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之字用作指示代詞。如句子“之二蟲又何知”裡之表示“這”,意為這兩條魚又怎麼知道;
2、之用作第三人稱代詞。這種情況出現較多,在課文中屢見不鮮,主要表示他、她、它;
3、之字用作動詞,意為往,到什麼地方去;
4、之字用作助詞,可以分為三種,一為之用作結構助詞,相當於的。二為之字用於主語和謂語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三為之字在句子中只起調節音節的作用,無實義。
1、邊界上險要的地方。《隆中對》:“益州險塞,沃野千里。”
2、通“賽”。祭祀名。《漢書郊祀志》:“冬塞禱祠。”
3、通“簺”,一種賭博遊戲。杜甫《今夕行》:“咸陽客舍一事無,相與塞博,為歡娛。”
4、阻塞,堵塞。《愚公移山》:“懲北山之塞,出入之迂也。”
5、填塞,充滿。《黃生借書說》:“汗牛塞屋,富貴家之書。”
6、搪塞,應付。《促織》:“留待限期,以塞官責。”
1、情何以堪(qíng hé yǐ kān), 堪: 承受。 何以: 賓語前置,即以何。 意思: 感情又怎麼能承受這種打擊呢? 在不同的語境解釋略有不同。
2、詞目出自《世說新語》 原文為昔年種柳,依依漢南。今看搖落,悽愴江潭。樹猶如此,人何以堪。。也有作物猶如此,人何以堪。 出自元代王實甫的戲劇《西廂記》。
1、作動詞,有及,趕上,到的意思。例如《馮婉貞》:“便捷猛鷙終弗逮。”;
2、作動詞,有逮捕,捉拿的意思。例如《五人墓碑記》:“予猶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3、作介詞,有趁著,乘的意思。例如《左傳·定公四年》:“逮吳之未定,君其取分焉。”。 ...
1、出去和進來,進出某些地方。如“出入宮門。”就是進進出出宮門的意思。
2、差異。和什麼有出入,不一樣。如:“與書本所寫有出入。”意思是和書本上說的不一樣。
3、偏義複詞,根據上下文不同,可以是著重表示“出”,也可以著重表示“入”。如:“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其實就是防備其他人進入城內。 ...
其在文言文中有以下幾種意思:
一、用作代詞,又分幾種情況:
1、第三人稱代詞,可代人,代事物,有用在名詞之前,作領屬性定語,可譯為他的,它的;
2、第三人稱代詞,一般代人,用在動詞或形容詞之前,作主謂短語中的小主語,應譯為他,它;
3、活用為第一人稱,可用作定語或小主語,視句意譯為我的或我 ...
1、形容詞,詳盡;詳細。《論積貯疏》:“古之治天下,到纖至悉也。”
2、動詞,詳盡地表達。《柳毅傳》:“饗德懷恩,詞不悉心。”
3、動詞,瞭解,熟悉。《世說新語·德行》:“丈人不悉恭,恭作無人長物。”
4、動詞,盡,全部找出。《馮婉貞》:“悉吾全村之眾,精技擊者不過百人。”
5、副詞,全, ...
1、 單純;不復雜,如:
她的那間屋子多麼精緻,事務又簡單。老了幹不動時,我想謀這份差使。
我的經驗很簡單,很平常,一句話:不說謊,把心交給讀者。
2、 經歷、能力等平凡,如:
朝鮮 人,志願軍,這都不簡單啊。
你真是好樣的,一口氣能在水裡憋那麼長的時間,真不簡單。
3、 疏略草率 ...
1、 掉進,墜入,沉下:陷落、陷溺、陷於、陷入;
2、 為捉野獸而挖的坑:陷坑、陷阱;
3、 凹進:雙眼深陷;
4、 設計害人:陷害、誣陷、陷人於罪;例句:他誣陷別人偷拿了他的東西。
5、 攻破,佔領:失陷、淪陷;
6、 缺點,短處:缺陷。 ...
1、本義:慢步走。如:故其疾如風,其徐如林。出自《孫子·軍爭》
2、本義:散開。如:執徐之歲,歲早旱,晚水。出自《淮南子》
3、本義:緩慢。如:徐而察之。出自宋· 蘇軾《石鐘山記》
4、本義:安閒的樣子。如:宜為人主,安徐而重固。出自《國語》
5、本義:全,都,通“俱”。如:魯人徐傷,歸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