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三餉即遼餉、剿餉、練餉
遼餉,明末為籌充遼東軍餉、對付後金(清)而加派的田賦;
剿餉,明末為籌措鎮壓民變軍餉而加派的田賦;
練餉,明末以籌措練兵軍餉為名加派的田賦。
明末三餉即遼餉、剿餉、練餉
遼餉,明末為籌充遼東軍餉、對付後金(清)而加派的田賦;
剿餉,明末為籌措鎮壓民變軍餉而加派的田賦;
練餉,明末以籌措練兵軍餉為名加派的田賦。
三大徵:寧夏之役,播州之役,支援朝鮮抗擊日本侵略的朝鮮之役。
三大案:梃擊案,紅丸案,移宮案。
1、寧夏之役:即鎮壓哱拜之亂。哱拜原為蒙古族人,嘉靖年間降明,積功升都指揮。萬曆初為遊擊將軍,統標兵家丁千餘,專制寧夏,多蓄亡命。
2、播州之役:播州位於四川、貴州、湖北間,山川險要,廣袤千里。自唐楊端之後,楊氏世代統治此地,接受中央皇朝任命。二十八年,徵兵大集,二月,在總督李化龍指揮下,明軍分兵八路進發。六月,明軍入城,播州平。
3、朝鮮之役:即援朝逐倭(日本)之戰。萬曆二十年,掌握日本大權的豐臣秀吉命加藤清正、小西行長率軍從對馬攻佔朝鮮釜山,又渡臨津江,進逼王京(今漢城)。
大寒的時候,人們根據在這個時節動物的反應以及大自然的規劃,將它劃分成三個等分,每一個等份都對應著不同的情況,讓人們可以更加了解大寒在逐步的發生變化,讓人們可以根據自然環境的變化,做出相應的對策,也是一種智慧的體現。
大寒一候內容及含義解釋
《逸周書·時訓解》稱:“大寒之日,雞始乳。又五日,鷙鳥厲疾。又五日,澤腹堅。”"雞乳"的意思是雞開始哺育後代了。母雞下蛋需要一定的陽光,母雞卵巢需要光照紫外線的刺激,而且光照比較少的話,產蛋所需的維生素D等礦物質元素也會少。在大寒節氣之前,光照比較少,所以極少下蛋。大寒節氣開始,光照增加,母雞就可以下蛋繁衍了。這個就是大寒時候的剛開始,是陽光的增加。
大寒二候徵鳥厲疾
大寒的不同階段是不同的鳥類來表達自然的變化和特徵,"徵鳥"的另一個名字是"鷹隼",是一種比較兇猛的鳥。這種鳥可以叼著一小截樹枝,歷盡艱辛穿越太平洋。它的之所以要叼著樹枝,是因為中途累了可以把樹枝丟在海上然後立在上面休息,餓了可以直接捕捉魚來吃,最終得以成功穿越太平洋。因為大寒的天氣漸漸的變得寒冷,所以需要勇猛的鳥才能戰勝,大寒時節天氣更加寒冷,他要強悍搶奪更多食物抵禦寒冷。
大寒三候水澤腹堅
這個時候已經是大寒最寒冷的時候,很多的河流和湖水已經開始結冰,"水澤"指的的是湖水,"腹"指的是湖水中央"堅"是堅固的意思。到了大寒時節,湖面上的冰會結到湖中央,整個冰面變得非常堅固。所以這個時候基本上不會再用鳥類來比喻,因為天氣,會減少動物的活動和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