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明代于謙的個人簡介

明代于謙的個人簡介

  1、于謙(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號節庵,官至少保,世稱於少保 ,漢族,浙江杭州府錢塘縣(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區)人。明代大臣、民族英雄。

  2、永樂十九年(1421年),于謙登進士第。宣德元年(1426年),以御史職隨明宣宗平定漢王朱高煦之亂,因嚴詞斥責朱高煦而受宣宗賞識。後巡撫河南、山西。宣德五年(1430年)又以兵部右侍郎巡撫河南、山西等地。明英宗時因入京覲見時不向權臣王振送禮,遭誣陷下獄,因兩省百姓、官吏乃至藩王力請而復任。土木之變後,英宗兵敗被俘,他力排南遷之議,堅請固守,升任兵部尚書。明代宗即位,整飭兵備,部署要害,親自督戰,率師二十二萬,列陣北京九門外,抵禦瓦剌大軍。瓦剌太師也先挾英宗逼和,他以“社稷為重,君為輕”,不許。也先無隙可乘,被迫釋放英宗。和議後,于謙仍積極備戰,挑選京軍精銳分十團營操練,又遣兵出關屯守,邊境得以安寧。當時朝務繁雜,于謙獨運徵調,合乎機宜。其號令明審,令行政達。他憂國忘身,口不言功,平素儉約,居所僅能遮蔽風雨。但因個性剛直,招致眾人忌恨。

明代于謙是一個怎樣的人

  1、明代于謙是一個怎樣的人:

  于謙少年立志,十二歲的時候,有個和尚驚奇於他的相貌,說:“這是將來救世的宰相呀。”十二歲時于謙即寫下明志詩《石灰吟》。永樂十九年(1421年)成為進士。宣德元年(1426年),漢王朱高煦在樂安州起兵謀叛,于謙隨宣宗朱瞻基親征。授御史,後官至兵部侍郎。

  正統十四年(1449年)秋,瓦剌也先大舉侵犯邊疆,宦官王振建議英宗親征。八月英宗在土木堡之變被瓦剌俘虜,京師震動。皇弟郕王朱祁鈺監國,將於謙擢為兵部尚書,全權負責籌劃京師防禦。當時朝廷中有些人主張向南遷都避敵,于謙挺身而出,駁斥了各種投降主義的論調,提出社稷為重,君為輕,堅持保衛北京,繼續抗敵。九月郕王即帝位,為明代宗。十月,也先挾持英宗破紫荊關威脅京師,于謙分遣諸將列陣九門迎敵,並親自督戰,擊斃也先弟孛羅及平章卯那孩,取得京師保衛戰的勝利。

  景泰元年(1450年),也先請求議和,同意歸還英宗。八月,明朝接回英宗,安置南宮,稱上皇。當時閩浙有葉宗留、鄧茂七,廣東有黃肅養分別叛亂,湖廣、廣西、貴州等地均有少數民族作亂,都被于謙平定。

  景泰八年,將軍石亨、宦官曹吉祥等,趁景帝病重,發兵擁立英宗復辟。英宗復位後,石亨和曹吉祥等誣陷於謙製造不軌言論,要另立太子,唆使科道官上奏。都御史蕭維禎審理案件,判定於謙犯謀逆罪,判處死刑。英宗以于謙對國家有功,不忍心殺他,徐有貞奏道:不殺于謙,此舉為無名遂以意欲謀逆罪處死,其子于冕充軍,發戍山西龍門,其妻張氏發戍山海關。《明史》載於謙“死之日,陰霾四合,天下冤之”,籍沒時家無餘資。錦衣衛發現于謙的正屋大鎖牢牢鎖著,裡面放著皇帝御賜的蟒衣、劍器,看了也忍不住落淚。成化年間,其子于冕獲赦,上疏為父平反,明憲宗親自審理,弘治二年(1489年),贈特進光祿大夫、柱國、太傅,諡“肅愍”。葬於杭州西湖三臺山麓,賜祠於其墓曰“旌功”。萬曆年間,明神宗改諡號“忠肅”。留有《於忠肅集》。後世尊于謙為民族英雄。

  2、 明代于謙的詩有哪些:

  (1)《詠石灰》 年代:明 作者:于謙

  千錘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

  粉身碎骨全不顧,要留清白在人間。

  (2)《嶽忠武王祠》 年代:明 作者:于謙

  匹馬南來渡浙河,汴城宮闕遠嵯峨。

  中興諸將誰降敵,負國奸臣主議和。

  黃葉古祠寒雨積,清山荒冢白雲多。

  如何一別朱仙鎮,不見將軍奏凱歌。

  (3)《荒村》 年代:明 作者:于謙

  村落甚荒涼,年年苦旱蝗。

  老翁傭納債,稚子賣輸糧。

  壁破風生屋,梁頹月墮床。

  那知牧民者,不肯報災傷。

  (4)《除夜宿太原寒甚》 年代:明 作者:于謙

  寄語天涯客,

  輕寒底用愁。

  春風來不遠,

  只在屋東頭。

  (5)《詠煤炭》年代:明 作者:于謙

  鑿開混沌得烏金,藏蓄陽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爐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賴生成力,鐵石猶存死後心。

