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曆三大徵指明神宗萬曆,即1573年至1620年,年間,先後在明朝西北、西南邊疆和朝鮮展開的三次大規模軍事行動。分別為李成梁長子李如松平定蒙古人哱拜叛變的寧夏之役;李如松、麻貴抗擊日本豐臣秀吉政權入侵的朝鮮之役;以及李化龍平定苗疆土司楊應龍叛變的播州之役。這三場大戰鞏固了中華疆土,維護了明朝在東亞的主導地位。
三大徵:寧夏之役,播州之役,支援朝鮮抗擊日本侵略的朝鮮之役。
三大案:梃擊案,紅丸案,移宮案。
1、寧夏之役:即鎮壓哱拜之亂。哱拜原為蒙古族人,嘉靖年間降明,積功升都指揮。萬曆初為遊擊將軍,統標兵家丁千餘,專制寧夏,多蓄亡命。
2、播州之役:播州位於四川、貴州、湖北間,山川險要,廣袤千里。自唐楊端之後,楊氏世代統治此地,接受中央皇朝任命。二十八年,徵兵大集,二月,在總督李化龍指揮下,明軍分兵八路進發。六月,明軍入城,播州平。
3、朝鮮之役:即援朝逐倭(日本)之戰。萬曆二十年,掌握日本大權的豐臣秀吉命加藤清正、小西行長率軍從對馬攻佔朝鮮釜山,又渡臨津江,進逼王京(今漢城)。
首先在於人和。日本水軍有著一個被稱為“海賊大名”的將領,此人名叫九鬼嘉隆,但是他在和明朝的戰爭中卻遇到了世界海戰史上的一個天才將領李舜臣,此人當時任職朝鮮全羅道水軍節度使,李舜臣指揮著曾被擊潰又重組的水軍破壞了豐臣秀吉“水陸並進”的企圖。還有祖承訓、李如松等身經百戰的將領,可以說援朝之戰能贏多有賴於這些善於打仗的優秀將領們。其次是地利。日軍進攻過程中其實補給是十分困難的,值得一提的是,天皇禁止使用有關車輪的東西,在戰場上得力的火炮沒有合適的運載工具,日軍對火炮的運用一無所知。因此,明軍的火炮成為了無往而不
萬曆三大徵指明神宗萬曆,即1573年至1620年年間,先後在明朝西北、西南邊疆和朝鮮展開的三次大規模軍事行動。分別為李如松平定蒙古人哱拜叛變的寧夏之役;李如松、麻貴抗擊日本豐臣秀吉政權入侵的朝鮮之役;以及李化龍平定苗疆土司楊應龍叛變的播州之役。這三場大戰鞏固了中華疆土,維護了明朝在東亞的主導地位。 ...
明朝萬曆皇帝的父親是隆慶皇帝穆宗朱載垕,穆宗共在位6年時間,其盛年即位,正是生命旺盛的年齡,然而,穆宗沉迷春藥,服藥後亢奮不能自制,陽具晝夜勃起,只能臨幸美女宣洩,無法理會朝裡政事。大明隆慶六年(1572年)四月二十五日春天,皇帝病危,召高拱、張居正及高儀三人為顧命大臣。第二天,死於乾清宮。 ...
明朝萬曆沒有名為張聰的宰相。
萬曆年間宰相有:
1、張四維,萬曆十年六月進,十一年四月丁憂。
2、申時行,萬曆十一年四月進,十九年九月致仕。
3、王家屏,萬曆十九年九月進,二十年三月致仕。
4、趙志,萬曆二十年三月進,二十一年正月降。
5、王錫爵,萬曆二十一年正月進,二十二年五月致 ...
1、萬曆(1573年-1620年七月),是明神宗朱翊鈞的年號,明朝使用此年號共48年,為明朝所使用時間最長的年號。
2、明神宗在位前十年,由於年幼,由母親李太后代為聽政,太后則將一切軍政大事交由張居正主持裁決,實行了一條鞭法等一系列改革措施,社會經濟持續發展,對外軍事也接連獲勝,朝廷呈現中興氣象,史稱 ...
劉鴻訓,錢龍錫,錢士升,錢士晉,成基命,何如寵,錢象坤,徐光啟,文震孟,楊嗣昌,吳甡,孔貞運,黃士俊,薛國觀,易應昌。
劉鴻訓:歷官編修、右中允、左諭德。天啟中起為少詹事。
錢象坤:天啟中歷官禮右侍郎兼太子賓客。因告罪魏忠賢落職。崇禎時,官禮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入閣輔政。後被周延儒所惡,辭官。
...
朱翊鈞,朱翊鈞在位初之十年,內閣首輔張居正主持政務,實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社會經濟有很大的發展,人民生活也有所提高。親政後,勵精圖治、生活節儉,有勤勉明君之風範,開創了“萬曆中興”局面。期間主持了著名的“萬曆三大徵”,鞏固了漢家疆土。執政後期荒於政事,使大明王朝逐漸走向衰亡。 ...
萬曆(1573年9月4日-1620年8月18日)是明神宗朱翊鈞的年號,明朝使用此年號共48年,為明朝所使用時間最長的年號。萬曆前期,張居正主導實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社會經濟持續發展,對外軍事也接連獲勝,朝廷呈現中興氣象,史稱萬曆中興。萬曆元年(1573年)以“僰人拒稅”理由,派總兵劉顯帶領14萬大軍討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