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明朝總兵是什麼官

明朝總兵是什麼官

  1、總兵,官名。明初,鎮守邊區的統兵官有總兵和副總兵,無定員。總兵官本為差遣的名稱,無品級,遇有戰事,總兵佩將印出戰,結束繳還,後漸成常駐武官。

  2、14世紀-17世紀初明朝時期,總兵為無品級之武官官名,統轄兵士、編制定員、位階不固定,通常為公侯或地方都督兼任。清朝後,軍權歸為各省巡撫提督文官,而聽從巡撫提督之總兵武官改為正二品,視駐地,統轄兵員多寡相差甚多,大約一萬五千名至數百名之間。總兵相當於現在地方軍區司令。

明朝總兵是什麼官

  1、總兵,官名。明初,鎮守邊區的統兵官有總兵和副總兵,無定員。總兵官本為差遣的名稱,無品級,遇有戰事,總兵佩將印出戰,結束繳還,後漸成常駐武官。

  2、14世紀-17世紀初明朝時期,總兵為無品級之武官官名,統轄兵士、編制定員、位階不固定,通常為公侯或地方都督兼任。清朝後,軍權歸為各省巡撫提督文官,而聽從巡撫提督之總兵武官改為正二品,視駐地,統轄兵員多寡相差甚多,大約一萬五千名至數百名之間。總兵相當於現在地方軍區司令。

明朝總兵一般有多少兵力

  明朝時期總兵的兵力變化較大,總體是明初最多,中期最少,後期增加。具體情況如下:

  朱元璋統一中國時,總兵約有100萬,這是幾十年與蒙古及其他武裝力量殊死搏鬥後生存下來的一支鐵血軍團。到燕王朱棣上位時,將總兵數量增加到150萬,不僅平定北方,而且征討南方。此時的明軍從數量上和質量上都達到巔峰。

  明中期由於國家強盛日久,四方無有敢犯者,軍隊數量不斷減少,軍紀鬆弛,武備空虛,兵力不足70萬。統治者不擔心敵國外患,一心防備內變,兵力減少,增加特務,設立東廠,西廠及錦衣衛。土木堡戰役後,明軍人數達到歷史最低,全國兵力大約30萬。

  明朝後期軍隊建設有所加強,萬曆中期兵力達到90萬,但分佈比較集中,京師周圍30萬,遼東20萬,山西、河南北部、安徽北部共約20萬,其餘全國分佈。崇禎年間兵力下降至80萬,但戰鬥力大大提高,尤其是遼東軍團和京師軍團。


總兵大還是巡撫

  總兵要歸巡撫節制。   14世紀至17世紀初的明朝時期,總兵為無品級的武官官名,其統轄兵士、編制定員、位階皆無一定,通常為公侯或地方都督兼任。清朝之後,軍權歸為各省巡撫提督的文官,而聽從巡撫提督命令的總兵武官則改為正二品,視駐地,統轄兵員多寡相差甚多,大約於一萬五千名至數百名之間。 ...

明朝第一是誰

  張居正生於1525,死於1582,字叔大,號太嶽,湖北江陵人。嘉靖進士,隆慶元年入閣。穆宗死,他和宦官馮保合謀,逐高拱,代為首輔。萬曆初年,神宗年幼,國政大事都由他主持,前後當國十年,為人善謀,獨攬朝政,是明代最有權威的一個首輔,也是中國封建社會後期不可多得的政治家。當政期間,面對吏治敗壞、財政危機、賦役 ...

為什麼明朝帽有兩個長耳朵

  這是為了防止官員交頭接耳。   官員頭戴烏紗帽起源於東晉,但作為正式“官服”的一個組成部分,卻始於隋朝,興盛於唐朝。北宋趙匡胤登基後,為防止議事時朝臣交頭接耳,就下詔書改變烏紗帽的樣式:在烏紗帽的兩邊各加一個翅,這樣只要腦袋一動,軟翅就會顫動,皇上居高臨下,看得清清楚楚;並在烏紗帽上裝飾不同的花紋,以區別 ...

明朝的大有誰

  嚴嵩:字惟中,號勉庵、介溪等,漢族江右民系,江西新餘市分宜縣人,弘治十八年乙丑科進士。他是明朝著名的權臣,擅專國政達20年之久,累進吏部尚書,謹身殿大學士、少傅兼太子太師,少師、華蓋殿大學士。63歲拜相入閣。嚴嵩書法造詣深,擅長寫青詞。《明史》將嚴嵩列為明代六大奸臣之一;徐階:字子升,號少湖,漢族,明松江 ...

明朝侯爺是什麼

  西周春秋爵稱,可大致分為王、公、侯、伯、子、男六級。明朝侯爺指王爵與侯爵,是一種貴族爵位,不是官職。古代侯爺就是皇親國戚,與國同休的,而且侯和侯之間也不一樣的,文官在古代史很少封侯的。   職位的大小需要看有沒有官位,有官位的話就是實權侯爺,那就是見官大一級。秦漢朝《漢書·百官公卿表》中,自十級左庶長至十 ...

明朝的侯爺是幾品

  明朝的侯爺不是官位,而是爵位。爵位又稱封爵、世爵,原本是指諸侯獲封賜的封建等級,因此爵位本來是與封建制度密切相關的,但某些國家在封建制度沒落後,依然沿用爵位體系。爵是古代君主對貴戚功臣的封賜。   給事中品級雖低,權力很大,皇帝交給各個衙門辦理的工作由六科每五天登出一次,如果有脫拉或者辦事不力的,六科可以 ...

明朝武官都指揮吏等於現在什麼

  明朝的都指揮使是武官,相當於現在的省軍區司令員,管一省軍權。都揮使司相當於省軍區司令部。都指揮使下面是若干衛指揮使司。衛指揮使相當於現在的軍分割槽司令員。明朝一衛編制5500人。   指揮使,明朝的軍事指揮職務, 為衛所一級最高軍事長官,秩正三品。下轄指揮同知2人,指揮僉事4人等屬員。   明初太祖朱元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