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旗袍是哪個民族的傳統服裝

旗袍是哪個民族的傳統服裝

  旗袍是滿族的傳統服飾,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至四十年代,旗袍的流行達到了頂峰,它不再是傳統的滿洲服飾,而是徹底改良為一種凸顯女性窈窕曲線的服飾。

  旗袍形成於上個世紀20年代,有部分學者認為其源頭可以追溯到先秦兩漢時代的深衣,在20年代之後成為最普遍的女子服裝,它於1929年被確定為國家禮服之一。

極具民族特色的拉祜族傳統服裝

  從古代起,人們就對自己的服裝有較高的要求,平民百姓的粗衣麻布,帝王之家的龍鳳呈祥,不同的服裝象徵著不同的身份。我國的民族服裝也有各自的民族特色。那麼,你想知道拉祜族的服裝文化嗎?就跟著小編一起了解拉祜族文化吧!

  拉祜族是雲南特有民族,主要分佈在雲南省南部的瀾滄、孟連、雙江、勐海、西盟等縣,人口約434000人。拉祜族先民屬於古代羌人系統。

  民族簡介

  拉祜族信仰大乘佛教和基督教。語言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由於同漢族、傣族交往密切,多能兼用漢語和傣語,過去部分拉祜族曾使用過西方傳教士創制的拉丁字母形式的文字。1957年在原有的基礎上創制了拼音文字。拉祜族地區屬於亞熱帶山區,以農業為主,除種植糧食以外,還大力種植甘蔗、茶葉、咖啡、橡膠。

  拉祜族傳統節日有拉祜年,也有擴塔節(即春節)、火把節、月亮節和嘗新節等節日。其中最隆重的節日是過拉祜年。拉祜年除夕晚上舂粑粑,大粑粑象徵太陽和月亮,小粑粑象徵星星和五穀豐登,在農具上要放上一些粑粑,表示讓它們和主人一起分享節日的快樂。

  初一凌晨,全寨的年輕人都要背葫蘆或抬竹筒,到山泉去搶新水,然後便開始正式過年,喝酒唱歌。一般過年都由初一到初五;初九到十一為小年。

  小年的活動內容基本與大年相同。嘗新節男女分別在稻田和包穀地裡選一些顆粒飽滿、成熟較早的稻穗和包穀做新米飯,並以鮮菜瓜果、殺豬煮酒,邀舅舅、叔伯和親友共同聚餐。拉祜族中的苦聰人在狩獵時,習慣將獵獲的獸頭獎給第一槍射中者,前腿獎給發現獵物的人,剩下的肉,人均一份。

  拉祜族青年男女婚戀和社交比較自由。

  婚嫁的當天,男女雙方都要殺豬,男方要把豬頭送到女方家,然後破成兩半,一半仍要帶回;女方家的豬頭也是如此,以表示骨肉至親、“新婚和合”。拉祜族婚姻為一夫一妻制。有到妻方居住3年的習俗。夫婦不睦,可請人出證,燒斷絲線,即可離異。

  服飾介紹

  拉祜族男子身穿淺色右衽交領長袍和長褲,喜歡佩刀,繫腰帶,腳穿布鞋,頭戴包頭,長袍兩側有較高的開衩,領口衣襟等處用深色布條鑲邊,包頭用白紅黑等各色布條交織纏成。

  拉祜族婦女服裝具有青藏高原婦女服裝的特點,穿的是黑布長衫,長至膝下,兩側開衩且開衩較高,立領右襟,綴有銀泡裝飾,喜歡用紅色或白色花邊鑲綴在袖口、襟邊,顯得光豔美麗。下穿長褲。西雙版納有的婦女剃光頭,包黑包頭巾,戴大耳環,胸前佩掛“普巴”(大銀牌)。

  瀾滄茨竹河、雙江勐庫、滄源、耿馬等地穿長衣、長褲的拉祜族婦女,普遍束腰帶;腰帶多用紅、綠、黃色布製作;腿上配有腳統,用青藍布製成,長約一尺,上有精緻的幾何圖案裝飾。衣服飾品拉祜女性都較注重衣服上的飾品。

  最初的服飾較為簡單,只在衣服的斜開襟、手袖邊、背肩等處,用紅、白、黃小塊包布鑲邊。隨著手工業的發展,用白銀製作的各種服飾製品,倍受拉祜婦女喜愛。主要有銀泡、銀吊子、銀鈕釦、銀手鐲、銀項圈、銀耳環等。

  每逢喜慶日子,拉祜女性特別是青年婦女,都要身著用銀製品裝飾的盛裝,帶上耳墜耳環,脖系項圈,頭纏包頭聚集在一起,這時到處是銀光閃爍,美麗動人的景象。同時,銀飾品也是拉祜青年男女互贈的信物。

