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啖荔枝三百顆下一句
日啖荔枝三百顆下一句
1、下一句是不辭長作嶺南人。
出自《惠州一絕》/《食荔枝》
——作者:蘇軾宋
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2、釋義:羅浮山下四季都是春天,枇杷和黃梅天天都有新鮮的。如果每天吃三百顆荔枝,我願意永遠都做嶺南的人。
3、作者介紹:蘇軾(1037年1月8日,一說1036年12月19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
日啖荔枝三百顆下一句是啥
日啖荔枝三百顆的下一句是,不辭長作嶺南人。日啖荔枝三百顆的出自蘇軾的惠州一絕,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全詩意思是:每天吃上荔枝三百顆,情願長期做嶺南人,原本說嶺南的荔枝甘美,傳達出人們喜愛之情。
日啖荔枝三百顆下一句
1、下一句是不辭長作嶺南人。
出自《惠州一絕 》/ 《食荔枝》
——作者:蘇軾 宋
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2、釋義:羅浮山下四季都是春天,枇杷和黃梅天天都有新鮮的。如果每天吃三百顆荔枝,我願意永遠都做嶺南的人。
3、作者介紹:蘇軾(1037年1月8日,一說1036年12月19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
日啖荔枝三百顆的下一句是
不辭長做嶺南人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選自蘇軾《惠州一絕》。原詩是:
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黃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妨長作嶺南人。
意思是:每天吃上荔枝三百顆,情願長期做嶺南人,意在說嶺南的荔枝甘美,傳達出人們喜愛之情。 ...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意思
1、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意思:如果每天吃三百顆荔枝,我願意永遠都做嶺南的人。原本說嶺南的荔枝甘美,傳達出人們喜愛之情。
2、原文:浮山下四時春,盧橘黃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妨長作嶺南人。
3、譯文:羅浮山下四季都是春天,枇杷和黃梅天天都有新鮮的。如果每天吃三百顆荔枝,我願意永遠都做 ...
日啖荔枝三百啖是什麼時候寫的
日啖荔枝三百啖是蘇東坡於宋哲宗紹聖元年寫的,但是他被人告以“譏斥先朝”的罪名被貶嶺南,“不得籤書公事”。於是,東坡先生流連風景,體察風物,對嶺南產生了深深的熱愛之情,連在嶺南地區極為平常的荔枝都愛得那樣執著。寫作背景:蘇東坡因仕途坎坷曾經想避世遁俗,又因戀戀不忘國運民生終於沒能做到歸隱山林。在嶺南時,東坡 ...
此地無銀三百兩下一句
隔壁王二不曾偷。此地無銀三百兩是一個漢語成語,比喻想要把事情隱瞞掩飾,結果反而暴露。出自民間故事,傳說古代某人將銀子埋在地裡;怕人知道;就在上面豎一塊木板;寫道:“此地無銀三百兩”。鄰里王二看見牌子;就把銀子偷走;也插了個牌子;上面寫:“隔壁王二不曾偷。”
近義詞:欲蓋彌彰、不打自招。
成語譯文: ...
熟讀唐詩三百首下一句
熟讀唐詩三百首下一句是不會做詩也會吟。這是孫洙對《唐詩三百首》的題詞,充分評價了唐詩三百首的意義和功用。透過背誦,變別人的為自己的,化知識為生命,其中有兩層意思:一是材料要精,不要泛。讀就要讀最好的三百首,最有代表性的三百首,而不是其他。二是要熟讀。三百首要反過來複過去的讀,讀到透讀到爛為止。 ...
此地無銀三百兩下一句
此地無銀三百兩下一句是:不打自招/自己哄自己/自欺欺人。此地無銀三百兩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cǐ dì wú yín sān bǎi liǎng,比喻想要把事情隱瞞掩飾,結果反而暴露。
此地無銀三百兩的故事:古時候,有個叫張三的人,他費了好大的勁兒,才積攢三百兩銀子,心裡很高興。但他總是怕別人偷去,就 ...
荔枝三百顆上句是什麼
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日啖荔枝三百顆”的典故為:蘇東坡於宋哲宗紹聖元年被人告以“譏斥先朝”的罪名被貶嶺南,“不得籤書公事”。於是,東坡先生流連風景,體察風物,對嶺南產生了深深的熱愛之情,連在嶺南地區極為平常的荔枝都愛得那樣執著。
寫作背景:
蘇東坡因仕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