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宮,舊稱紫禁城,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是明清兩個朝代的皇宮,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儲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的宮殿型建築。故宮入選了世界文化遺產,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故宮,即在封建王朝統治結束的時候前王朝皇帝所居住工作的宮殿建築群,現多指北京故宮博物院。故宮始建於明永樂4年,1420年基本竣工,是明朝皇帝朱棣始建故宮。宮殿建築均是木結構、黃琉璃瓦頂、青白石底座,飾以金碧輝煌的彩畫。故宮有4個門,正北京故宮午門門名午門,東門名東華門,西門名西華門,北門名神武門。
北京故宮,舊稱紫禁城,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是明清兩個朝代的皇宮,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儲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的宮殿型建築。故宮入選了世界文化遺產,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故宮,即在封建王朝統治結束的時候前王朝皇帝所居住工作的宮殿建築群,現多指北京故宮博物院。故宮始建於明永樂4年,1420年基本竣工,是明朝皇帝朱棣始建故宮。宮殿建築均是木結構、黃琉璃瓦頂、青白石底座,飾以金碧輝煌的彩畫。故宮有4個門,正北京故宮午門門名午門,東門名東華門,西門名西華門,北門名神武門。
1、代表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與結晶;
2、皇權至高無上的象徵;
3、世界建築史上的輝煌篇章;
4、體現了統治者的意志;
5、體現了民族文化心態;
6、體現了中國哲學的神秘力量;
7、最有代表性的中華文化的象徵物;
8、是歷史文化名城北京的豐富內涵的核心。
御花園位於北京故宮中軸線的最北端,在坤寧宮後方,明代稱為“宮後苑”,清代稱御花園。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 (公元1420年),以後曾有增修,現仍保留初建時的基本格局。園中不少殿宇和樹石,都是十五世紀明代遺物。御花園原為帝王后妃休息、遊賞而建,但也有祭祀、頤養、藏書、讀書等用途。
御花園佔地一萬一千多平方米,全園南北寬80米,東西長約140米,有建築二十餘處。園內建築佈局對稱而不呆板,舒展而不零散,各式建築,無論是依牆而建還是亭臺獨立,均玲瓏別緻,疏密合度。
御花園以欽安殿為中心,園林建築採用主次相輔、左右對稱的格局,佈局緊湊、古典富麗。欽安殿為重簷盝頂式,坐落於紫禁城的南北中軸線上,以其為中心,向前方及兩側鋪展亭臺樓閣。園內青翠的松、柏、竹間點綴著山石,形成四季長青的園林景觀。欽安殿左右有四座亭子:北邊的浮碧亭和澄瑞亭,都是一式方亭,跨於水池之上,只在朝南的一面伸出抱廈;南邊的萬春亭和千秋亭,為四出抱廈組成十字折角平面的多角亭,屋頂是天圓地方的重簷攥尖,造型纖巧,十分精美。兩座對亭造型纖巧秀麗,為御花園增色不少。
倚北宮牆用太湖石疊築的石山“堆秀”,山勢險峻,磴道陡峭,疊石手法甚為新穎。山上的御景亭是帝、後重陽節登高的去處。園中奇石羅布,佳木蔥蘢,其古柏藤蘿,皆數百年物,將花園點綴得情趣盎然。園內現存古樹160餘株,散佈園內各處,又放置各色山石盆景,千奇百怪。如絳雪軒前擺放的一段木化石做成的盆景,乍看似一段久經曝曬的朽木,敲之卻鏗然有聲,確為石質,尤顯珍貴。園內甬路均以不同顏色的卵石精心鋪砌而成,組成900餘幅不同的圖案,有人物、花卉、景物、戲劇、典故等,沿路觀賞,妙趣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