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隨著2018年諾貝爾獎的出爐,至此獲得諾貝爾獎的日本人(包括日裔)共計27人,其中有3人在獲獎時已經取得外國國籍。
2、日本科學家頻頻摘得諾貝爾獎桂冠,野依良治、益川敏英、山中伸彌等名字被人反覆提起,日本的得獎頻次僅次於美國,進入21世紀以後,在自然科學領域以國別劃分的獲獎人數方面日本僅次於美國,居世界第二位,甚至把英國、德國、法國等科技強國都甩在了身後。
1、隨著2018年諾貝爾獎的出爐,至此獲得諾貝爾獎的日本人(包括日裔)共計27人,其中有3人在獲獎時已經取得外國國籍。
2、日本科學家頻頻摘得諾貝爾獎桂冠,野依良治、益川敏英、山中伸彌等名字被人反覆提起,日本的得獎頻次僅次於美國,進入21世紀以後,在自然科學領域以國別劃分的獲獎人數方面日本僅次於美國,居世界第二位,甚至把英國、德國、法國等科技強國都甩在了身後。
1、最早被提名諾貝爾獎的日本人,是北里柴三郎和野口英世。但1901年的生理學或醫學獎只單獨頒給埃米爾·阿道夫·馮·貝林,而忽略一同開發血清療法、主導抗毒素研究的北里,使得諾貝爾獎自始帶有歧視現象。
2、1926年的生理學或醫學獎頒給約翰尼斯·菲比格的錯誤學說,忽略世界最初人工誘發癌症的山極勝三郎、市川厚一。因評委主張“別讓黃種人太早獲獎”。如今,在大英百科全書介紹的“諾貝爾獎癌症研究”中,只提及山極的成就,菲比格被完全刪除。
3、1929年的化學獎忽略世界最初成功提取硫胺的鈴木梅太郎,因為鈴木論文的德文翻譯沒有標榜“世界首例”。
4、1951年至1963年間,有6人被提名物理學獎、化學獎。其後,1969年的物理學獎單獨頒給默裡·蓋爾曼,忽略共同提出蓋爾曼-西島關係的西島和彥。1996年的化學獎忽略世界最初預言C60分子存在的大澤映二,因為大澤論文沒有翻譯,評委不懂日文。因1998年發現中微子振盪被視為“必將獲獎”的戶冢洋二,終生沒有獲獎。
5、時至21世紀,諾貝爾獎仍多次遺漏日本人。由於日本科學實力被長期低估 ,造成許多日本人未被提名或失之交臂。
6、首次獲獎的日本人,出現於1949年。湯川秀樹的獲獎,鼓舞了戰敗後的日本國民的自信心。僅有大學畢業的民間企業技術員田中耕一在2002年的獲獎,引起了世界性的話題。
1、日本諾貝爾獎這麼多的原因:日本“全民讀書”風氣,讓諾獎獲得者受益終身。1981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福井謙一在《直言教育》中寫道:“在我的整個初中、高中時代,給我影響最大的是法布林的著作,《昆蟲記》、《阿維尼翁的動物》、《橄欖樹上的傘菌》...他於我可以稱為心靈之師,對我的人生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對所做事情的熱愛、個人探索精神、好奇心和社會責任感不僅是讀書學習研究的源動力,也是人們在工作中獲得成就感的終極原因。全社會都發自內心的嚮往文明、尊重文化、尊重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