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興祖,明初軍事將領,蔡國公張德勝養子,巢人。本汪姓。德勝既沒,子宣幼,以興祖嗣職,從破安慶,克江州,拔蘄、黃,取南昌。從援安豐,大敗張士誠兵。鄱陽之戰,與廖永忠等以六舟深入。又邀擊陳友諒於涇江口。功最,擢湖廣行省參政。從平武昌,遂克廬州,略地至通州而還。進大都督府僉事。從徐達取淮東,下浙西。進同知大都督府事。大軍北征,別將衛軍由徐州克沂、青、東平,乘勝至東阿,降元參政陳璧及所部五萬餘人。孔子五十六世孫衍聖公希學帥曲阜知縣希舉、鄒縣主簿孟思諒等迎謁于軍門,興祖禮之。兗東州縣聞風皆下,遂取濟寧、濟南。
被蔣英斬首而死,在初入浙江的戰役裡,胡大海招降了一支苗族軍隊,中有蔣英、李福等人,胡大海喜歡他們的驍勇善戰,留置麾下,但這幾個人都不是真心降服,時時密謀叛亂,由於胡大海平時對他們誠心相待,又十分猶豫,李福鼓動說胡參政雖然待我們十分優厚,但既要做大事,又怎麼能顧及私恩於是他們設下了一個圈套。一天清晨,蔣英到衙署裡邀請胡大海到八詠樓下觀看射箭,大家相擁而出,大海正要上馬,蔣英黨羽中一個叫鍾矮子的人攔馬跪下,佯裝哭訴說蔣英等要殺我,轉移胡大海視線,大海未及作答,轉身回望蔣英,蔣英突然從袖中抽出鐵椎,是朝鐘矮子,其實是朝胡大海砸去,正中其首,大海倒地後又被蔣英提刀斷首,跨於馬上,一代名將就這樣慘烈的死了。
自古以來,一國的建立總是少不了人才的誕生和一些人的犧牲。明朝,朱元璋從一代布衣到一國皇帝,這其間的艱險和歷程也是跌宕起伏的,但他能稱帝與他本身的雄才大略、慧眼識珠是分不開的,他要發現人才,善用文臣武將,才能更好的建國,治國。就讓民族文化帶你看一看明朝開國功臣以及他們的排名吧。
1、徐達
徐達(1332-1385年),字天德,濠州鍾離(今安徽鳳陽市)人,明朝開國軍事統帥,淮西二十四將之一。
出身農家元朝末年,徐達參加了朱元璋領導的起義軍。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大敗陳友諒。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朱元璋封為左相國。二十七年(1367年),率軍消滅張士誠地方割據勢力。同年,任徵虜大將軍,與副將軍常遇春一起揮師,北伐中原,先後攻佔了元大都、元上都,推翻元朝的統治。
洪武元年(1368年),攻入大都(今北京),滅亡元朝。以後,連年出兵打擊元朝殘餘勢力,至太傅、中書右丞相、參軍國事,兼太子少傅,封魏國公。為人謹慎,善於治軍,戎馬一生,建立了不朽的功勳。洪武十八年卒,追封中山王,諡號武寧,贈三世皆王爵,賜葬鐘山之陰,御製神道碑文。配享太廟,肖像功臣廟,為明朝開國第一功臣。
明朝建立後,徐達先後多次出兵打擊元朝殘餘勢力。至右丞相,封魏國公。徐達驍勇善戰,善於治軍,為大明王朝立下了赫赫戰功,為明朝第一。
徐達(1332—1385),字天德,濠州(今安徽鳳 陽)人。農家出身。元至正十三年(1353),參加朱元璋起義軍,與常遇春同稱才勇。十五年,隨朱元璋渡長江,克採石,下集慶(今南京)。十七年,率兵東 進,屢敗吳王張士誠軍。二十三年秋,在鄱陽湖大敗陳友諒。二十七年九月,攻陷平江(今蘇州)滅吳,俘張士誠及 ...
歷史上有著許多的朝代,朝代的替換更代也是十分常見的,許多的朝代更換都是少不了一些開國的老臣,這些功臣都是擁有著極大的貢獻,馬援是東漢的開國功臣。本期興平文化帶你去了解馬援。
馬援(前14年-49年),東漢開國功臣之一,漢族,陝西扶風茂陵人,因功累官伏波將軍,封新息侯。馬援的祖先是戰國時趙國名將趙奢。新 ...
賈復賈復,南陽郡冠軍縣人(今河南鄧縣西北),為東漢雲臺二十八將之一。他年輕時很好學,尤其擅長《尚書》,見解很獨特,以至於他的老師經常驚歎他的能力,私下裡對其他學生說:“賈復這個人容貌不凡,志氣又遠,並且勤奮好學,將來必是國家的棟樑。”可賈復真正讓世人認識的卻並不是他的學問,而是勇氣。
賈復畢業後當上 ...
劉邦的大將有:張良,樊噲,陳平,蕭何,周勃,曹參,韓信,盧綰,夏侯嬰。
劉邦的功臣有:平陽侯曹參,宣平侯張敖,絳侯周勃,舞陽侯樊噲,汝陰侯夏侯嬰,穎陰侯灌嬰,陽陵侯傅寬,信武侯靳歙,安國侯王陵,棘蒲侯陳武,清河侯王吸,廣平侯薛歐,汾陰侯周昌,陽都侯丁復,曲成侯蟲達等人。 ...
明朝共有81位開國功臣,因人數較多,列舉5位;
徐達:中國明朝開國軍事統帥,參加農民起義軍,因智勇超群,位在諸將之上,徐達長於謀略,治軍嚴整,戰功顯赫,名列功臣第一;
常遇春:中國明朝開國名將,字伯仁,安徽懷遠人;體貌奇偉,沉毅果敢,長臂善射,每戰必先,屢立戰功;明洪武二年七月,回師途中,暴病而卒 ...
明朝開國五虎將:徐達、湯和、常遇春、胡大海、沐英。
徐達,明朝開國軍事統領,開國功臣之首,淮西二十四將之一,民族英雄。湯和,明國開國功臣,軍事領將。常遇春,元末紅衛軍傑出將領,明朝開國名將。胡大海,明朝開國將領,長身鐵面,智力過人。沐英,明朝開國功臣,軍事將領。 ...
1、劉邦殺的開國功臣:楚王韓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燕王臧荼、韓王信、盧綰。
2、原因:統治必然有上下秩序,平等無法統治。劉邦出身卑微,容易被人看不起,做了皇帝后,當然不願承認別人與自己平等。居於高位的他,不能容忍大臣以提建議之由而實際上是不太尊重他,不讓臣下威脅到自己新建立的國家與君主。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