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秦漢時,一里為415、8米;
清光緒時,一里為576米;
1929年至今,一里為500米。
一里,習慣指一市裡,即500米。裡,長度計量單位。1929年民國推行計量改革以來,一里特指一市裡,舊稱一華里。常用於計量路程、地理距離。
裡作為計量單位,源於中國古代的井田制,井田制被廢除之後,由面積單位演化為長度單位。
周秦漢時,一里為415、8米;
清光緒時,一里為576米;
1929年至今,一里為500米。
一里,習慣指一市裡,即500米。裡,長度計量單位。1929年民國推行計量改革以來,一里特指一市裡,舊稱一華里。常用於計量路程、地理距離。
裡作為計量單位,源於中國古代的井田制,井田制被廢除之後,由面積單位演化為長度單位。
古時候一丈等於10尺商代,一尺合今16、95cm,按這一尺度,人高約一丈左右,故有“丈夫”之稱; 周代,一尺合今23、1cm ; 秦時,一尺約23、1cm ; 漢時,一尺大約21、35cm到23、75cm ; 三國,一尺合今24、2cm ; 南朝,一尺約25、8cm ; 北魏,一尺合今30.9cm ; 隋代,一尺合今29、6cm ; 唐代,一尺合今30.7cm ; 宋元時,一尺合今31、68cm ; 明清時,木工一尺合今31、1cm,現在說的是三分之一米。
一米有大約兩手臂張開那麼長,國際上是巴黎地球子午線全長的四千萬分之一。1791年獲法國國會批准。為製造出米的量值基準器,在法國天文學家捷梁布林和密伸的領導下,於1792到1799年,對法國敦克爾克至西班牙的巴塞羅那進行了測量。
20世紀50年代,隨著同位素光譜光源的發展。發現了寬度很窄的氪-86同位素譜線,加上干涉技術的成功,人們終於找到了一種不易毀壞的自然標準,即以光波波長作為長度單位的自然基準。1960年第十一屆國際計量大會對米的定義作了如下更改:米的長度等於氪-86原子的2P和5d能級之間躍遷的輻射在真空中波長的1650763.73倍。這一自然基準,效能穩定,沒有變形問題,容易復現,而且具有很高的復現精度。我國於1963年也建立了氪-86同位素長度基準。米的定義更改後,國際米原器仍按原規定儲存在國際計量局。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70年代以來,對時間和光速的測定,都達到了很高的精確度。因此,1983年10月在巴黎召開的第十七屆國際計量大會上又通過了米的新定義:米是1/299792458秒的時間間隔內光在真空中行程的長度。這樣,基於光譜線波長的米的定義就被新的米定義所替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