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長城大約長8852千米,明長城是明朝在北部地區修築的軍事防禦工程,亦稱邊牆。長城東起鴨綠江,西至嘉峪關,明長城用材與秦長城相似,而區別於漢長城、清長城。
長城是中國也是世界上修建時間最長、工程量最大的一項古代防禦工程,自西周時期開始,延續不斷修築了2000多年,分佈於中國北部和中部的廣大土地上。特別是自秦始皇以後,凡是統治著中原地區的朝代,幾乎都要修築長城。歷史上修築長城的朝代有兩漢、魏晉南北朝、隋、金和明。都不同規模地修築過長城。歷代修建與堅守的作用與代價如左河水所云“千古胡兵屈仰止,萬重血肉鑄安寧。”
根據文物和測繪部門的全國性長城資源調查結果,明長城總長度為8851.8千米,秦漢及早期長城超過1萬千米,總長21196.18千米,即21196180米。
長城資源主要分佈在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陝西、甘肅、內蒙古、黑龍江、吉林、遼寧、山東、河南、青海、寧夏、新疆等15個省區市。其中陝西省是中國長城資源最為豐富的省份,境內長城長度達1838千米。
長城始建於周朝。周幽王烽火戲諸侯是最早的關於長城的典故。早在公元前7世紀的春秋時代,楚國最早修築了防禦別國入侵的"楚方城"揭開了中國歷史上記載的長城修建的帷幕。戰國時期,齊、魏、趙、秦、燕和中山等國也相繼修建了"諸侯互防長城"。
其中,秦、趙、燕三國和北方強大的遊牧民族匈奴毗鄰,在修築諸侯互防長城同時,又在北部修築了"拒胡長城"。以後歷代君王幾乎都加固增修長城。秦統一後,廢棄了隔離各國的長城,將秦、趙、燕北部邊境的長城連線起來,並加以擴充套件和修繕,第一次形成了一條西起臨洮,東至遼東萬餘華里的長城,萬里長城由此出現。
目前國家長城學會對外介紹,明長城長度大約6300公里,根據明代文獻資料記載統計出結果,秦長城:秦始皇三十三年,即公元前214年,遣大將蒙恬北逐匈奴,又西起臨洮(今甘肅岷縣)、東至遼東築長城萬餘里,以防匈奴南進,史稱秦長城,在固原地區境內,實際是在戰國秦長城的基礎上加以修繕,東西橫貫西吉、固原、彭陽三縣,沒有準確數字,但公認超過了萬里。
長城,又稱萬里長城,是中國古代的軍事防禦工程,是一道高大、堅固而連綿不斷的長垣,用以限隔敵騎的行動。長城不是一道單純孤立的城牆,而是以城牆為主體,同大量的
明長城東起鴨綠江畔遼寧虎山,西至居庸關,另修建祁連山東麓到甘肅嘉峪關。其中,人工牆體的長度為六千二百五十九點六公里;壕塹長度為三百五十九點七公里;天然險長度為二千二百三十二點四公里。東部險要地段的城牆,用條石和青磚砌成那十分堅固。東起鴨綠江,連線秦長城,然後西至嘉峪關,蜿蜒六千餘公里,氣勢宏偉,是世界上的 ...
1、秦長城修建時間早,在公元前221年-前208年,多為碎石夯築,牆體較矮,多為3米以下,而且東到遼東,其到臨洮,比明長城短,而且偏北,長城上沒有烽火臺建築,而是將烽火臺修建在距離長城100米遠的地方。秦長城現存已經不多。
2、明長城修建時間晚,在公元1368年-1580年,東部山西黃河以東為磚石鋪砌 ...
明長城每一米要1.4塊磚,因為長城一塊磚長39釐米,寬18釐米,厚9釐米。
明長城是明朝在北部地區修築的軍事防禦工程,亦稱邊牆,明長城用材與秦長城相似,而區別於漢長城、清長城。國家文物局和國家測繪局採經近兩年的調查與測量。2009年4月18日首次公佈明長城資料:其東起鴨綠江畔遼寧虎山,西至居庸關,另修 ...
長城一共長21196.18千米,這是國家文物局2012年所宣佈的中國曆代長城總的長度。分佈於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山東、河南、陝西、甘肅、青海等15個省區。 ...
姚明的臂長:7英尺4、75英寸,約2、25米
姚明,1980年9月12日出生於上海市徐彙區,祖籍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震澤鎮,前中國職業籃球運動員,司職中鋒,現任中職聯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1998年4月,姚明入選王非執教的國家隊,開始籃球生涯。2001奪得CBA常規賽MVP,2002年奪得CBA總冠軍以及 ...
明長城西接嘉峪關,它在甘肅省,屬於甘肅省西北部的嘉峪關市,在其市西約五、六公里處最狹窄的山谷中部。嘉峪關地處河西走廊中部,扼守著祁連山和北山之間的交通要道,是古絲綢之路上最重要的關口之一,因其建築規模宏大亦被稱為“天下第一雄關”。 ...
有人根據印度板塊的漂移速度計算出喜馬拉雅山目前正在以每年1-2釐米的速度上升,我國科學家經過測量推斷,喜馬拉雅的上升速度為每年0.5-1釐米。科學家們又斷定,只要印度板塊的向北漂移俯衝運動不停止,喜馬拉雅山的這種上升運動亦不會終止。
喜馬拉雅山是世界上最高、最大的高原,喜馬拉雅山是人類生活的地球大廈上 ...