雖系河內河陽(今河南孟縣)人,但因昌黎(今遼寧義縣)韓氏為唐代望族,故韓愈常以“昌黎韓愈”自稱,世人遂稱其為韓昌黎。

  8、【稱官名】

  如“孫討虜聰明仁惠”,“孫討虜”即孫權,因他曾被授討虜將軍的官職,故稱。

  9、【稱爵名】

  《訓儉示康》“近世寇萊公豪侈冠一時”,寇準的爵號是萊國公,萊公是省稱。

  10、【稱官地】

  指用任官之地的地名來稱呼。

  11、【兼稱】

  如《遊褒禪山記》“四人者,廬陵蕭君圭君玉,長樂王回深父,餘弟安國平父、安上純父”,前兩人兼稱籍貫、姓名及字,後兩人先寫與作者關係,再稱名和字。

  12、【謙稱】

  表示謙遜的態度,用於自稱。

  13、【敬稱】

  表示尊敬客氣的態度,也叫“尊稱”。

  14、【賤稱】

  表示輕慢斥罵的態度。如《荊軻刺秦王》“今往而不反者,豎子也”。《毛遂自薦》“白起,小豎子耳”。《鴻門宴》“豎子不足與謀!”《孔雀東南飛》“小子無所畏,何敢助婦語!”。

  15、稱呼對方的:

  令尊——尊稱對方的父親;令嬡——尊稱對方的女兒;令堂——尊稱對方的母親;

  令親——尊稱對方的親戚;令郎——尊稱對方的兒子;令高足——尊稱對方的學生。

  妻父稱——丈人、岳父、泰山。別人家庭稱——府上、尊府。

  父去世稱——先父、先嚴、先考。母去世稱——先母、先慈、先妣。

  同輩去世稱——亡兄、亡弟、亡妹、亡妻。

  16、稱呼自己的:

  家父——謙辭,對人稱自己的父親;家母——謙辭,對人稱自己的母親。

  家兄——謙辭,對人稱自己的哥哥;自己家庭稱——寒舍。

  17、尊稱:也叫敬稱,是對對方表示尊敬的稱呼。針對不同的物件,稱呼可有多種。稱呼帝王時,一般有“陛下、大王、王、上、君、天子、萬乘、聖主、主上、元首、九重天”等等。對一般人,則有“公、君、足下、子、先生、夫子、丈人、閣下、長者、臺端、孺人、大人、兄臺”等等至於古代對對方的父親稱令尊、尊公、尊大人。

  18、對對方母親稱令堂、太君,對對方的妻子稱令正,對對方妻父稱泰山、冰翁,對對方兄弟稱昆仲、崑玉、令兄(弟),對對方的兒子稱令郎、令嗣、哲嗣、少君、公子,對對方的女兒稱千金、玉女、令愛等等,因多見於口語。

文言文中謂的意思有哪些

  文言文中的“謂”的意思及舉例如下:

  1、告訴:例如出自《戰國策·趙策》的“太后明謂左右”;

  2、說:例如出自《史記·項羽本紀》的“請往謂項伯,言沛公不敢背項王也”;

  3、稱為:例如出自《論文》的“謂之文也”;

  4、評論:例如出自《論文》的”子謂子賤“;

  5、認為,以為:例如出自《三國志·諸葛亮傳》的”謂為信然“;

  6、意料:例如出自《唐語林》的”不謂嚴挺之乃有此兒也“;

  7、援助:例如出自《晏子春秋》的”故節於身,謂

文言文中患的意思有哪些

  1、擔憂,憂慮。《商君書錯法》中,“地誠任,不患無才。”意思是土地真正被利用,不用擔心缺少有才幹的人。

  2、憂患,災禍。《韓非子內儲說下》中,“苟成其私利,不顧國患。”意思是隻在乎自己的利益,不在乎國家的災禍。

  3、疾病。柳宗元《愈膏肓賦》中,“愈膏肓之患難。”愈有很嚴重的禍患。

  4、得某種病。《晉書桓石虔傳》中,“時有患瘧疾者。”當時有得瘧疾病的人。


文言文中對女子敬稱哪幾個

  文言文中對女子的敬稱如下:   1、佼人:美好的意思,指美人;   2、嬋娟:色態美好的意思,後用來指美女;   3、千金:舊稱別人的女兒,含有尊貴之意;   4、嬌娃:也作嬌娘,指美麗的少女;   5、花魁:百花的魁首,舊時指有名的妓女;   6、麗人:光彩煥發,美麗,指美貌的女子;   7、佳人:燕趙 ...

文言文中本的用法哪些

  1、作名詞,意為草木的根;   2、作名詞,意為樹木的幹;   3、作名詞,意為根本、基礎;   4、作名詞,指農業;   5、作名詞,意為本源、根源;   6、作名詞,意為版本、底本;   7、作名詞,意為臣下給皇帝的奏章或書信;   8、作名詞,意為本錢;   9、作動詞,意為依照、依據;   10、 ...

文言文中表示我的哪些

  文言文中表示我的有:鄙人、敝人、不肖、不才、老子、某、依、僕、乃公、人家、我等、我、 我們、我輩、我依、吾、吾們、吾濟、吾輩、吾曹、小生、小人、小子、小可、小的、餘、予、在下、灑家、咱、朕、寡人、孤、奴才、臣等。 ...

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哪些

  文言特殊句式一般分四類:判斷句、被動句、省略句、倒裝句,其中較難理解的是倒裝句。現代漢語習慣的常規語序,一般為“主—謂—賓”“定(狀)—中心詞”,即主語在謂語前,謂語在賓語前,修飾語在中心語前,但有時因修辭、強調等的需要語序會發生變化。   常見文言文特殊句式   一、判斷句   (l)陳勝者,陽城人也《 ...

文言文中與的意思哪些

  文言文中“與”的意思如下:   1、作動詞:賜予;結交;參與。   示例:《史記》:“我持白璧一雙,欲獻項王,玉斗一雙,欲與亞父。”   2、作名詞:黨與,朋黨;盟國,友邦。   示例:《荀子》:“王奪之人,霸奪之與,疆奪之地。”   3、作介詞:跟,和;及;為,替。   示例:《戰國策》:“與臣而將四矣 ...

文言文中自的意思哪些

  文言文中自的意思有:   代詞,表示自己;副詞,表示親自;代詞,表示其;他的;副詞,表示原來;本來;副詞,表示自然;當然;介詞,表示從;由;介詞,表示在;自從;連詞,常與“自非”連用,相當於“除非”、“假如不是”;連詞,表示讓步,相當於“即使”;助詞,增音節,不譯。 ...

文言文中也的用法哪些

  虛詞“也”的用法:   1、同現代漢語“也”;   2、用在句末,表示判斷語氣;   3、用在句末,表示陳述或解釋語氣;   4、用在句中,表示語氣停頓;   5、用在句末,表示疑問語氣;   6、用在句中或句末,表示肯定、感嘆的語氣;   7、用在句末,表示反詰語氣;   8、用在句末,表示祈使語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