  “背袋”飾品“背袋”既是拉祜族的生產生活用品,以是男女共同喜愛的服飾之一。無論走到哪裡,拉祜人都挎一個背袋,裝上生產、生活必需品。拉祜背袋的裝飾,有的用小塊花色布組成幾何圖案,有的用銀泡或絨絲線製作,色彩鮮豔,美觀大方,多數由美麗的拉祜女手工製作而成。

各民族傳統節日——朝鮮族節慶

  朝鮮節日與漢族基本相同。此外有三個家庭節日,即嬰兒誕生一週年,"回甲節"(六十大壽)、"回婚節"(結婚六十週年紀念日)。

  朝鮮族一向崇尚禮儀,注重節令。每逢年節和喜慶的日子,飲食更加講究,所有的菜餚和糕餅,都要用辣椒絲、雞蛋片、紫菜絲、綠蔥絲或松仁米、胡桃仁等加以點綴。

  除了傳統節日外,小兒週歲、結婚、老人六十大壽,都要大擺筵席,宴請賓客。屆時要先在餐桌上擺一隻煮熟的大公雞,公雞的嘴裡還要叼一隻紅辣椒。筵席的傳統菜點不僅花樣繁多,造型也要優美華麗,好多食品都要做成鳥獸形。所有禮儀筵席,以祝賀老人六十大壽的"花甲"席最為講究和隆重。


民族傳統節日——布依族節慶

  布依族崇拜祖先,主要信仰多神和自然崇拜,有的信仰天主教和基督教。傳統節日除春節、端午節、中秋節外,還有"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八"、"牛王節"等,最隆重的節日是農曆"六月六"。   1、過大年   民俗節慶入口網站    ...

民族傳統節日——布朗族節慶

  許多傳統節日大都與宗教活動有關。其中最具特色的節祭日有:年節、祭寨神、洗牛腳等。 1155815.com   1、年節   在農曆清明後十日左右,家家都要殺年豬,全寨要宰牛,婦女們做糯米粑粑;年節的當天,晚輩都必須向家族長拜年,並準備兩份糯米粑粑用芭蕉葉包好,每份上面放一對蠟燭、兩朵鮮花,其中一份糯米粑粑 ...

民族傳統節日——德昂族節慶

  德昂族民間傳統節日大都與佛教活動有關。如:潑水節、關門節、開門節、燒白柴等節日,都要敬佛。開門節時有寺廟的村寨要進行"格聽祭"(慶祝豐收,喜嘗新米之意),要從傣歷12月13日開始準備,有舂新米、煮新飯、做年糕等活動,並要選出兩塊年糕送入本寨的公房(專供全寨祭祀用的房屋),次日全寨開祭,要由 ...

民族傳統盛羌歷年

    羌歷年亦稱羌年節,羌語稱“日美吉”,意為吉祥歡樂的節日。也是羌民族一年一度慶豐收、話團圓的民族傳統盛會。其內涵與漢區之春節,藏區之藏曆年等民族節日相近。   羌人由“逐水草而居”,到“依山居之,壘石為室”,即由遊牧民族過渡到農耕民族後,按照古羌太陽十月曆和羌族“釋比”的鐵板算,推算出羌歷九月初一(即農 ...

碌曲民族傳統體育活動

  一、賽馬   藏區賽馬的產生在民間有三種說法。一說在很早以前,華熱部有英勇善戰的13兄弟,尤其是最小的弟弟更是聰明,在一次保衛本土安全的戰鬥中,他們率領華熱108個部落英勇衝殺,流盡了最後一滴血,後來,人們為了紀念他們的豐功偉績,每年舉行賽馬會,並取前13名給予獎勵,但給第13名特加1條哈達,以表示對小弟 ...

民族傳統節日——侗年習俗

  “侗年”,是侗族人民的傳統節日,也是經過政府有關部門認可的民族節日之一,時間在每年的農曆“冬至”前後。“侗年”,侗語是“吃冬”的意思,有的地方也叫“過侗年”。   “侗年”的來歷,目前學界認識不一,民間也有多種解釋。比較科學的說法是與農曆的“冬至”節有關。“冬至”是我國農曆節氣中的一個重要節氣,古代人們把 ...

民族傳統節日有哪些

  漢族的傳統節日舉例:春節、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清明節、重陽節、臘八節、七夕節等。   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舉例:蒙古族的那達慕、傣族的潑水節、傈僳族的刀杆節、彝族的火把節、白族的三月街、哈尼族的扎勒特、藏族的酥油花燈節、景頗族的目腦縱歌、拉祜族的月亮節、苗族的花山節等。   民族傳統節日簡介:傳統節日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