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當時整個中國的年平均氣溫都比現在要低,夏天大旱與大澇相繼出現;
2、小冰期時代,不僅中國北方受到影響,就連江南,也因為氣溫的異常,出現了河面結冰的情形;
3、極度寒冷驟然加劇,糧食產量驟然下降;
4、旱災變得越來越頻繁,同時鼠疫也開始蔓延,波及華北數省的大鼠疫終於在山西爆發,明朝末年蔓延到了京畿地區;
5、小冰河期地球氣溫大幅度下降,使全球糧食大幅度減產,由此引發社會劇烈動盪,人口銳減。國外有學者認為小冰河時期是明朝滅亡的主要原因。
1、當時整個中國的年平均氣溫都比現在要低,夏天大旱與大澇相繼出現;
2、小冰期時代,不僅中國北方受到影響,就連江南,也因為氣溫的異常,出現了河面結冰的情形;
3、極度寒冷驟然加劇,糧食產量驟然下降;
4、旱災變得越來越頻繁,同時鼠疫也開始蔓延,波及華北數省的大鼠疫終於在山西爆發,明朝末年蔓延到了京畿地區;
5、小冰河期地球氣溫大幅度下降,使全球糧食大幅度減產,由此引發社會劇烈動盪,人口銳減。國外有學者認為小冰河時期是明朝滅亡的主要原因。
在如今的生活中,我們除了關注到我們的自身利益之外,還會關注到一些氣候的變化,而據瞭解,人類將要進入一個小冰河時期,那麼上一個小冰河時期是什麼時候呢?明朝小冰河時期有多冷?接下來就跟隨本期的民間故事一起來看看吧!
上個小冰河時期是什麼時候:明朝時期
明朝小冰河時期是指中國明朝末期出現了極冷的氣候災害。明朝晚期,當時整個中國的年平均氣溫都比現在要低,夏天大旱與大澇相繼出現,冬天則奇寒無比,不光河北,連上海、江蘇、福建、廣東等地都狂降暴雪。
“小冰河期”導致地球氣溫大幅度下降,使全球糧食大幅度減產,由此引發社會劇烈動盪,人口銳減。國外有學者認為小冰河時期是明朝滅亡的主要原因。
明末清初《閱世編》、《庸閒齋筆記》,以及《明史·五行志》、《清史稿·災異志》等等文獻中都提到了這種奇特氣象。
在中國古代,氣候異常常被歸咎君主失德,在西方則以宗教審判作為手段,在歐洲1570年(明隆慶四年)至1580年(明萬曆八年),是糧食危機與猶太人及獵巫活動最為猖獗的十年。同期的日本戰國則爆發大量民變,上杉謙信更12次於秋冬之際出兵關東搶糧。
明朝小冰河時期有多冷
綜合當時南北方誌的記載,明朝氣候災變的前兆可追溯至嘉靖前期,萬曆十三年(1585年)開始變得明顯,但時起時伏,1600年前後開始驟然加劇,崇禎一朝達到災變的高峰。
而到了後世的清朝初年,不僅中國北方受到影響,就連江南也因為氣溫的異常,出現了河面結冰的情形。當時的一位歷史學者談遷曾在著作中記載,1654(順治十一年)陽曆11月,吳江運河冰厚三尺多,而且從吳江一直凍到嘉興,要壯士鑿冰,每天才能前行3-4公里。陽曆11月南運河封凍,這在歷史上是少有的,可見順治年間,江南天氣的寒冷。另外,當時,也出現了長江結冰的記載。
就連氣候一向溫暖的珠江三角洲也遭遇了異常天氣,廣州等地頻繁遭遇降雪,並出現牲畜凍死的現象。
明朝小冰河期是中國歷史上第四次小冰河期。當時氣溫劇降,造成北方乾旱,糧食大量減產,形成幾十年的社會劇烈動盪和戰亂,長期的饑荒是造成戰亂無限制擴大的根本原因。前三次“小冰河期”中國人口銳減超過五分之四,明末最後一次人口只銳減一,得益於美洲傳來的抗旱高產作物土豆、玉米和紅薯救的命。而中外專家更指出,明朝滅亡後的1650-1700年間是整個小冰河時間中最寒冷的時期之一。
明朝的藩王有很大的權利,可以帶領軍隊,領取終身俸祿,以及在自己管轄的土地內可以擁有管理權。
明朝的藩王在永樂靖難之前,是有著很大權力的,他們有自己的王府和軍隊,每個王都有三個護衛,但值得注意的是這三個護衛不是指三個人。所謂護衛是一個總稱,護衛的人數從三千人到一萬九千人不等。按照這個規定,藩王所能擁有的軍力是九千人到伍萬七千人。
經濟上,藩王不僅終身有俸祿,而且待遇很優厚。歲祿單是米一項,即達5萬石,是正一品大臣的50倍。此外,還有冊封、宮室、婚姻、喪葬等費用,並給予廚役、齋郎、鋪陳等雜役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