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廠、西廠和錦衣衛是明代在刑部、都察院、大理寺這三個司法機關以外設定的直接聽命於皇帝,執掌“詔獄”的特務機構。
西廠的成員和東廠一樣都是由錦衣衛中選拔出來,憲宗欽定西廠所領緹騎的人數要比東廠多一倍,又把東廠與錦衣衛的職權包攬起來,它的職權比東廠和錦衣衛更大。而西廠的職務是偵查民臣的言行,並可以對疑犯進行拘留、用刑,西廠又把監獄以及法庭混為一體,而且可隨意逮捕朝中大臣,可不向皇帝奏請。
東廠、西廠和錦衣衛是明代在刑部、都察院、大理寺這三個司法機關以外設定的直接聽命於皇帝,執掌“詔獄”的特務機構。
西廠的成員和東廠一樣都是由錦衣衛中選拔出來,憲宗欽定西廠所領緹騎的人數要比東廠多一倍,又把東廠與錦衣衛的職權包攬起來,它的職權比東廠和錦衣衛更大。而西廠的職務是偵查民臣的言行,並可以對疑犯進行拘留、用刑,西廠又把監獄以及法庭混為一體,而且可隨意逮捕朝中大臣,可不向皇帝奏請。
東廠的發明者是明成祖朱棣。在發動“靖難之役”奪取了侄子的皇位後,朱棣的精神一直處在高度緊張中,朝廷中的很多大臣對新政權並不十分支援。為了鞏固政權,朱棣迫切需要一個強有力的專制機構,但他覺得設在宮外的錦衣衛使用起來並不是很方便,於是決定建立一個新的機構。在朱棣起兵的過程中,一些宦官和和尚出過很大力,所以在他心目中,還是覺得宦官比較可靠,而且他們身處皇宮,聯絡起來也比較方便。所以朱棣用它專門刺探臣民“謀逆妖言,大奸大惡”之事。
東廠權力在錦衣衛之上,只對皇帝負責,不經司法機關批准,可隨意監督緝拿臣民,從而開明朝宦官干政之端。
為了權力制衡,皇帝設西廠監督東廠,但最後錦衣衛淪為東廠附庸,西廠也沒發揮作用,整個明朝皇帝、內閣,宦官爭權,亂象頻出。
設立時間不同:東廠成立於明成祖朱棣時期,朱棣為監督錦衣衛活動,設立東緝事廠。西廠設立於明憲宗時期,明憲宗受到大太監汪直蠱惑增設西廠。
存在時間不同:東廠設立後到明朝滅亡一直存在,西廠存在時間很短,西廠成立後,濫殺無辜、作惡多端,遭到滿朝文武大臣極力反對,只存在幾個月時間就被撤銷。
權利大小不同:東廠初設時,與錦衣衛平級,經過後期發展變成東廠領導錦衣衛,形成上下級關係;西廠雖然存在時間短,但其成立初勢力極度擴張,一度統轄錦衣衛和東廠,在權利上西廠要大於東廠。
東廠:即東緝事廠,中國明代的特權監察機構、特務機關和秘密警察機關。明成祖於永樂十八年(1420年)設立東緝事廠(簡稱東廠),由親信宦官擔任首領。東廠是世界歷史上最早設立的國家特務情報機關,其分支機構遠達朝鮮半島。地點位於京師(今北京)東安門之北(一說東華門旁)。明中葉後期錦衣衛與東西廠並列,活動加強,常合稱為廠衛。東廠權力在錦衣衛之上,只對皇帝負責,不經司法機關批准,可隨意監督緝拿臣民,從而開明朝宦官干政之端。
西廠:即西緝事廠。明憲宗時為加強特務統治,於成化十三年(1477年)於東廠之外增設西廠,與東廠及錦衣衛合稱廠衛,用太監汪直為提督,其權力超過東廠,活動範圍自京師遍及各地。後因遭反對,被迫撤銷。武宗時宦官劉瑾專權,正德元年(1506年)復置,劉瑾被誅後,即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