  但願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

明代于謙的故事

  于謙是我國明代有名的清官,深得老百姓的愛戴,被尊敬地稱為“於青天”。

  于謙60歲壽辰那天,門口送禮的人絡繹不絕。于謙叮屬管家,一概不收壽禮。皇上因為于謙忠心報國,戰功卓著,派人送了一隻玉貓金座鐘。誰知管家根據于謙的叮屬把送禮的太監拒之門外。太監有點不高興了,就寫了“勞苦功高德望重,日夜辛勞勁不松。今日皇上把禮送,拒禮門外情不通。”四句話,叫管家送給於謙。于謙見了,在下面添了四句:“為國辦事心應忠,做官最怕常貪功。辛勞本是分內事,拒禮為開廉潔風。”太監見於謙這樣堅決,無話可說,回去向皇上覆命去了。不一會兒,于謙的同鄉好友,和于謙一起做官的鄭通也來送禮了,于謙又寫了四句話:“你我為官皆剛正,兩袖清風為黎民。壽日清茶促膝敘,勝於厚禮染俗塵。”鄭通見了十分敬佩,於是叫家人帶回禮物,自己進門與于謙敘談友情。


明代是一個怎樣的人

  于謙是明朝的一大能臣,主張抗戰,清正廉明,剛正不阿,有抱負,有膽識,有謀略,可惜最終還是因為奸人讒言,明英宗的疑心而被枉殺。于謙是明錢塘人,字廷益,號節庵。永樂進士,宣德初授御史,曾隨宣宗鎮壓漢王朱高煦之叛。出按江西,頌聲滿道。他憂國忘身,口不言功,自奉儉約,所居僅蔽風雨,但性固剛直,頗遭眾忌。天順元年英 ...

相聲表演藝術家:個人資料及其經歷

  于謙是郭德綱的老搭檔了,郭德綱說過一句很好笑的話:“喜歡我的,請把左手舉起來,喜歡于謙的,請把中指伸出來。”他們是著名的親密搭檔。本期戲劇文化將為你介紹郭德綱的親密搭檔,于謙的個人資料。   于謙,男,滿族,1969年1月24日出生於天津大港油田,祖籍陝西藍田縣馮家村,著名相聲演員,郭德綱的親密搭檔。   ...

明代是怎麼死的

  1、明代于謙是被明英宗報復殺害的。   2、于謙(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號節庵,漢族,浙江杭州府錢塘縣(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區)人。明朝名臣、民族英雄。   3、永樂十九年(1421年),于謙登進士第。宣德元年(1426年),以御史職隨明宣宗平定漢王朱高煦之亂,因嚴詞斥責朱高 ...

明朝個人簡介

  1、于謙明朝個人簡介:   于謙(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號節庵,官至少保,世稱於少保 ,漢族,浙江杭州府錢塘縣(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區)人。明代大臣、民族英雄。   永樂十九年(1421年),于謙登進士第。宣德元年(1426年),以御史職隨明宣宗平定漢王朱高煦之亂,因嚴詞斥責 ...

簡介及詩詞作品集

  1、于謙(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號節庵,官至少保,世稱於少保 ,漢族,浙江杭州府錢塘縣(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區)人。明代大臣、民族英雄。   2、永樂十九年(1421年),于謙登進士第。宣德元年(1426年),以御史職隨明宣宗平定漢王朱高煦之亂,因嚴詞斥責朱高煦而受宣宗賞識。 ...

大明朝簡介

  1、于謙(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號節庵,漢族,明朝名臣、民族英雄,祖籍考城[1] ,浙江杭州府錢塘縣(今浙江省杭州市)人。   2、永樂十九年(1421年),于謙登辛丑科進士,宣德初授御史,曾隨宣宗鎮壓漢王朱高煦之叛。平叛後,身為御史的于謙因數落朱高煦有功,被宣宗升任巡按江 ...

詩人簡介

  1、于謙(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號節庵,官至少保,世稱於少保 ,漢族,浙江杭州府錢塘縣(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區)人。明朝名臣、民族英雄。   2、永樂十九年(1421年),于謙登進士第。宣德元年(1426年),以御史職隨明宣宗平定漢王朱高煦之亂,因嚴詞斥責朱高煦而受宣宗賞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